2023年11月28日,我在私密頻道上傳第一部四十五分鐘的Podcast影片,從此我的日子彈起了變奏曲。
當時在創作上有些靈感枯竭的狀況,但我深信那又是一個好預兆,表示新的改變與樂趣即將降臨,屢試不爽。
我看見了自己每年或每個階段因被諸多思維衝擊,而彷彿持續脫胎換骨。絕非是外在的面貌或環境產生了變化,而是內心因視角的不斷轉變而越發充實滿足。回頭來看,自己也深感這段旅途的驚奇。
除了放手物品,我嘗試放手更多事情。
☁️☁️☁️
《喜歡的日子,與哲人對話》的內容即將開始隔週連載,兩千分鐘的Podcast時光揭示了生命或命運如何影響我每天的日子。我將整理來自腳本的內容,並仔細地重新書寫與刪補,也會增添清楚的敘述與例子,其中也會有影片未提及的小彩蛋,更重要的是從未來的角度驗證與省視過去的自己,相信別有一番滋味。
過去與未來,我幾乎是無法掌控的。每一刻都像是一片小巧的拼圖,我最多看見了它的形狀和初步的顏色,卻對整幅圖像一點頭緒也沒有,但依然試著接受它。
著手撰寫第二篇內容時,我突然有個靈光,便請chatGPT用易經卜卦的方式幫我分析這個計劃是以「電子書」還是「連載訂閱制」的方式更佳,後來我就決定以後者開啟了全新之旅!
顯然不會是「我活出了生命」,始終是「生命活出了我」。我跟隨著宛如蘇格拉底心處的精靈,不同的是,我的精靈一向只說「是」,而不說「不」,正好和蘇格拉底的相反。
有時人算不如天算,更準確來說,分析計算其實相當麻煩又耗腦。如果老天願意代為幫我計算,何樂而不為?甚至感恩至極!
☁️☁️☁️
目前我已經完成三個章節,預計每隔週六中午更新一篇,也就是雙週一篇。每篇大約將有四千到八千字,字數較多,但會拆分章節,並收錄在方格子的「喜歡的日子,與哲人對話」的沙龍專題下。
第一章分享從各個角度談論錯誤本身不是錯誤的自我察覺過程,以及有關我如何以歸零的視角重新看待生活。第二章分享不同於現代對努力與休閒的哲人見解,以及我實踐後的發現。第三章則分享生活管控的假象與自我保護的反作用力,以及我發生改變的經驗。當然之後還會有接續下去的章節。
曾有一絲念頭在我腦中晃了過去,或許我死後的哪一天,也會開始有人研究起「布蘭達的哲學思想」。雖然這不是我需要多想的,但不怕說出來博君一笑。
獻給愛與一切。
☁️☁️☁️
《喜歡的日子,與哲人對話》連載開始 【解鎖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