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能源政策長期以來存在爭議,主要聚焦於再生能源(綠電)與核能的取捨。許多人支持核能作為基載電力,認為其相較於燃煤與燃氣更便宜且穩定;然而,隨著綠能技術的進步,綠電的發電成本持續下降。當設備折舊完畢後,哪種發電方式更具競爭力?本文將透過數據分析,證明折舊之後,綠電(太陽能、風電、水力、地熱)的發電成本低於核電。
折舊(Depreciation)是指企業在計算成本時,將固定資產隨時間使用而產生的價值減損分攤到不同會計期間的財務處理方式。在發電產業中,電力設備(如風機、太陽能板、核反應爐等)在建置後,每年都會依據使用壽命進行折舊。當折舊期結束後,該設備的資本成本將不再計入發電成本,因此發電成本將大幅降低。
折舊主要影響資本密集型的發電設施,如核電廠、燃煤電廠和風電場。而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電)由於無需燃料成本,因此折舊結束後的發電成本下降幅度更顯著。
在會計與財務規則中,發電設備的折舊年限決定了其資本成本回收時間。根據《中華民國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各類發電設備的折舊年限如下:
當設備進入折舊後期,主要成本來自運維成本(O&M)、燃料成本、設備更換與安全管理費用。我們將比較這些因素對不同發電方式的影響。
在設備折舊完畢後,發電成本僅由運維成本與燃料成本構成,其中:
根據數據顯示,折舊結束後: ✅ 太陽能、風電、水力的成本遠低於核電,成為更具競爭力的選擇。 ✅ 核電仍需核燃料、更換控制棒,並承擔高額的核廢料處理成本,因此成本降幅有限。
台電官網公佈的核電成本(約 1.42 元/kWh)已經排除了資本折舊成本,這代表目前的核電價格已經是折舊後的數值。然而,核後端(包含核廢料處理、退役費用等)支出將持續增加,未來整體成本恐將進一步上升。
核電的後端成本主要來自:
國際經驗顯示,許多國家的核後端成本在核電廠運行後期會顯著增加。
瑞典核燃料廢料管理公司(SKB)估計,核電廠除役的剩餘成本為 1,330 億瑞典克朗(以 2021 年 12 月價格計算)。如果 2022 年計畫中的預期成本實現,總成本將達到 2,210 億瑞典克朗。增加的幅度:2210 億 / 1330 億 ≈ 1.66 倍。這表示,如果以 2022 年的計畫為準,最終總預算可能會是最初估計的 1.66 倍。瑞典核電廠除役的總成本預估範圍大約落在 4083.1 億新台幣到 6784.7 億新台幣之間。但請注意,這些是瑞典的數據,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國家或地區。參考瑞典的案例,每度電的除役成本可能落在0.13至0.25新台幣之間。 請注意,這僅為粗略估算,實際成本可能因多種因素而有所不同。影響成本變動的因素:(1)持續低估未來的融資需求;(2)核廢料計畫中範圍的不確定性;(3)外部經濟因素 (EEF):SKB 指定的投入因素,用於考慮核廢料計畫中實際工資和價格的發展;(4)2022 年計畫中的預期成本增加。瑞典核電廠的除役成本預估相當高,且可能因為多種因素而持續增加。瑞典政府正努力審查和管理這些成本。
核電廠除役(Decommissioning)成本的不確定性源於多種因素:
國際經驗顯示,核電廠除役成本普遍高於預期。例如:
台灣目前的核電廠除役成本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特別是最終儲存場問題尚未解決,可能導致未來支出超出預算。
核電廠除役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工程,而是一個 可能長達 100~300 年的持續支出,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面向:
IAEA 預估,到 2030 年,目前運行的核電反應爐中,約有 12% 至 15% 將退役,我們從現在到2030年之間,會逐漸清楚核電除役的代價有多大。我的看法是天價的核電除役成本,將會拖垮許多國家的財政。因為,除役預算往往 嚴重低估,因為隨著時間推移,環保標準更嚴格,拆除技術也變得更昂貴。若核廢料最終處置方案未定,政府與電力公司只能 持續支付核廢料儲存費用,可能延長數百年。
台灣的核電除役與核廢料處理尚未有最終解決方案,這代表:
✅ 支持者可能認為:
❌ 反對者可能認為:
台灣位於 環太平洋火山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理論上地熱發電應該是台灣最具發展潛力的基載電力。相較於核能發電,地熱不僅具備穩定性、低運維成本、環境友善等優勢,還能夠減少高昂的核廢料處理與核電廠除役成本。因此,地熱發電取代核電,可能是最適合台灣的能源轉型策略。台灣擁有溫泉資源、活躍的板塊運動與破碎帶,為地熱發電提供了絕佳條件。台灣若積極開發地熱,完全取代核電(約 4.9GW)絕對可行。
✅ 1. 地熱是穩定的基載電力
✅ 2. 低運營成本,無燃料價格波動
✅ 3. 無需除役成本,環境風險低
✅ 4. 台灣地熱技術已經成熟
✅ 5. 地熱與溫泉產業可共存,帶動地方經濟
1️⃣ 優先開發地熱資源豐富區域
2️⃣ 技術升級,提升發電效率
3️⃣ 政策支持與補助
4️⃣ 與綠能整合,形成穩定電網
🔹 台灣的地熱資源豐富,可提供穩定的基載電力,完全取代核能發電的 4.9GW 裝置容量是可行的。
🔹 地熱發電的折舊之後運營成本(0.7~1.5 元/kWh)遠低於核能(1.5~2.5 元/kWh),且無長期除役與核廢料管理問題。
🔹 政府應放寬法規、提供政策支持,加速地熱發電發展,建立台灣自主能源體系。
🔥 如果台灣希望擺脫核電帶來的長期風險與財務負擔,地熱發電無疑是最適合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