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諺,「買房看樑,娶妻看娘。」意思是,男子娶妻前先觀察丈母娘。不是看丈母娘美不美,更不是看有沒有錢,而是看品德、觀心性。女人文弱,手無縛雞之力,卻足以影響一個家庭的興衰,左右一個家庭的福份,女人的內在力量不可思議。
有一個婦人,先生走得早,在舊農業社會,不識字又沒有一技之長,要養三個男孩,養得是千辛萬苦。婦人無法給孩子充實的三餐溫飽,卻給他們豐美的教養,她教孩子看見比自己更窮困的人,不管是親友,還是陌生人,都要不吝付出,就算只有一塊餅,也能撕三分之一給別人。這樣的身教,教出三個成材的兒子,三個兒子在創業路上匐匍前進,終於創立跨國事業。婦人在小叔晚年做生意失敗,窮途潦倒之際,拿出一張地契無償轉讓給小叔蓋房子,她說,「還是要有自己的房子比較安心。」
還有一名婦人,嫁作人婦的第一天就因拙於表達,和不擅說好聽的話受到公婆差別待遇,但是她很善良也很心軟,不管公婆如何刁難責罵嫌棄,她從來不回嘴,一心一意扮演好媳婦的角色。婦人生了四個孩子,她總是教孩子要孝順阿公阿嬤,吃飯要先請他們上桌,好吃的菜餚要長輩不吃了才能動筷,四個孩子耳濡目染母親對阿公阿嬤的孝順,長大後也用相同的孝道對待婦人。孝為百善之首,婦人的四個孩子心疼母親所承受的,所以認真讀書,長大出社會都有很好的事業和婚姻。
最後一個婦人,原本家境不錯,跟先生開了一間小工廠,生養五個孩子,雖然不能說大富大貴,日子倒也過得比多數親戚要來得滋潤寬裕。婦人不喜歡跟窮親戚打交道,她擔心窮親戚上門借錢、借東借西,婦人也擅於算計,要她付出一分,要確定回收五分才願意,對待公婆也是如此。總之,在她的眼中,親友之間要有來有往,這個來往指的是與有錢人之間的往來。數十年後,五個孩子長大了,婦人的家道隨著經濟不景氣而中落,別人越來越好,她們的家運卻漸漸走下坡,一蹶不振。
父母很強,但是子女積弱不振,這樣的成功並不圓滿,只有孩子更好,才能延展家業的根基,讓厚強的家風源源流長。一個家庭,如果出現一位很有修養、懂孝順和行善的女主人,這個家庭不論當下的情況是如何,最後都會走向興旺,因為興家旺業的因就藏在女主人的言行舉止。那是祝福的密語,孩子每天背誦,每天看著媽媽行禮如儀的對待長輩,為陌生人付出,那些德性會內化生根,終究成為自己的價值觀。
好的價值觀流傳百世,積善之家有餘慶。女人的力量不可思議,如果我們能夠用好的身教言教影響孩子,便不用給他們留財富,只要一句好話、兩句箴言,就足夠讓他們吃穿三生三世。女人要有肚度,要能圓融和成全,也要能設身處地,以同理心替別人著想,那是家運向上或向下的至要關鍵。
#積善之家有餘慶
#女人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