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智者常說,碗有碗的功能、盤子有盤子的功能,不同人有不同的才能,要發掘自己的本事,更要愛惜自己。不過,千里馬也要有伯樂來辨識,沒有不好用的人才,只有放不對位置的遺憾。
淑美從小就很自卑,自卑到在學校開口說一句話都不敢。每天上課下課上廁所吃便當,不敢跟同學打打鬧鬧,上完課就回家,而且還要躲著同學,深怕同學知道她家的位置,發現她的媽媽是個聾啞人士。淑美的媽媽生了十個孩子,家境貧困,附近的鄰居都笑他們是啞巴生的小孩,啞巴的台灣話叫「欸告」,淑美只要聽見欸告兩個字,她就全身不自覺發抖,恨不得找一個洞鑽進去。
十九歲,還在讀高三的淑美奉子成婚,小小年紀就嫁人,內心的自卑還沒有修復,又匆忙跳入另一個熊熊火坑,讓她飽受婚姻暴力、先生賭博欠債,以及花天酒地等情感不忠的難堪。淑美從小就習慣忍耐,所以她能忍受丈夫的種種惡意行為,直到先生把歪腦筋動到孩子身上,將孩子的存款和戒子偷走,為母則強的她才終於心死離婚。
有一年,淑美遇到一名善知識邀她做志工,原本最讓她自卑的手語卻變成傳遞法的工具,更在原本的手語基礎上進修,用優雅的手語與聾啞人士交流,為他們解決生活的困難。從前的淑美,很害怕同學朋友知道她的媽媽是啞巴,當聞法入心,她反而感謝媽媽用啞巴示現苦難,讓她深刻了解聾啞家庭說不出的苦,讓她早早為手語傳法而準備。
淑美的孩子都長大了,也非常孝順和體恤,全力支持淑美做公益,讓她沒有後顧之憂。除了義務教手語,她也進監獄當教誨師,用法洗滌每一位更生人,讓他們心開意解,省思覺悟過去,雖身在牢中,心也能無拘無束。淑美說,感謝今生的違緣和逆境,如果沒有這樣千刀百剮的磨礪,從心靈長出來的自卑雜草也無從消失。
身體的疲勞睡一覺就好了,心靈的苦沒完沒了。善能抗惡,以剛克剛,兩敗俱傷,以柔克剛,毫髮無傷,心靈的苦,要用善來對治,透過行善積德,找到生命的定位和價值,也找到沉睡已久的善苗。總是,改變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為別人拔苦的同時,自己的苦也已經化苦為甘了。
#化苦為甘
#拔苦
#有捨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