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解讀《陰陽天機書表》 吳景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先用白話解讀 - 最後有原文內容

《陰陽天機書表》是吳景鸞向皇帝上奏的一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古代陰陽學說的發展歷史,以及他對這門學問的理解和傳承。以下是用白話文解釋的內容:


  1. 古代陰陽學說的起源與發展

吳景鸞提到,古代有很多精通陰陽學說的人,比如魯國的梓慎、鄭國的裨窀、宋國的子韋等,他們都對陰陽之理有深刻的理解。到了漢代,雖然有人談論五行和吉凶變化,但夾雜了許多迷信和穿鑿附會的說法,導致陰陽學說失去了原本的正確道理。


  1. 東晉與隋唐時期的陰陽學說


東晉的郭景純(郭璞)寫了《葬書》,用理氣來解釋陰陽,但他沒有詳細說明其中的原理,後來這門學問也失傳了。到了隋唐時期,陰陽學說變得更加混亂,甚至有人用五姓(姓氏五行)來判斷吉凶,這種方法害人不淺。


  1. 唐代丘延翰的貢獻


唐代的丘延翰因為得到神人傳授正統的陰陽學說,成為精通這門學問的人。他按照正確的方法選擇風水,效果非常好。後來朝廷發現他的能力,召他入宮,丘延翰將師傳的《天機書》和自己寫的《理氣心印》獻給唐玄宗,這些書被珍藏為國寶。但為了防止民間有人學會這門學問,朝廷還讓一行禪師偽造了《銅函經》,混淆視聽,導致正統的陰陽學說再次失傳。


  1. 五代時期的傳承


到了唐末,黃巢之亂爆發,朝廷陷入混亂。曾求己和楊益在戰亂中發現了丘延翰的《天機書》,並將其帶回江南,使得這門學問得以流傳。後來李司空(李司空是官職名)重用曾求己,但他擔心朝廷會像對待丘延翰一樣對待他,於是將陰陽學說的內容刻在石碑上,並混入一些其他方法,導致後來的學說變得混亂,正統的陰陽學說再次被埋沒。


  1. 宋代的重整與吳景鸞的貢獻


到了宋代,太祖皇帝統一全國,發現民間的地理風水書籍錯誤很多,於是命令官員重新整理陰陽學說,編寫了《地理新書》,並頒布天下。吳景鸞表示,他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卜筮,後來又拜華山處士陳摶(陳希夷)為師,學習了先天易數和青囊心法。這些學問源自楊益和曾文迪,經過驗證非常準確。吳景鸞將這些知識整理成書,獻給皇帝,希望能為國家和百姓帶來福祉。


總結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陰陽學說的歷史傳承,從古代的起源到唐代的興盛,再到宋代的整理與發展。吳景鸞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實踐,將這門學問重新整理並獻給朝廷,希望能讓正統的陰陽學說發揚光大,造福世人。

希望這個解釋能幫助閱讀的朋友,更好的理解這篇文章!


以下是《陰陽天機書表》 吳景鸞原文

臣聞古之泊宮,若魯之梓慎,鄭之裨窀,宋之子韋,齊之甘公,楚之唐昧,趙之尹皇,魏之石申,皆洞明此理者也。漢之諸餙,策問條封,雖言五行之正,禎祥之變,而雜以絨緯術數之說,附會穿鑿之論,不明正理,妄作多端。


東晉郭景純葬書,獨以理氣推明,而亦竟未言其所以然之故,及其歿,而遂失傳焉。


隋唐而降,訛偽尤甚,特命太常博士呂才等,述九流之書,其陰陽之說,純言卦例,拘用五姓,為害殊甚。


唐高宗永徽中,河東聞喜縣丘延翰,因神人授以正經,遂以洞曉陰陽,依法扡擇,罔有不吉。開元中,星氣交見,朝廷患之,遣使斷其山,究其實,乃丘延翰所作之山也。下詔捕之,大索民間弗得,詔原其罪,召詣闕下,玄宗訪其陰陽之說,賜之以爵,延翰乃以師授天機書,並自撰理氣心印三捲進呈,玄宗善之,以玉函金櫃藏之內庫,永為國寶。


又患民間有明其術者,於是內供奉一行禪師,偽撰銅函經,以亂其真。專以五行為例,拘以二十八將,至於變卦之法,悉皆倒裝生旺,反用休囚,自是二百餘年不復有正經矣。


僖宗末,巢寇犯京闕,朝廷失守,鄣水曾求己同楊益,因在軍中竊發帑藏,于瓊林庫中有玉函篆文目,合內天機書,視之則延翰進呈之書也,因得之,遯還江右,而楊曾之名始著。


李司空節制江南,首辟求己,行南康軍師,公常慮國家聞之,必蹈延翰之轍。遂于刺史廳東廡刊石,作書藏之,雜以青烏鬼運之法,厥後詩歌兢出,氾濫支離,而正經蔑然久矣。


恭唯我太祖皇帝,統一天下,仁漸義漬,四海一家,生齒日夥,人本益眾。禦極之初,以地書多誤,重貽聖累,特詔翰苑儒臣董督司天官屬,精校陰陽,賜名地理新書,頒行於世,實迪體天之德,愛民之仁于無疆也。


臣嘗竊觀其書,猶恨汙漫無歸,玉石不分,猶恐世人不知去取,伏念臣父克誠,猥以微賤,粗明卜筮,家寒四壁,取資遊藝,以養雙親,猶恨未造其玄,聞華山處士希夷陳博,深明天道陰陽性命禍福之機,不遠數千里,往以師焉,遂得先天易數丶青囊心法之書。


上泝其原,希夷得之于曾文迪,迪得之于楊益,歸而驗之,無不中者。不幸早卒,乃不聞於世。時臣在幼罔咸知,聞祖母張氏因藏其書,臣既卓立,祖母受書,粗知大義,長從師學,於是洞究其說,始知體用。聞有扡擇,咸獲谷應。


由於裡聞郡邑,頗著微名。慶曆辛巳,聖詔訪求陰陽術者,郡縣以臣為舉,臣自揆學疎行薄,不敢奉詔,而有司逼促愈急,方敢就道,故得待罪闕下,蒙聖問陰陽之妙,特詔臣獻納師授天機書,及理氣心印,臣謹補注,悉開列上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昱勳的沙龍
0會員
7內容數
陳昱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山地龍」與「平洋龍」是風水學中對不同地形環境中龍脈(地氣運行路徑)的分類。這兩種概念在風水文獻中早有記載,並被歷代風水師廣泛討論和應用。 「山地龍」與「平洋龍」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風水經典,如《葬書》(晉朝郭璞著)、《青囊經》、《地理辨正》(蔣大鴻著)等。這些經典中雖然沒有直接使用「山地
Thumbnail
2025/02/24
「山地龍」與「平洋龍」是風水學中對不同地形環境中龍脈(地氣運行路徑)的分類。這兩種概念在風水文獻中早有記載,並被歷代風水師廣泛討論和應用。 「山地龍」與「平洋龍」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風水經典,如《葬書》(晉朝郭璞著)、《青囊經》、《地理辨正》(蔣大鴻著)等。這些經典中雖然沒有直接使用「山地
Thumbnail
2025/02/23
七星連珠是罕見的天文現象,歷史上常被視為重大事件的預兆,與自然災害、社會動蕩和個人運勢變化相關聯。本文探討歷代七星連珠發生時期及其相關事件,並從古代文化、現代科學和民間傳說的角度分析其影響。雖然現代科學證實七星連珠僅為自然現象,不會對地球產生實際影響,但其文化和藝術價值仍值得關注。
Thumbnail
2025/02/23
七星連珠是罕見的天文現象,歷史上常被視為重大事件的預兆,與自然災害、社會動蕩和個人運勢變化相關聯。本文探討歷代七星連珠發生時期及其相關事件,並從古代文化、現代科學和民間傳說的角度分析其影響。雖然現代科學證實七星連珠僅為自然現象,不會對地球產生實際影響,但其文化和藝術價值仍值得關注。
Thumbnail
2025/02/21
本文詳細解釋子平八字中五行生剋的「反生反克」現象,並以白話和舉例的方式說明其在八字論命中的作用,有助於讀者理解五行平衡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2/21
本文詳細解釋子平八字中五行生剋的「反生反克」現象,並以白話和舉例的方式說明其在八字論命中的作用,有助於讀者理解五行平衡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唐朝袁天罡的故事,藉由敘述袁天罡的預言故事,引導讀者思考聽話的智慧和該如何判斷哪些話應該聽進去,對自己有意義。通過故事中的籤詩,篩選出對自己有幫助的訊息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唐朝袁天罡的故事,藉由敘述袁天罡的預言故事,引導讀者思考聽話的智慧和該如何判斷哪些話應該聽進去,對自己有意義。通過故事中的籤詩,篩選出對自己有幫助的訊息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北宋時期邵雍的學識淵博和旅行的故事,講述他從書生到睿智的過程,傳達了走出世界,改變自己觀念和思想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北宋時期邵雍的學識淵博和旅行的故事,講述他從書生到睿智的過程,傳達了走出世界,改變自己觀念和思想的重要性。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東漢時代姚期的故事,並且通過籤詩的敘述,討論了不同版本的故事發展。通過分析光武帝在故事中的處理方式,提出了作者對於處理權力與職責的見解。文章著重於歷史故事與觀點解析。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東漢時代姚期的故事,並且通過籤詩的敘述,討論了不同版本的故事發展。通過分析光武帝在故事中的處理方式,提出了作者對於處理權力與職責的見解。文章著重於歷史故事與觀點解析。
Thumbnail
(持續更新中,最後更新日期2024/5/11) 《明史》張廷玉著。 《球陽記事》蔡溫、尚文思、鄭秉哲等著(1876)。 《中山世譜》蔡鐸、蔡溫、鄭秉哲等著(1876)。 《中山世鑑》向象賢著(1650)。 《琉球之風》陳舜臣著,許錫慶譯(1994),遠流。
Thumbnail
(持續更新中,最後更新日期2024/5/11) 《明史》張廷玉著。 《球陽記事》蔡溫、尚文思、鄭秉哲等著(1876)。 《中山世譜》蔡鐸、蔡溫、鄭秉哲等著(1876)。 《中山世鑑》向象賢著(1650)。 《琉球之風》陳舜臣著,許錫慶譯(1994),遠流。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