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了嗎?- 《脈絡》讀後感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AI 產圖

AI 產圖

近來讀了吳軍老師的最新作品《脈絡》,這本書出版於2024年4月。


吳軍他在 得到APP 開設了超過十門課,涵蓋個人成長、歷史文明、科技前沿等各種主題。


吳軍不僅讀書多,而且曾經在多個國家和城市生活,見過很多人和事。他曾擔任Google的算法工程師,目前是一位矽谷投資人。此外,對攝影、寫作、考察名校等等,都有涉獵。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擁有計算機博士學位。


你可能會問,吳軍老師已經輸出這麼多內容了,還有新觀點嗎?這正是這本書獨特的地方。吳軍老師說,之前的作品,更加側重於見聞、知識、思考方式,而自己對這些事情的觀點是什麼,則很少表露。


在這本書裡,他是第一次把自己對各種事情的觀點,暢快地表達了出來。也就是說,我們會在這本書中,收穫很多未曾聽過的新觀點。


具體說來,吳軍老師在這本書中,沿著時間脈絡,用四個章節,分享了自己對歷史、當下和未來的看法,涉及你我非常關心的話題。比如,我們到底該從歷史中學什麼?如何看待財富?個人如何成長?等等。


我的感受是,吳軍老師如同一位冷靜的導師,一直在提醒我們,要在熱鬧中保持理性和獨立思考。還有一個感受是,這本書中的觀點非常密集。讀這本書時,我幾乎被吸在書上,每一句都要認真讀,同時緊跟吳軍老師的思路,不停地思考,錯過幾句就可能錯過了一個觀點。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聽聽吳軍老師對歷史、當下、未來的看法。今天先與你分享吳軍對於歷史的看法,明後兩天則是當下與未來的內容。我們開始吧!


吳軍老師的內容大約三分之一是和歷史有關的,包括世界科技史《文明之光》系列,以及科技公司史《浪潮之巔》等等作品。既然吳軍老師那麼熱愛歷史,那麼他是怎麼對待歷史的呢?


在書中,吳軍引了喬治.奧威爾的一句話,可以一窺他對歷史的看法。


喬治.奧威爾講:「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


不過,根據作者的看來,很多人對於過去是沒有真正掌握住的,因為多數人對待過去大多以「看故事」的心態來應對,又或者更進一層過度注重歷史的真相。


但其實,雖說探索歷史真相還是重要的,但那是歷史學家的工作,這個工作交給歷史學家就好。


我們看歷史需要從中找到大的脈絡和線索,進而更了解我們現實當中的世界與文化,因為歷史細節是難以精確掌握住的,但大的脈絡和線索還是相對準確的。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透過讀歷史可以不再犯前人的錯誤。這句是唐太宗於魏徵病逝後說的話,但吳軍認為如果這句話成立,唐太宗就會記取前人要先「立儲君」的教訓,也就是先定好皇位繼承人,否則會出現秦始皇死後奸臣當政的局面。


但其實唐太宗雖說是個願意吸取教訓的人,在這方面也做得不是很好。他原本立了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但後來又因寵愛四子李泰,讓太子覺得儲君之位不保,於是出現了諸子奪嫡的局面。


最終他的三子一弟(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五子李祐及 七弟李元昌)因謀取帝位,或被殺,或被放逐。


太宗自己也心灰意冷,連死的心都有了。最終在以大舅子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隴貴族們的勸說下,立了比較柔弱、對誰都無害的李治為太子。也因為李治寬容柔弱,導致皇后武則天廢唐建周。


如果不是武氏的子侄武三思、武承嗣等人太不成器,滿朝文武沒一個支持他們,恐怕李唐的江山就徹底變成武周的了。


唐太宗是個好學之人,也是個有學問之人,處事盡量也做到公平。他之所以沒能吸取歷史教訓,只因為這件事太難了,他自己明知該怎麼做卻做不到,而這有一個無法解決的共同原因。


就是在帝制時代,最高當權者和可能的繼任者之間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掌握了絕對權力的皇帝很擔心繼任者會提前掌握權力,那怕繼任者是自己的兒子。因此,即使後來的君王將前人的教訓看得清清楚楚,等到自己遇到類似狀況時,也會難免重複一樣的錯誤。


我們因此也可以知道,歷史的規律很多難以總結,即使總結出一些所謂的規律,在後來的條件稍有改變之後,也變得沒有太多參考意義。就如剛剛所講唐太宗立儲君的例子。


因此,今天絕大部分做事成功的人,更傾向於用當下得到的資訊,而非歷史上發生的事來指導行動,畢竟我們不可能完全恢復歷史。


那麼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研究歷史,而不直接研究現實就好呢?


因為現實的結果還看不到,在現實變成歷史之前,我們無法知曉自己的判斷對不對,而我們可以透過歷史的發生,對我們的想法進行檢驗。


例如,一個學生做題,學到了一個解題方法,解決了一個問題,然後對一下答案,便能知道是否做對了。但如果這位學生不知道答案,即使解決了問題,也不清楚是否做對了。


因此,歷史實際上是我們瞭解現實的訓練數據。這也就是我們在做事情前,要多聽聽前輩的想法和經歷,又或者是閱讀,免得自己蝦碰撞,繞了一圈原本可以避免的冤望路。


我想,這才真正實現了喬治.奧威爾講的:「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 歷史便由此發揮了最大的功用。


小結


吳軍在其作品中約三分之一的內容涉及歷史,他主張人們應從歷史中找出大脈絡和線索,而非僅僅關注細節或「看故事」。


他引用喬治·奧威爾的名言「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指出對過去的理解對現實有重要指導意義,以唐太宗立儲君的歷史事件為例。強調即使認識到過去的錯誤,現實中的限制和矛盾仍然存在。


因此,他認為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避免走彎路,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這種態度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今天的社會,從而影響我們的行動。


過去和當下是一條線的,我們我們用什麼態度看待歷史,決定了我們用什麼態度看待今天的社會。


那麼吳軍又是怎麼看待當下與社會,以及有哪些給予我們普通人的建議呢?這就是明天與你分享的內容,我們明天見!

avatar-img
18會員
45內容數
【生之道】一個傳遞中華文化的中介者,提供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之思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之道 ShengZhiDao 的其他內容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在複雜的事中,找到本質。在複雜的世界中,找到核心。本質找到了,事情也就好解決了。或許,這就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解決能力!
面對生命的長河,你是否曾在時間的腳步中迷失方向?在逆境與迷惘的路途上,你是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讓我們從蘇東坡在黃州孤獨時光中找尋答案,他如何在寂靜的寺廟與繁忙的田野間,重塑自我,創造出歷久彌新的作品,重新理解「時間」。
在探討限制與自由的辯證中,孫悟空的「緊箍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而深刻的視角。透過吳軍老師的矽谷來信,我們得以窺見這位神話英雄如何將束縛轉化為成長的契機。緊箍咒,一直被視為孫悟空的痛苦來源,卻在故事的演進中,逐漸演化成他的助力。
在大一中,你是否感到對未來充滿迷茫,不知如何找到真正的興趣? 我將分享我從對城市生活的憧憬到面臨科系抉擇的迷茫,再到轉學考中文系的孤獨之路。 這篇文章或許能為你解答在大學生活中的迷惘,並啟發你如何勇敢面對職涯抉擇,追求真正的自我發展。
在大學迷茫時,我們是應該追逐學歷與科系,還是尋找真正熱愛的領域? 本文是一位大二生分享自身心路歷程,從曾崇拜頂大到轉學考失敗後發現學歷非絕對。文章呼籲大學是廣泛探索的場所,真正改變是實質解決問題,而不是學歷與科系的高低。每次選擇都是優化,持續進步。以「長跑型學習者」觀點看待,強調實質學習機會的關鍵。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在複雜的事中,找到本質。在複雜的世界中,找到核心。本質找到了,事情也就好解決了。或許,這就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解決能力!
面對生命的長河,你是否曾在時間的腳步中迷失方向?在逆境與迷惘的路途上,你是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讓我們從蘇東坡在黃州孤獨時光中找尋答案,他如何在寂靜的寺廟與繁忙的田野間,重塑自我,創造出歷久彌新的作品,重新理解「時間」。
在探討限制與自由的辯證中,孫悟空的「緊箍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而深刻的視角。透過吳軍老師的矽谷來信,我們得以窺見這位神話英雄如何將束縛轉化為成長的契機。緊箍咒,一直被視為孫悟空的痛苦來源,卻在故事的演進中,逐漸演化成他的助力。
在大一中,你是否感到對未來充滿迷茫,不知如何找到真正的興趣? 我將分享我從對城市生活的憧憬到面臨科系抉擇的迷茫,再到轉學考中文系的孤獨之路。 這篇文章或許能為你解答在大學生活中的迷惘,並啟發你如何勇敢面對職涯抉擇,追求真正的自我發展。
在大學迷茫時,我們是應該追逐學歷與科系,還是尋找真正熱愛的領域? 本文是一位大二生分享自身心路歷程,從曾崇拜頂大到轉學考失敗後發現學歷非絕對。文章呼籲大學是廣泛探索的場所,真正改變是實質解決問題,而不是學歷與科系的高低。每次選擇都是優化,持續進步。以「長跑型學習者」觀點看待,強調實質學習機會的關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歷史上有不少謎團。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在吳軍《見識》書中第六章職場的盲點與破法,「職業中的帝道、王道與霸道」專文中,作者引用《史記》描述商鞅三次遊說秦孝公過程來闡述「帝道、王道與霸道」不同概念,及執行「信念」後的職場結果。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我對歷史學程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歷史上有不少謎團。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在吳軍《見識》書中第六章職場的盲點與破法,「職業中的帝道、王道與霸道」專文中,作者引用《史記》描述商鞅三次遊說秦孝公過程來闡述「帝道、王道與霸道」不同概念,及執行「信念」後的職場結果。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我對歷史學程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