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好嗎?我們今天要講得書叫做《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一度引起了各種社會熱門話題的討論,但也許大部分人都沒有看過。沒看過的原因,有人覺得這本書太沉重了,所以不敢看。

的確,這是一本非常胃痛的書,下定決心要講這本書,其實我糾結了好久,在這兩年間,我其實讀過這本書好幾遍,還去看過作者的訪談影片,每次看到作者在訂婚宴上的一段發言我都會忍不住難過。

但我還是下定決心要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的書友,最好能在明媚的春天裡面瞭解這個故事。原因很簡單,我也會有心靈伴侶,我有珍貴的生活、家庭和愛,而這一切都需要被好好對待。

這本書的作者叫林奕含,她寫這本書的時候年紀很輕,二十多歲。所以很多人看到書名的時候,會覺得這是寫一個小女孩甜甜的初戀故事。但完全不是,這個故事很殘忍,它講述的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女房思琪被她補習班的老師李國華誘姦、性虐待,最終發瘋的故事。

小說中的房思琪有自己的好閨蜜,她熱愛文學,非常機智,長相漂亮,學習也很好,但自從認識了李國華老師,這個小女孩的人生完全被改變了。從十三歲到十八歲,房思琪被這個大她三十七歲的男教師侵犯了五年。

這本書是有真實的生活原型,作者林奕含就是房思琪,她在少女時期遭受補習老師的性侵犯,曾經三次試圖自殺未遂,最後得上了憂鬱症。 2014年她曾經向律師諮詢,想要去告她的補習老師。但是林奕含的行動碰上一個“軟釘子”,當時婦女援助基金會向她表示說,過這麼久,而且你缺少證據,難以成案。經過後續的調查,這個案子還是因為證據不足,沒有辦法進行起訴。

但林奕含掙扎在自己內心的不甘,她也想要改變,積極地接受治療,追求自己的理想,去讀了喜歡的文學系,但就在她的這個生命的過程中,憂鬱症會反覆惡化,最後她還是休學。後來林奕含幸運的遇到一位珍惜她的愛人,兩個人訂婚、步入婚姻。在訂婚宴上,她留下一段極其犀利且真誠的發言。

如果你去看那段影片,就會看到這個真實的女孩子清秀斯文,她的樣子很好看,她說,如果我可以重來,那麼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成為一個對他人的痛苦有更多的想像力的人,我想要成為可以告訴那些恨不得精神病的孩子這種願望是不對的那種人,我想要成為可以讓無論有錢或沒錢的人都毫無顧忌地去看病的那種人,我想要成為可以實質上幫助精神病去污名化的那種人。

這段話如果我們能夠設身處地去想一下,你就會知道一個人在自己的痛苦和自己承受的壓力中,那種浮浮沉沉是多麼難熬的時候。

2017年2月,林奕含發表了她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就是這本《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的扉頁上就寫了一句話,改編自真人真事,這非常勇敢,她把自己的傷疤撕開來,血淋淋地給大家看,希望能夠引起更多人的警醒。 2017年4月27日,林奕含在臺北市家中上吊自殺,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她只有二十六歲。

林奕含過世之後,她的案件就宣布結案,當年她的那個語文補習老師依然沒有被起訴處分。很多人都在評論說,壞人沒有得到制裁。這一切都無用嗎?並不是。林奕含由於她的這部作品和她本人的真實經歷,包括她一連串的行動,這個案件引起整個社會對於法律制度的重視,規定補習班的老師的執行業務、招生宣傳等都用真實姓名,保護更多無辜的人。

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閱讀林奕含呢?因為文學不是徒勞,我們要記住這個人,我們要記住在太陽下面仍然有很多人有可能遭受這樣的命運。只有記住,才會改變。對於未成年人的侵害和家暴事件,在社會上層出不窮。依據婦女援助基金會這個公益組織的數據顯示,臺灣🇹🇼兒童中可能數千孩童遭受過猥褻或者是性侵,而其中大多數是熟人犯案,這個數字我們沒有辦法假裝看不見。本書希望所有的讀者、所有的書友都能夠因為知道這樣的事情存在過,因為讀過這本書變得更加勇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iordo的沙龍
0會員
88內容數
Brilliant thinking is rare, but courage is in even shorter supply than genius.
Biord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6
「允許人體實驗合法化,設立非人道實驗室,以換取醫方與藥廠對無條件安樂死的支持。」
2025/03/06
「允許人體實驗合法化,設立非人道實驗室,以換取醫方與藥廠對無條件安樂死的支持。」
2025/03/05
這個設定揭示了「鷹隼系統」的數位監控與言論鎮壓機制,將心理戰、社群操控和高科技追蹤結合在一起,使四葉草計畫的統治更為全面。這不僅是一場物理上的壓迫,也是對思想與輿論的無聲操控。
2025/03/05
這個設定揭示了「鷹隼系統」的數位監控與言論鎮壓機制,將心理戰、社群操控和高科技追蹤結合在一起,使四葉草計畫的統治更為全面。這不僅是一場物理上的壓迫,也是對思想與輿論的無聲操控。
2025/03/05
勞動是價值: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與權利,來自於他所能貢獻的工作,薪資、保障與尊嚴,都是基於生產力而賦予。
2025/03/05
勞動是價值: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與權利,來自於他所能貢獻的工作,薪資、保障與尊嚴,都是基於生產力而賦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書名 : 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 : 岸見一郎、古賀使健 翻譯 : 葉小燕 內容 : 這本算是常居銷售排行的一本書,通常如此的書我都沒太多興趣,覺得一定又是不食人間的心靈雞湯類書,或是那種大談過往創傷後,一樣給一堆只適用部分階級的教養建議的書。這是因為朋友的讀書會邀約下才開始的閱讀,光是第一彰的
Thumbnail
書名 : 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 : 岸見一郎、古賀使健 翻譯 : 葉小燕 內容 : 這本算是常居銷售排行的一本書,通常如此的書我都沒太多興趣,覺得一定又是不食人間的心靈雞湯類書,或是那種大談過往創傷後,一樣給一堆只適用部分階級的教養建議的書。這是因為朋友的讀書會邀約下才開始的閱讀,光是第一彰的
Thumbnail
看完漫畫,實在很喜歡這個故事,去找了小說來看。一集一集的看下來,欲罷不能,看到最後,都有點捨不得看完,意猶未盡呀。
Thumbnail
看完漫畫,實在很喜歡這個故事,去找了小說來看。一集一集的看下來,欲罷不能,看到最後,都有點捨不得看完,意猶未盡呀。
Thumbnail
這本小說之前在閱讀群組引起廣泛迴響,因此當時就買了,只是沒有立即看,後來想看一本純娛樂的小說便挑了這一本,雖然說不上是傑作,但確實讓我滿足於一本通俗小說的要求。 《家弒服務》這個書名讓我感受到黑暗十足,以為是一個驚慄十足的小說,讀下來反而覺得粉紅泡泡比黑暗還多。說驚慄嗎?確實有一點點,但點到即止,
Thumbnail
這本小說之前在閱讀群組引起廣泛迴響,因此當時就買了,只是沒有立即看,後來想看一本純娛樂的小說便挑了這一本,雖然說不上是傑作,但確實讓我滿足於一本通俗小說的要求。 《家弒服務》這個書名讓我感受到黑暗十足,以為是一個驚慄十足的小說,讀下來反而覺得粉紅泡泡比黑暗還多。說驚慄嗎?確實有一點點,但點到即止,
Thumbnail
不看任何書評,就進入了《台北故事》的世界,完全超乎我預設的精采程度,卻也讓人心痛地流下無聲的眼淚,悶悶沉沉的心酸與哀傷,真實而立體的氛圍與人物塑造,非常令人驚豔的一部小說。
Thumbnail
不看任何書評,就進入了《台北故事》的世界,完全超乎我預設的精采程度,卻也讓人心痛地流下無聲的眼淚,悶悶沉沉的心酸與哀傷,真實而立體的氛圍與人物塑造,非常令人驚豔的一部小說。
Thumbnail
有古今中外第一大奇書之美譽的紅樓夢,書中人物有名有姓的,高達480餘人,幾年前曾首次試著翻閲,然因執著於記住人物之間的關係而試讀失敗,終於在近日完成近80萬字,百二十章回的閲讀,直乎過癮,尤其是第97回以後的章節,更是愛不釋手,欲罷不能,成為我過去一兩個月茶餘飯後的案頭書 這本由清代曹雪芹以自身幼
Thumbnail
有古今中外第一大奇書之美譽的紅樓夢,書中人物有名有姓的,高達480餘人,幾年前曾首次試著翻閲,然因執著於記住人物之間的關係而試讀失敗,終於在近日完成近80萬字,百二十章回的閲讀,直乎過癮,尤其是第97回以後的章節,更是愛不釋手,欲罷不能,成為我過去一兩個月茶餘飯後的案頭書 這本由清代曹雪芹以自身幼
Thumbnail
相澤沙呼  2021 悅知文化 分類:小說  前面看似平凡的設定,本格推理搭配日劇般的戀愛情節,原本看似老套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劇情,沒想到在後面來了個大反轉。讓人恍然大悟,其實在書名作者就已經提示我們了,但我們還是不知不覺被牽著偏離主題,好看。
Thumbnail
相澤沙呼  2021 悅知文化 分類:小說  前面看似平凡的設定,本格推理搭配日劇般的戀愛情節,原本看似老套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劇情,沒想到在後面來了個大反轉。讓人恍然大悟,其實在書名作者就已經提示我們了,但我們還是不知不覺被牽著偏離主題,好看。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白石一文的作品,有見此作品拍成日劇,我就耐不住好奇要翻開原著。 結果這書的引言還真令我始料不及。事緣作者傾盡七年心力的前作《於記憶之濱》在市場上一敗塗地,不忿大眾只喜歡劇情有趣刺激的通俗小說。所以刻意寫出一本「單純有趣」的小說,直白點説就是刻意迎合市場,以重拾寫作的自信。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白石一文的作品,有見此作品拍成日劇,我就耐不住好奇要翻開原著。 結果這書的引言還真令我始料不及。事緣作者傾盡七年心力的前作《於記憶之濱》在市場上一敗塗地,不忿大眾只喜歡劇情有趣刺激的通俗小說。所以刻意寫出一本「單純有趣」的小說,直白點説就是刻意迎合市場,以重拾寫作的自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