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多喝多尿」?
👩⚕️首先,我們要確定毛孩是真的喝多尿多,還是有其他問題,像是:
- 頻尿、排尿困難:一直跑廁所,但每次都只尿一點點,或尿得很吃力。
- 漏尿:忍不住滴尿,可能是膀胱沒辦法好好存尿,或是尿不乾淨。
- 行為問題或意識不清楚:因為行為問題或認知障礙,到處亂尿。
🙋🏼狗貓正常喝水量是多少?
👩⚕️- 一般來說,狗狗貓咪正常的喝水量大約是每公斤體重 20-70 毫升。
- 狗狗每天喝水量變化比較大,貓咪喝水量比較少,但每天的量比較穩定。
🙋🏼那麼怎樣才算喝太多?
👩⚕️
- 狗狗:每天超過每公斤體重 100 毫升。有些狗狗甚至可能喝超過 200 毫升!
- 貓咪:每天超過每公斤體重 45 毫升。
🙋🏼怎樣才算尿太多?
👩⚕️
- 如果每天超過每公斤體重 50 毫升,就叫做多尿。
但因為每隻毛孩原本的喝水量不一樣,所以有時候很難判斷。除了量喝水量,也可以連續幾天量早上起床的第一泡尿,看看尿液的濃度 (尿比重) 有沒有不正常。
重要提醒: 如果毛孩已經脫水或有其他生病症狀,要趕快去看醫生,不能只觀察尿尿喔!
有時候,把狗狗帶到醫院,如果是因為心理因素多喝水,換個環境牠可能就會喝比較少。這時候量尿的濃度,如果是正常的,就可以確認是心理因素。
🙋🏼尿的濃度代表什麼意思?
👩⚕️正常狗狗的尿比重應該超過 1.030,貓咪應該超過 1.035。
尿的濃度太高或太低,都可能代表不同的問題:
- 尿比重 1.008-1.015 (等比重尿):尿的濃度跟血液差不多,表示腎臟沒有好好濃縮尿液。可能是腎臟本身有問題。
- 尿比重小於 1.007 (低比重尿):尿的濃度比血液還低,表示水分從腎臟流失太多。可能是缺乏抗利尿激素、腎臟對抗利尿激素沒反應、喝太多水、尿崩症、腎上腺或肝臟問題、心理因素等等。如果尿很稀又脫水,比較可能是中樞性或腎性尿崩症。
- 尿比重介於 1.007-1.030 之間,但沒有明顯脫水:比較可能是原發性多渴症 (自己愛喝水)。
🙋🏼測量尿要注意什麼?
👩⚕️
- 最好量早上第一泡尿 (因為晚上喝水少,尿會比較濃)。
- 狗狗通常早上第一泡尿最濃,但貓咪不一定。
- 如果尿裡有很多蛋白質或糖,也會影響尿比重。
🙋🏼正常的尿液怎麼製造出來的?
👩⚕️要製造出正常的尿,需要:
- 健康的腎臟細胞:腎臟細胞不夠,就沒辦法濃縮尿。
- 通常要少到剩下 1/3 才會尿變多,剩下 1/4 才會出現其他症狀。
- 但慢性腎病的貓咪,尿的濃度可能還好,所以不一定會多喝多尿。
- 腎臟內正常的壓力差:如果腎臟內部的壓力不對,就沒辦法好好吸收水分。
- 血液中的鈉或尿素太低,可能會影響壓力差。
- 有些疾病會讓尿素下降 (例如肝臟問題),或是吃低蛋白的食物 (例如有些結石處方飼料),都可能讓毛孩多喝多尿。
- 腎上腺功能低下,也會因為鈉太低而多喝多尿。
- 腎臟發炎或吃利尿劑,也會影響腎臟吸收水分。
- 如果腎臟過濾的速度太快,腎臟會來不及製造正常的壓力差,只要尿多三天,就可能影響腎臟功能。
- 腎臟過濾的尿液濃度要正常:如果尿裡有糖或甘露醇 (mannitol),會讓尿變多。
- 抗利尿激素:這種激素會讓腎臟把水抓回來,減少尿量。
- 腎臟要對抗利尿激素有反應。
- 正常的喝水量。
所以上述過程中如果有一個地方出問題,就可能會出現多渴多尿的狀況
🙋🏼狗狗多喝多尿常見的原因:
👩⚕️
- 慢性腎臟病
- 糖尿病
- 腎上腺功能亢進 (製造太多類固醇,會影響抗利尿激素)
- 其他:子宮蓄膿、高血鈣、腫瘤、副甲狀腺亢進、生長激素過多、醛固酮過多症等。
🙋🏼貓咪多喝多尿常見的原因:
👩⚕️
- 慢性腎臟病
- 糖尿病
- 甲狀腺機能亢進
🙋🏼獸醫會怎麼檢查?
👩⚕️
- 問診和基本檢查:
- 有沒有吃藥:有些藥會讓尿變多,像類固醇 (包括擦的藥)、抗癲癇藥、利尿劑等,要問清楚毛孩有沒有吃到。
- 有沒有其他症狀?
- 有沒有頭部創傷或神經症狀?
- 最近有沒有發情或陰道分泌物?
- 有沒有可能吃到毒物、零食、補品、野生動物等?
- 是突然發生還是慢慢發生?
- 毛孩會不會緊張焦慮,最近環境有沒有改變?
- 有沒有吃低蛋白食物?
- 有沒有腸胃問題?
- 有些幼犬的尿可能比較稀,是正常的。
- 身體檢查:
- 有沒有脫水?
- 淋巴結有沒有腫?
- 有沒有陰道分泌物?
- 肚子摸起來正不正常?
- 有沒有腎上腺亢進的外觀?(如肌肉量減少,腹圍膨大)
- 抽血檢查:
- 基本血球和生化檢查,最好加驗鈣、電解質、膽固醇。
- 如果鈉離子低,可能是喝太多水;如果鈉離子高,可能是尿太多導致脫水。但這不是絕對的,鈉離子會被很多因素影響。
- 甲狀腺素檢查:特別是 7 歲以上的貓咪。狗狗很少甲狀腺亢進,但有時候腫瘤會造成亢進。甲狀腺低下比較不會多喝多尿,但如果吃太多甲狀腺素補充劑,可能會多喝多尿。
- 貓愛滋、白血病檢查 (如果有相關症狀)。
- 鉤端螺旋體檢查 (狗狗比較常見,貓咪少見)。
- 血液的滲透壓。
- 影像學檢查 (X 光、超音波):
- 看有沒有子宮蓄膿、腎上腺腫塊、腎臟有沒有發炎等。如果有高血鈣,可能要照胸腔 X 光和頸部超音波。
- 尿液檢查:
- 如果尿比重小於 1.025 或是有腎上腺亢進等疾病,就算尿裡沒有細菌,最好還是做細菌培養。
🙋🏼如果排除了很多原因,可能會考慮做什麼其他的檢查?
👩⚕️
- DDAVP 測試: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
- 除了中樞性尿崩症,腎上腺亢進、肝病、心理性多渴症,對這個測試也會有效。
- 什麼時候會做:懷疑中樞性尿崩症 (排除其他原因,尿很稀、脫水、血鈉偏高)。
- 不能做的時候:如果是心理性多渴多尿,又有水中毒的可能,就不能做這個測試,因為會讓鈉更低,很危險。
- DDAVP 測試方法
- 記錄: 先記錄幾天毛孩的喝水量。
- 給藥: 依獸醫指示給予 DDAVP (口服、鼻噴、注射皆可),持續 5-7 天。
- 皮下注射劑量參考(請遵醫囑): 1.5 units/隻,一天兩次 (小型動物可能較低)
- 觀察: 每天記錄喝水、尿量變化。
- 判斷:
- 喝水量減半、尿比重明顯升高:可能是中樞性尿崩症。
- 無反應:可能是腎性尿崩症。
- 部分反應:需進一步檢查。
- 監測: 測試前後測量血鈉
- 重要:遵照獸醫指示,密切觀察毛孩,有異常立即回報。
- 改良限水測試 (MWDT) - 幫助找出多渴多尿的原因 (較少用)
- 這個測試比較複雜,現在較少使用,但如果其他檢查找不到原因,獸醫可能會建議做。
- 測試目的:
- 看看毛孩在限制喝水的情況下,身體能不能自己製造讓尿變濃的激素。
- 看看腎臟對這種激素有沒有反應。
- 重要提醒:這個測試有風險! 可能會造成嚴重脫水、神經症狀 (例如抽搐),一定要跟獸醫仔細討論,並且全程密切監控毛孩的狀況。
- 測試流程 (分兩階段,可能長達數小時,甚至超過一天):
- 【第一階段 - 觀察身體反應】
- 事前準備 (在家):
- 先不限制喝水,記錄 3-4 天的總喝水量。
- 測試前 3-5 天,每天慢慢減少喝水量 (每天少 5-10%),目標是減少到每公斤體重 100 毫升 (或獸醫指示的量),分多次給。
- 有些獸醫會建議這幾天每天帶毛孩回診檢查。
- 測試當天早上不要餵食。
- 測試過程 (在醫院):
- 完全不給水和食物。
- 排空膀胱,量尿的濃度 (尿比重)。如果尿夠濃,就不用繼續測試。
- 量體重、抽血檢查。
- 每小時量體重、檢查脫水狀況、抽血。
- 每 1-2 小時排尿、量尿比重。
- 何時停止第一階段:
- 毛孩精神變差、嚴重脫水、抽血數值異常。
- 尿夠濃 (表示不是尿崩症)。
- 體重減少 3% (準備進入第二階段)。
- 如果毛孩狀況不好,會先給水或打點滴。
- 【第二階段 - 測試藥物反應】
- 只有在第一階段體重減少 3% 但尿還不夠濃時才做。
- 測試過程:
- 注射 DDAVP (一種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
- 不給食物和水。
- 每 30 分鐘量尿比重 (持續 2 小時),接著每小時量 (持續 8 小時,必要時更久)。
- 持續監控毛孩狀況。
- 結束後: 慢慢給水,避免一次喝太多。
如何判斷結果 (由獸醫判斷):
- 第一階段尿就變濃:可能是心理因素多喝水(心因性多渴多尿)。
- 第二階段尿才變濃:可能是中樞性尿崩症 (腦下垂體有問題)。
- 兩個階段尿都不濃:可能是腎性尿崩症 (腎臟有問題)。
- 再次強調:這個測試有風險,一定要跟獸醫充分溝通,並在醫院密切監控下進行!
🙋🏼什麼是尿崩症?
👩⚕️尿崩症分成幾種:
- 中樞型尿崩症 (CDI):腦下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不夠,沒辦法濃縮尿液。
- 如果完全缺乏,脫水時尿比重還是會低於 1.006。
- 如果部分缺乏,脫水時尿比重會是 1.008-1.012,通常不會超過 1.020。
- 原發腎性尿崩症 (Primary NDI):腦下垂體有分泌足夠的抗利尿激素,但腎臟沒反應。
- 通常在 8-12 週齡出現症狀。
- 狗狗很少見,貓咪更沒有病例。
- 原因不明。
- 哈士奇可能有遺傳。
- 次發性腎性尿崩症 (Secondary/Acquired NDI):最常見的尿崩症。
- 因為其他疾病 (像高血鈣、外來類固醇、腎上腺功能亢進、膿腎、子宮蓄膿) 導致抗利尿激素和受器接收異常,或腎小管細胞功能異常。通常是因為其他疾病,所以要先解決原本的問題。
- 原發性心理性多渴多尿 (Primary/Psychogenic PU/PD):狗狗貓咪少見。
- 大多出現在年輕狗狗,抗利尿激素釋放不正常。
👩⚕️總結
多喝多尿對飼主和醫生來說都是很麻煩的問題。有系統的檢查可以找出原因,如果找到原因並治療,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對於多喝多尿的毛孩,一定要讓牠們可以自由喝水,並配合醫生監控和治療,避免脫水、電解質不平衡、尿路感染等問題。
references
- David S. Bruyette (2008) Diagnostic approach to Polyuria and polydipsia (proceedings) DVM 360. Available at: https://www.dvm360.com/view/diagnostic-approach-polyuria-and-polydipsia-proceedings-0.
- Sarah M. Schmid (2024) A stepwise diagnostic approach to polyuria and Polydipsia, Today’s Veterinary Practice. Available at: https://todaysveterinarypractice.com/internal-medicine/companion-animal-polyuria-and-polydipsia.
- Susan Klein, Heather Kviko-White, Sherri Wilson, (2020) ‘PU/PD – A Practical Approach’, Medical FAQs, 2 Sept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