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與想像,心念之間的奔馳與轉換:「高德院」的鎌倉大佛

尊崇與想像,心念之間的奔馳與轉換:「高德院」的鎌倉大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抬頭望去偌大的佛像就這麼矗立在眼前,襯著遠方的綠色山林與蔚藍天空,更加讓人感到震撼。尤其是那青銅的質感,彷彿就像是融合著天藍與綠樹所形成的色調,當然更特別的是那還摻揉著時光歲月所獨有精彩。而那天地神佛的意象,更是讓人發自內心地感到尊崇與敬仰。停下腳步雙手合什禮敬著眼前的神祇,可不知怎地,隱約之中卻覺得那肅穆之感,多了些小心、多了些敬畏。即便立於佛像之前,抬頭仰望的視覺焦點,卻總快速地偏向一旁的山林與藍天。

raw-image

這是位於高德院的鎌倉大佛,觀看時腦海裡不由得想起多年前曾經造訪的奈良東大寺的大佛。過往日本有所謂三大佛像,然而從江戶時代到戰前乃至現今,除了奈良大佛與鎌倉大佛之外,第三座大佛卻因各家說法不同難有定論。而換個角度來看,那不也更加凸顯奈良大佛與鎌倉大佛的獨特性。包含基座的高度超過十三公尺的鎌倉大佛是露天的阿彌陀佛,而奈良的大佛則是高達十五公尺的盧舍那佛。兩者同樣都是青銅所鑄,但室內與室外之別卻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奈良大佛所在的東大寺的大佛殿被稱做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參訪的眾人焚香頂禮,使得室內輕煙裊裊。相較於此,鎌倉大佛過往也曾安住在一座木造建築之中,然而14-15世紀時經歷著地震、颱風乃至海嘯的侵襲而毀了該座寺廟,倒是大佛安然無恙地依然矗立著。以藍天綠樹為背景的鎌倉大佛在日光的照耀下,青銅的色澤著實動人。而不同於安座於室內的佛像,前方總是設計著各種香案,鎌倉大佛則是以一個非常儉樸的檯座,上頭擺放著一束鮮花與一個瓜果。雖然簡單,倒是更給人一種素樸之感。

raw-image

更有甚者,不同於一般的室內佛像,鎌倉大佛位於室外,所以可以繞行到佛像後方,那可也是一種獨特的經驗。更有趣的是,因為可以進入到大佛的內部參觀,所以或許為了觀賞時能保持空氣的流通,因此在大佛的背部有兩個大型窗戶的設計。而不出意外地,眼下窗戶正是處於打開的狀態。觀看著眼前的畫面,不知怎地腦海裡竟然連結到那兩扇窗戶就像是裝上翅膀的位置。大佛目前安座於此,所以翅膀暫且卸下。

raw-image

尤有甚者,那荒誕的想像,竟然一發不可收拾,一幕又一幕的畫面在腦海裡翻騰,直到望見一旁極其巨大的編織的草鞋,才突然拉回現實。也在那時憶起了,這將近兩公尺的草鞋,乃起肇始於五、六十年代,那是由一群孩子所編織,主要希望大佛能穿上草鞋而踏遍這塊土地。而這個傳統持續至今,多年來不曾偏廢。草鞋與翅膀的意象置換之後,不禁自覺自己的失禮,連忙再次走向大佛前方,雙手合什虔誠地禮拜與懺悔。

可也在那樣的過程中驚覺,原本因為敬畏而總是難以直視的眼光,經過那想像的翻攪之後,突然有所變化。靜靜地凝視著大佛的面容,那歲月的痕跡如實地展現著,反倒多了些親切感。在如此風和日麗的天氣,很難去想像這尊佛像所曾面對的各種艱難挑戰。尤其是海嘯的侵襲,更是讓人驚懼。然而,是否也因為如此,在觀看之時,內心彷彿找著了依靠,得以安頓。

raw-image

亦即原本的敬畏,像是一種尊崇與禮拜,甚或夾雜著內心的希冀與祝禱。可眼下的感受,卻是一種親近,那無關於祈求、無關於照護,而是更為單純的心的安放。那像是回到存在的簡單,共享於天地之間的一種輕盈。那一刻內心出奇的平靜,無所求也無所懼,閉起雙眼,只是單純地享受著陽光照撫。腦海裡原本還想試著去耙梳這念頭的差異與轉換,微風輕拂像是帶走了那種種關於「分別」意念的釐清與想望,只是輕輕地去感受如實的當下。

然而只是倏忽,念頭旋即再次竄升而出,索性睜開雙眼,再次仰頭觀看著大佛以及那風雨日曬的痕跡。可也在那一刻,突然覺得是否方才的種種感受只是提醒著這一切無非只是剎那生滅的虛妄。想起了金剛經的句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回想著方才關於翅膀與草鞋的意象,關於祈求與依靠的想望。雙手合什深深地感激著那珍貴的教誨與提醒。



延伸閱讀


關於山海城的綺麗與璀璨




avatar-img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63會員
148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的其他內容
《易經》中〈履〉卦談人生的踐履,其中第二爻的爻詞言:「履道坦坦,幽人貞吉。」那提醒著行履的本質當回到自身,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不因外在的狀態而起伏。這其中「心安恬正」成了此一爻的關鍵,更是履道之美的核心精神。
美食、愛情、娛樂、才華與財富,那是大部分人們所渴望擁有的生活與特質,那也是許多人所勾勒的享樂天堂。而當這一切慢慢地匯聚在一個島嶼,是否那也將逐漸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夢幻國度。身臨其中各種嗅覺、味覺、聽覺與視覺的豐盛饗宴,原讓人著迷,不知怎地卻突然慢慢地變得混沌。
「執念」悄悄地在心頭發酵,關於美、關於花季,甚至是關於「良緣地藏」的相遇。對於有著「花寺」美譽的長谷寺來說,望著看板上紫陽花盛開的照片,對比著眼下那幾近凋謝的僅剩的幾株頑強的花木,即便心中早已知曉眼下花季已過,仍不免有些悵然。
《易經》中〈履〉卦談人生的踐履,其中第二爻的爻詞言:「履道坦坦,幽人貞吉。」那提醒著行履的本質當回到自身,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不因外在的狀態而起伏。這其中「心安恬正」成了此一爻的關鍵,更是履道之美的核心精神。
美食、愛情、娛樂、才華與財富,那是大部分人們所渴望擁有的生活與特質,那也是許多人所勾勒的享樂天堂。而當這一切慢慢地匯聚在一個島嶼,是否那也將逐漸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夢幻國度。身臨其中各種嗅覺、味覺、聽覺與視覺的豐盛饗宴,原讓人著迷,不知怎地卻突然慢慢地變得混沌。
「執念」悄悄地在心頭發酵,關於美、關於花季,甚至是關於「良緣地藏」的相遇。對於有著「花寺」美譽的長谷寺來說,望著看板上紫陽花盛開的照片,對比著眼下那幾近凋謝的僅剩的幾株頑強的花木,即便心中早已知曉眼下花季已過,仍不免有些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