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印象中,這項提問是我2023年在錦小當501導師時,課堂上有學生發問,但那時畢竟內容跟該堂學科無關怕偏題;更怕自己的回答過於主觀,恐有以偏概全之慮。雖想回覆,但當下也只好先按下不表,後來也不了了之。直至聘約到期,想起此事,便在放暑假後,辦完手續離校前,以書面答復,留信於屜中,盼能解惑,無愧師責。)
【正文】 老師記得,有同學曾經問過:「人死後要去哪裡?有地獄嗎?」 這裡老師可以分享一點看法,我雖然是基督徒,但對「天堂地獄」目前是不感興趣的。 這部分我比較偏向孔子的觀點──「未知生,焉知死?」(都還不知道如何好好生活,哪還有時間精力去管死後去何處?) 所以,老師建議先專注於眼前摸得著的一切,至於死後摸不著的事,就交給那時的自己再來煩惱也不遲~ 再來,究竟有沒有地獄呢? 誠實地說:「我也不知道。」 畢竟,老師也沒死過,死人也不會講話。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的知道如何追求真相與知識的道理。) 我想,這樣的答案,也是對真相與事實,最大程度的尊重! 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地獄的存在,無論真假,皆有助於人們少做壞事、改過向善、多做好事,就此益處來說,我願意相信地獄存在! •
【後記】
也許有人會說,你這樣的回答並沒有回答到問題本身,甚至有些答非所問。我不否認。 但前提是──第一,我所回答的對象是小學五年級的孩子,我無法也不該長篇大論,只能深入淺出。 第二,對於此類哲學性、開放式的問題,任何武斷、絕對的標準答案,都是不負責任的回答。(何況有時就連強調標準答案的考卷試題都會有爭議了) 第三,好的老師,與其妄下定論,不如給予思考的工具,換言之,道理如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概念。 哲學家蘇格拉底(被譽為古希臘最具智慧的化身)自稱──「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All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我始終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與孔子的「知之」觀點,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並非「知道了」要假裝不知道,乃是誠實面對自己認知上的局限與不足,從而精準且逐步地探索未知──有幾分證據,就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說八分話。 永遠保持開放性,並讓「多元觀點」有機會拼湊、貼近真相與事實。

圖為但丁《神曲·地獄》中的插圖,地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