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德國作曲家郭貝爾:以聲音與即興編織歷史與想像的音樂旅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德國作曲家郭貝爾。

德國作曲家郭貝爾。


▲前言:在當代藝術創作與音樂的交匯之處,德國作曲家、藝術家郭貝爾(Heiner Goebbels)總以獨特的方式創作與深刻的哲學思考,為觀眾帶來驚喜。

從童年時期和哥哥一起聆聽街頭車聲以辨別汽車品牌、型號的遊戲,如今帶領眾多舞者與音樂家集體即興創作。對郭貝爾而言,世界是由聲音構成的交響樂,每一個聲響都值得被聆聽、被重視。

多次來台的他,對台灣也十分熟悉,我在兩廳院廣場、國家音樂廳遇到他,感覺他也像是一名人類學者、田野調查學者,靜靜地感受這世界,聆聽周遭的聲音。

在這次專訪,郭貝爾分享了他的成長記憶、創作靈感,以及他如何以音樂與表演探索歷史與當下的複雜性。


敏銳的聽覺,童年發展出「聽聲辨車」遊戲

郭貝爾的音樂之旅始於一個充滿古典音樂的家庭,「我來自一個音樂家庭,父親是一名鋼琴手,哥哥也彈鋼琴,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音樂對我來說是個很深刻的記憶。」

郭貝爾說,除了家中琴聲,童年時另一個特別的遊戲也悄悄種下了他對聲音敏銳感知的種子,「我小時候很喜歡在入睡前聽窗外的車聲,試著分辨那是BMW、Mercedes還是Volkswagen。光靠聲音的音高和特性,我和哥哥會玩猜品牌和車型的遊戲。」對聲音細膩差異的迷戀,成為郭貝爾日後創作的重要基石。

raw-image


從音樂到社會學,再到音樂:尋找自我表達的路徑

雖然從小就和音樂一起成長,但郭貝爾並沒有馬上投身其中,「我13歲時舉辦了人生第一場鋼琴獨奏會,但那也是最後一場。」他笑著說,年少時,曾因政治與社會因素選擇了另一條路,攻讀社會學並取得學位,「我不想讓音樂興趣被現實摧毀,所以先去學了社會學,直到完成學業後,我才敢正式投入音樂。」

社會學的訓練讓郭貝爾的創作多了一層社會觀察的深度,讓他更懂得如何在藝術中平衡個人熱情與外界的複雜性。


▲三重靈感:新聞、約翰·凱吉與歐洲歷史▲


提及這週末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演出的作品《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背後的靈感,郭貝爾侃侃而談。他表示,共有三個靈感來源:第一個是源自他喜愛的歐洲電視節目《歐洲新聞——無評論》(No Comment by Euronews),「這個節目從90年代就吸引我,它只簡單播報日期和地點,並呈現畫面——可能是事故、災難或示威,完全不加解釋,讓觀眾自己去理解。」這種不預設答案的呈現方式也影響了郭貝爾的創作觀。

第二個靈感是來自美國前衛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的反歌劇《歐洲歌劇1號和2號》(Europeras 1 & 2),這部作品的多聲部、不拘一格的結構啟發了他,「這部歌劇不是單一的故事,而是讓觀眾去探索的多重體驗。」

第三個靈感是郭貝爾在2014年讀到的捷克作家派翠克·奧瑞德尼克(Patrik Ouředník) 的小說《歐洲——二十世紀簡史》(Europeana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這本書以幽默、激進和令人驚訝的方式講述了20 世紀歐洲的故事,並涵蓋了歐洲以外的政治發展、荒謬事件以及令人震驚的事件和微小的冒險等。

《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也涵蓋了歐洲百年歷史,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起點,呈現一個充滿碎片化事件的場景,舞台上的儲藏倉庫,裡面堆滿了過去的道具、現在的負擔及通往可能的未來的鑰匙。既是表演,又是建築工地,對觀眾而言,充滿了偶遇瞬間的詩意性。

特別的是,演出將在北藝中心大劇院長達50公尺深度舞台上呈現,觀眾像是看著巨大的歷史洪流,想像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等不同版本的歷史。


▲集體即興:藝術家的共創交響曲▲


郭貝爾說,他的劇場作品從來不是獨自於書桌前完成,而是和眾多藝術家共同碰撞出的火花,「這部作品不是我一個人寫出來的,也沒有既定的故事線。它是集體創作的結果——文字、空間、動作,甚至舞台設計,都是大家一起試驗出來的內容。」

他表示,每位舞者、音樂家,甚至技術團隊,都是獨立的創作者,共同打造這場表演,「我希望這是一部由所有人創造的作品,而不是我事先設定的藍圖。」這種開放的合作模式,也讓作品充滿了不可預測的生命力。

最初,這部作品長達三小時,在曼徹斯特一處廢棄火車站上演,利用多層空間展開敘事。然而,隨著演出地點改變,它被濃縮至約90至100分鐘,郭貝爾表示,「時間長度取決於場地,像在台灣這樣的地方,我們會調整到更適合的形式。」

raw-image


聲音的宇宙:從空調到交響樂

作為一名作曲家,郭貝爾對聲音的熱愛無處不在,「我認為日常的聲音比公共空間裡常聽到的音樂更迷人。」他舉例,這幾天在台灣一家日本餐廳用餐時,他同時聽著空調的嗡嗡聲、背景音樂與其他客人的交談,並試圖捕捉它們之間的音樂關係,「對我來說,一切都是聲音,也充滿了音樂。」

時時聆聽周遭聲音的郭貝爾,也將生活中的細碎聲響搬上舞台,編織成豐富的聲響和音樂。

自由的觀眾:不設限的想像空間

郭貝爾表示,他期許觀眾可以自己發掘一部作品的面貌,「我希望大家自己發現——可能覺得無聊,可能開懷大笑,也可能陷入沉思。」他表示,他很相信觀眾的想像力,也刻意避免賦予作品單一的意義,「這是一種自由的感知方式,我希望激發他們的幻想,而不是給出固定的答案。」


與台灣的深厚緣分

郭貝爾多次造訪台灣,台灣的觀眾和台灣也成為他創作的重要靈感,「二十多年前,我帶來了《白紙黑字》,後來還有《史迪夫特的事物》、《進擊的狂想》等,有些作品甚至有挑釁感,但台灣觀眾總是非常開放且充滿興趣,這也是我喜歡將作品帶到台灣的原因。」演出將在本週六、日下午,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登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欣恬的藝文筆記。Artsy Tea Talk
37會員
135內容數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如果你也相信文字報導的力量,歡迎持續關注我的粉專和文字。我會盡我所能地訪問、盡可能地寫,願字裡行間的一切,有天成為你願意一再造訪的天地。
2025/04/25
國光劇團攜手翃舞製作,推出京劇與現代舞跨界新作《精衛》,將於4月26至27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以《山海經》中銜石填海的精衛鳥為靈感,穿越神話與歷史,透過詩歌、戲曲與舞蹈的交融,探索歷史人物汪精衛的詩人靈魂。 《精衛》從神話視角出發,精衛鳥(黃宇琳飾)在海天交界與汪精衛的詩魂相遇。汪精衛(
Thumbnail
2025/04/25
國光劇團攜手翃舞製作,推出京劇與現代舞跨界新作《精衛》,將於4月26至27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以《山海經》中銜石填海的精衛鳥為靈感,穿越神話與歷史,透過詩歌、戲曲與舞蹈的交融,探索歷史人物汪精衛的詩人靈魂。 《精衛》從神話視角出發,精衛鳥(黃宇琳飾)在海天交界與汪精衛的詩魂相遇。汪精衛(
Thumbnail
2025/04/25
導演吳念真「人間條件」系列,幾乎每集都會以一首主題曲貫穿情感核心,《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選用蘇芮的經典名曲《一樣的月光》,今晚在國家戲劇院將會是睽違16年後的首登場,之後要到高雄、台中、台南等地巡迴演出。 在今日下午總彩排記者會上,原卡司黃韻玲、林美秀、
Thumbnail
2025/04/25
導演吳念真「人間條件」系列,幾乎每集都會以一首主題曲貫穿情感核心,《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選用蘇芮的經典名曲《一樣的月光》,今晚在國家戲劇院將會是睽違16年後的首登場,之後要到高雄、台中、台南等地巡迴演出。 在今日下午總彩排記者會上,原卡司黃韻玲、林美秀、
Thumbnail
2025/04/23
在多項國際比賽上表現出眾的新生代鋼琴家劉舒涯(Sophia Liu)如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她的演奏展現純熟的技巧,也流露出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情感,2008年出生、現年16歲的她,像是內在有個老靈魂,對於音樂與人生的思考都很透徹、成熟。從4歲時在日本接觸到琴鍵,到如今的音樂舞台,劉舒涯的音樂旅程
Thumbnail
2025/04/23
在多項國際比賽上表現出眾的新生代鋼琴家劉舒涯(Sophia Liu)如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她的演奏展現純熟的技巧,也流露出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情感,2008年出生、現年16歲的她,像是內在有個老靈魂,對於音樂與人生的思考都很透徹、成熟。從4歲時在日本接觸到琴鍵,到如今的音樂舞台,劉舒涯的音樂旅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言:在當代藝術創作與音樂的交匯之處,德國作曲家、藝術家郭貝爾(Heiner Goebbels)總以獨特的方式創作與深刻的哲學思考,為觀眾帶來驚喜。 從童年時期和哥哥一起聆聽街頭車聲以辨別汽車品牌、型號的遊戲,如今帶領眾多舞者與音樂家集體即興創作。對郭貝爾而言,世界是由聲音構成的交響樂,
Thumbnail
▲前言:在當代藝術創作與音樂的交匯之處,德國作曲家、藝術家郭貝爾(Heiner Goebbels)總以獨特的方式創作與深刻的哲學思考,為觀眾帶來驚喜。 從童年時期和哥哥一起聆聽街頭車聲以辨別汽車品牌、型號的遊戲,如今帶領眾多舞者與音樂家集體即興創作。對郭貝爾而言,世界是由聲音構成的交響樂,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著名音樂Youtuber—Seacow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貝多芬創作的《田園交響曲》的趣聞,並且推廣了即將舉行的音樂會。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曲子的創作手法,吸引了更多人對貝多芬的作品產生興趣。
Thumbnail
著名音樂Youtuber—Seacow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貝多芬創作的《田園交響曲》的趣聞,並且推廣了即將舉行的音樂會。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曲子的創作手法,吸引了更多人對貝多芬的作品產生興趣。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jA5woldKw昨天下午到音樂玩咖去 試吹了五隻Selmer單簧管樂器 四種不同的型號,(有兩種型號一樣) 不同的主打特色 1.Prologue。 學生初階 進階款: 2.Signature ---(這一款還蠻喜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jA5woldKw昨天下午到音樂玩咖去 試吹了五隻Selmer單簧管樂器 四種不同的型號,(有兩種型號一樣) 不同的主打特色 1.Prologue。 學生初階 進階款: 2.Signature ---(這一款還蠻喜
Thumbnail
郭德綱說: 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
Thumbnail
郭德綱說: 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