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無邪》:問世間,惡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何謂邪惡?它的定義廣泛又模糊,可以是一種態度,也可以是一種思想、欲求,乃至一次行動。有趣的是,近年來電影導演們似乎特別喜歡用映襯的手法來界定我們與惡的距離。比如濱口龍介《邪惡根本不存在》(Evil Does Not Exist,2023),以及再早上幾年的《無邪》(There Is No Evil,2020)。兩部片名看似決絕,卻巧妙地藉由這種「否定中的肯定」將思考空間留給觀眾,無不透著幾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邪惡真實存在,只是它究竟以何種形式潛入我們的生活?由伊朗名導穆罕默德拉素羅夫(Mohammad Rasoulof)自編自導的《無邪》,透過四則彼此獨立的短篇故事,深刻揭示出個體在極權體制下面臨的抉擇困境:是要屈服於命令,成為替國家施行死刑的劊子手?還是跟隨良知、違背法令,並承擔沉重的代價?

《無邪》並未直接控訴伊朗死刑執行者(有執行官,但正服兵役的阿兵哥也有義務執行),而是讓觀眾如臨場般直擊角色的日常與掙扎,進而勾勒出極權國家底下,藉由死刑議題、兵役制度交織出的群像。隨著劇情推進,觀眾不僅見證了角色們如何在體制的縫隙間尋得生活的立足點,也進而開始思索自身與體制、道德之間的複雜關係。拉素羅夫將抽象論點與具體情境緊密結合,向觀眾揭示了「惡之平庸」(Banality of Evil)的存在:邪惡並不僅存於極端的惡行中;相反的是,它往往以平凡且理所當然的形式滲透生活。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正如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言,惡之平庸源於不思考、不探究自身行為對社會有何影響的心靈狀態。這種惡是平凡的,是普羅大眾皆可能墮入的深淵。個體會將自身與體制澈底同化,順從體制的安排,默認並執行不道德的指令,最終成為不道德體制的執行者──意即,當人們停止質疑、停止思考,邪惡便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深深烙印在你我身邊的可怕現實。

《無邪》猶如辯論台上的出色辯手,四則故事,四個步驟:主題定調、正面論述、反面論述,然後結辯。儘管四則短篇故事之間並沒有前後脈絡的因果關係,倒也循序漸進。

首先,第一則故事便開門見山,以最直接且震撼的方式(雖說直接,卻也一路鋪陳至最後一顆鏡頭)闡述了惡之平庸的真相:執行極權命令的人或許面目並不猙獰、心思也不邪惡,就只是遵從規範、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的普通人。他是某人的丈夫、某人的父親、某人的兒子(而且都當得不錯);是伸出援手拯救貓咪的好鄰居;是臨停時自知理虧,表現彬彬有禮的用路人⋯⋯直到最後一秒,都能面不改色。他就是一位再尋常不過的公務員,專門抽板子吊死犯人的公務員。而正是這種平凡,才讓體制得以繼續運轉,使「這件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的訊息得以滲透至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第二則故事則恰如前一則的反面。前一位行刑者多麽無感執行,這一位反抗者便多麼天人交戰,兩造形成強烈對比。一位稍後即將執行死刑的新兵惶恐不已,試圖動用關係逃避職責,卻無計可施。在這段裡,軍人的寢室好似舞台劇場景,每張床鋪上的同袍皆代表著不同的觀點與立場,言談間不僅帶出伊朗社會現況,同時也不斷拉扯主角的內心──犯人真的有罪嗎?犯人死有餘辜嗎?他們是殺人犯還是政治犯?當主角終於決心逃離,長鏡頭隨之展開,引領我們步入晦暗的長廊,狂奔逃竄、大聲呼喊,即使無人追趕,那份壓迫感與無力感卻愈發強烈——此刻他已無法回頭,唯一能做的,只有義無反顧地向前。

自第二則以後,《無邪》企圖探討「選擇的代價」──無論個體是否服膺於國家,每一次選擇都必然伴隨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當個體選擇追隨道德良知,成為一個高尚的人,故事也並未就此畫下句點。就算遠走高飛,被抓到的風險何其大?就算成功逃離,他們後續又能否承擔因反抗所帶來的犧牲?家庭、工作、人際關係,生活的方方面面恐怕無一倖免。反之,選擇順從也未必輕鬆,罪惡的漩渦不是不到,只是尚未降臨。

於是,有人逃亡,有人留在體制內自我麻痺,為了自身安危和榮譽假心存僥倖(軍人每次執行死刑可獲得三天榮譽假),可終究難逃現實的審判。來到最後一則故事,拉素羅夫幾乎是以主角之真身,強而有力地表達他的價值觀,並反映了他在現實世界的際遇。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二十年前,男人在軍營中拒絕成為國家的劊子手,拒絕執行死刑,選擇逃亡,卻因此葬送了自己的家庭:妻子支持丈夫的決定,因此偷渡歐洲,顛沛流離,在與女兒會合的路上遇到事故,客死異鄉;女兒則寄人籬下,與父親天各一方,從小到大對自己的身世毫不知情。二十年後,父女終於相認,卻無法真正修補裂痕。女孩質問道:「他不殺一個人,卻毀了兩個人。」為了拯救一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卻甘願犧牲兩位至親?是要忠於自己的道德標準,還是維護家庭?電車難題,千古之難。只見老父親沉靜片刻,語氣堅定:「如果回到過去,我在軍中依然要處決別人的話,我的決定不變。我還是會拔槍指著衛兵逃走。」

這場對峙不僅是角色內心掙扎的頂點,亦是拉素羅夫對自身信念的自白。現實中的拉素羅夫,與女兒也有類似的談話。拉素羅夫因批判政權而數度遭伊朗政府逮捕、監禁,被禁止拍攝電影,但他從未向強權低頭,依然持續創作。

當年,《無邪》獲第 70 屆柏林影展金熊獎,拉素羅夫因遭限制出境,無法親自領獎,只能由女兒代為出席。如今,他被迫離開伊朗,出逃德國受政治庇護,新作《一念菩提》(The Seed of the Sacred Fig,2024)再次直指伊朗政權,持續為人權發聲。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回到《無邪》,從惡之平庸到選擇的代價,拉素羅夫對「揭露」的運用堪稱精妙──揭露身分、揭露意圖、揭露關係,通俗劇般層層遞進,將角色的抉擇推至聚光燈下,迫使觀眾直視那無法輕易回避的問題:當一個人選擇反抗,他是否真的能夠擺脫體制?當另一個人選擇順從,又是否能永遠高枕無憂?

抉擇從來就不容易,道德、善惡、體制與人性交錯成命運的十字路口,而我們每一次順從,或每一次質疑,都可能成為推動體制存續/崩解的微小齒輪。

而邪惡,不一定總是刀光劍影,它往往藏在平凡的表象之下,蔓延地悄無聲息。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無邪》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劇照提供/MyVideo 影音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劇組的創意宛如跟童話原著的白雪公主一起被鎖在玻璃棺材裡,不得翻身,毫無生氣。從前製階段,就有好幾群人望著玻璃棺材指指點點,幾乎怎麼做都不對,有小矮人不對,沒小矮人也不對,照原版拍不對,不照原版拍也不對。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好像可以繼續說下去了。其實青春從來沒有白費,我們燃燒、碰撞、受傷,正是為了理解現實的邊界,摸索理想的框架,好讓我們終能長成一個懂得在危險與安全的空間中鞏固理念的大人。也許不再那麼熱血,不用張狂的方式去抵抗,但能做些平凡的事情,也許也很好,比如理解、包容,比如終於知道我們是誰。
十多年後重看《吻兩下打兩槍》,恍然大悟,成為大人還真的就只是這個樣子。哪個樣子?像小勞勃道尼飾演的哈利一樣,廢到不行但認真活著,在破破爛爛充滿傷痛的生命過程中拚了命地往前走;或像女主角哈莫尼一樣以愛與夢想支撐著脆弱的自己奮力活著——這樣其實就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大人了。
2017 年由楊雅喆導演執導的臺灣電影《血觀音》,奪得當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等多個大獎,劇情刻劃人前溫文華貴、巧笑倩兮的棠府三代,在炒地皮案件中的明謀暗計,以及母女間的控制、衝突、矛盾與斷裂,探討「愛」與「無愛」的形形貌貌,尤其特寫了女性間的矛盾、衝突與錯綜複雜的心理運作。
娜烏西卡的異國藍色衣裳,心口點綴一抹丹紅,那是《風之谷》欲直指的核心——無跡可尋的戰爭與愛情多半都是紅色的,紅色是屬於生命的——如刺穿耶穌手心的鐵釘,滴下聖潔的、血腥的愛;如村人當歌飲酒,以血色的葡萄酒浸泡赤豆與樂音;又或是常駐於心的,寧靜中的憤怒,戰爭與愛情多半都在偶然與動機不明的怪誕中爆炸開來。
時間與意志匯集成一條比歲月還要纏人的思緒,以薩塞克斯無情涓涓的深色河流作為象徵物,由指尖向前奔去。《時時刻刻》的三位女性作為彼此精神活動的投射,三者的生活與精神由 1923 年的英倫鄉間指向 1951 年的洛杉磯,再映照至 2001 年的紐約,命運化作彼刻煩惱的鏡子,零落的機會與憂傷的選擇緊隨其後。
劇組的創意宛如跟童話原著的白雪公主一起被鎖在玻璃棺材裡,不得翻身,毫無生氣。從前製階段,就有好幾群人望著玻璃棺材指指點點,幾乎怎麼做都不對,有小矮人不對,沒小矮人也不對,照原版拍不對,不照原版拍也不對。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好像可以繼續說下去了。其實青春從來沒有白費,我們燃燒、碰撞、受傷,正是為了理解現實的邊界,摸索理想的框架,好讓我們終能長成一個懂得在危險與安全的空間中鞏固理念的大人。也許不再那麼熱血,不用張狂的方式去抵抗,但能做些平凡的事情,也許也很好,比如理解、包容,比如終於知道我們是誰。
十多年後重看《吻兩下打兩槍》,恍然大悟,成為大人還真的就只是這個樣子。哪個樣子?像小勞勃道尼飾演的哈利一樣,廢到不行但認真活著,在破破爛爛充滿傷痛的生命過程中拚了命地往前走;或像女主角哈莫尼一樣以愛與夢想支撐著脆弱的自己奮力活著——這樣其實就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大人了。
2017 年由楊雅喆導演執導的臺灣電影《血觀音》,奪得當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等多個大獎,劇情刻劃人前溫文華貴、巧笑倩兮的棠府三代,在炒地皮案件中的明謀暗計,以及母女間的控制、衝突、矛盾與斷裂,探討「愛」與「無愛」的形形貌貌,尤其特寫了女性間的矛盾、衝突與錯綜複雜的心理運作。
娜烏西卡的異國藍色衣裳,心口點綴一抹丹紅,那是《風之谷》欲直指的核心——無跡可尋的戰爭與愛情多半都是紅色的,紅色是屬於生命的——如刺穿耶穌手心的鐵釘,滴下聖潔的、血腥的愛;如村人當歌飲酒,以血色的葡萄酒浸泡赤豆與樂音;又或是常駐於心的,寧靜中的憤怒,戰爭與愛情多半都在偶然與動機不明的怪誕中爆炸開來。
時間與意志匯集成一條比歲月還要纏人的思緒,以薩塞克斯無情涓涓的深色河流作為象徵物,由指尖向前奔去。《時時刻刻》的三位女性作為彼此精神活動的投射,三者的生活與精神由 1923 年的英倫鄉間指向 1951 年的洛杉磯,再映照至 2001 年的紐約,命運化作彼刻煩惱的鏡子,零落的機會與憂傷的選擇緊隨其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一股滋長的懸念從高空墜落,歡愉的樂曲目送著,一朵血花在寒風中寂寥地綻放,《墜惡真相》以冷冽的口吻述說著一場以審判之名的解剖,一句句精實的銳利對白像是持握手術刀的一橫一豎,一段關係被赤裸地劃開肌肉紋理,裸露出被深埋的骨幹,人們被迫在一片血腥之中找出自己不願相信的事實,也被迫佯裝自己為愛辯護......
Thumbnail
暗藏不為人知秘密的危險上流誘惑。 有人被迫沉浸上癮,有人盼望撤離禁區, 也有人不在乎後悔的樂在其中...... 窒息的愛戀與無盡的謊言交織而成的迷情陷阱, 纏綿糾葛的出軌愛情,注定發酵又得不到善終, 宛若被牽引出錯綜複雜又神秘的熾熱戀情——
當無償提供的正義降臨,它的光芒究竟照亮了人性的純良,又或是掩蓋了惡魔的謊?
Thumbnail
一股滋長的懸念從高空墜落,歡愉的樂曲目送著,一朵血花在寒風中寂寥地綻放,《墜惡真相》以冷冽的口吻述說著一場以審判之名的解剖,一句句精實的銳利對白像是持握手術刀的一橫一豎,一段關係被赤裸地劃開肌肉紋理,裸露出被深埋的骨幹,人們被迫在一片血腥之中找出自己不願相信的事實,也被迫佯裝自己為愛辯護......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殺人或自殺 那是一種狂怒中的快意 那是一種絕望中的冷靜 當一切都崩壞後 那規則也失去了意義 仇恨凝聚成為一個點 佔據空虛的身軀 填滿枯萎的心靈 你的目標將變的清晰且唯一 一個被恨意驅使的渴望 一個能快速實現的夢想; 跳脫限制的無限自由 帶來充滿力量的狂妄。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暴雷警告⚠️暴雷警告⚠️暴雷警告⚠️暴雷警告⚠️暴雷警告⚠️暴雷警告⚠️暴雷警告⚠️ 書名:《不存在的罪人:真相與虛構的交織,迷宮中最黑暗的人性悲劇》 作者: 柯琳.胡佛 譯者:楊佳蓉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4月28日 ISBN:978957909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一股滋長的懸念從高空墜落,歡愉的樂曲目送著,一朵血花在寒風中寂寥地綻放,《墜惡真相》以冷冽的口吻述說著一場以審判之名的解剖,一句句精實的銳利對白像是持握手術刀的一橫一豎,一段關係被赤裸地劃開肌肉紋理,裸露出被深埋的骨幹,人們被迫在一片血腥之中找出自己不願相信的事實,也被迫佯裝自己為愛辯護......
Thumbnail
暗藏不為人知秘密的危險上流誘惑。 有人被迫沉浸上癮,有人盼望撤離禁區, 也有人不在乎後悔的樂在其中...... 窒息的愛戀與無盡的謊言交織而成的迷情陷阱, 纏綿糾葛的出軌愛情,注定發酵又得不到善終, 宛若被牽引出錯綜複雜又神秘的熾熱戀情——
當無償提供的正義降臨,它的光芒究竟照亮了人性的純良,又或是掩蓋了惡魔的謊?
Thumbnail
一股滋長的懸念從高空墜落,歡愉的樂曲目送著,一朵血花在寒風中寂寥地綻放,《墜惡真相》以冷冽的口吻述說著一場以審判之名的解剖,一句句精實的銳利對白像是持握手術刀的一橫一豎,一段關係被赤裸地劃開肌肉紋理,裸露出被深埋的骨幹,人們被迫在一片血腥之中找出自己不願相信的事實,也被迫佯裝自己為愛辯護......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殺人或自殺 那是一種狂怒中的快意 那是一種絕望中的冷靜 當一切都崩壞後 那規則也失去了意義 仇恨凝聚成為一個點 佔據空虛的身軀 填滿枯萎的心靈 你的目標將變的清晰且唯一 一個被恨意驅使的渴望 一個能快速實現的夢想; 跳脫限制的無限自由 帶來充滿力量的狂妄。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暴雷警告⚠️暴雷警告⚠️暴雷警告⚠️暴雷警告⚠️暴雷警告⚠️暴雷警告⚠️暴雷警告⚠️ 書名:《不存在的罪人:真相與虛構的交織,迷宮中最黑暗的人性悲劇》 作者: 柯琳.胡佛 譯者:楊佳蓉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4月28日 ISBN:978957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