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婦女節.加速行動:聊書到聊劇《女人》和《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3/8號 #國際婦女節 (IWD)這天,來推薦我的愛書之一《女人Mujeres》,作者是愛德華多.加萊亞諾,在拉丁美洲被認為與馬奎斯齊名的作家。這本短篇小說,用四十個屬於女人的短篇故事集,羅列的不同經歷、職業、愛情、遭遇的女人們的故事。書名就叫《女人》,我第一次看完這本書時,就覺得簡簡單單一個詞彙,卻包含女人們的樣貌,這本書裡由四十個女人的故事組成的作品,又何嘗不是更多未被紀錄的女人的故事?因此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取名和內文。

raw-image


說句玩笑話,有許多男性的英雄故事、興衰起落都紀錄在history中,那麼herstory呢 ?


就像在東漢,古有班昭偕同著《漢書》,其才學揚名,甚至被同樣政治謀略了不得的鄧绥(東漢鄧太后)召入宮中當老師,但無論是鄧太后的成就和手腕,或是班昭的成就,卻都很少被提起,淹沒在一眾男性林立的歷史卷帛中。


因此書寫更多「女人」的故事的書籍,我都很支持。


最近看了一部新劇,叫做《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雖然故事體裁對我來說並不是非常創新,但戲劇尾聲,安排了女人們無論平時怎樣在職場上互相爭奪晉升,但當私人招待所暴力惡意性侵和下藥女性的事情被女主角(林予晞飾演)接露後,這些平時與她互相敵對的同事(最主要的對手主要是女性)也短暫休兵,即便不能在這篇報導中屬名撰文記者,但還是做了幫手將證據揭露。


我喜歡這個安排,在一眾過往戲劇熱愛的女人傷害女人,或是女人為了男人互相爭奪互甩巴掌的劇情中,這個安排我看作是一種台灣戲劇跨出既有選項的一步,無論平時人們會為了職位如何互相敵對、爭吵,但有些事情的嚴重程度是超越這些的,例如利用權勢下藥性侵這樣的事情,我認為應是不分立場,同樣讓人不能容忍的。


這部戲除了有著充滿權謀的女人,也有能為了地位虛與委蛇的女人,有為了朋友兩肋插刀的女人,也有心狠手辣的女人,有遊走在兩個權力間牆頭草的女人,也有一直維持新聞中立但卻私下為了還人情而掩蓋新聞的女人,女性的形象變得豐富,是我欣賞這部劇集的地方。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這個節日象徵的意義之一,是女人「應該」是什麼樣子應由那個女人自己決定。


於我來說,無論是從一位女性、一位身處女性數量不多行業的工程師或是一位身體力行著療癒、尊重與行動的靈氣師身分來說,都希望未來這個世界能朝向更平等並降低差距與偏見的良性競爭方向走。


而我認為,當我們談女性權益提升時,是在試圖將男女之間那道阻礙溝通的牆壁打破,不同性別之間不該變成一種對立的仇恨拉鋸,而是我們都需要意識到,當性別觀念進步,除了消除女性被投以的有色眼光,也同時將拿掉社會對男性施加的刻板印象和壓力,這將是一件對男性、女性來說都會獲得收益的良性轉變。


為什麼對女性的騷擾會產生快感?以及為什麼那麼多人不敢揭發?直到metoo事件才有人敢漸漸說出?


性別平等能減輕男女雙方各自背負著社會標籤的苦悶,也是為了減少像metoo事件、N號房事件的不斷產生,即便再有,但若救濟管道能暢通,不受制於失衡的性別or職場結構而效果不彰,我想受害的範圍與程度,是能有所不同的。


2025的國際婦女節主題是「加速行動」。#AccelerateAction


觀念與尊重,都需要透過行動,將失衡的性別職能,在社會面、經濟面、家庭面等給予實質的轉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靈氣師的療癒協奏曲|與古埃及靈氣同見同行
0會員
36內容數
是屬於靈氣師視角的療癒思考散步筆記
2025/04/23
一位工程師兼靈氣師分享其在再生能源評估工作中,與原鄉部落互動的經驗與體悟。
Thumbnail
2025/04/23
一位工程師兼靈氣師分享其在再生能源評估工作中,與原鄉部落互動的經驗與體悟。
Thumbnail
2025/04/12
本文探討演藝人員性騷擾事件後復出議題,批評加害者避重就輕、只為自身利益復出,未真誠道歉和賠償受害者,呼籲社會應正視此現象,勿縱容犯罪行為。作者認為沉默並不能讓惡行消失,加害者應為其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
2025/04/12
本文探討演藝人員性騷擾事件後復出議題,批評加害者避重就輕、只為自身利益復出,未真誠道歉和賠償受害者,呼籲社會應正視此現象,勿縱容犯罪行為。作者認為沉默並不能讓惡行消失,加害者應為其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
2025/03/28
針對黃子佼性剝削事件,本文強烈譴責黃子佼的行為,並批評其過往營造的良好形象與實際行為的反差。文章呼籲社會重視兒少性剝削議題,勿輕縱加害者,並強調公眾人物應承擔社會責任。
2025/03/28
針對黃子佼性剝削事件,本文強烈譴責黃子佼的行為,並批評其過往營造的良好形象與實際行為的反差。文章呼籲社會重視兒少性剝削議題,勿輕縱加害者,並強調公眾人物應承擔社會責任。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此書的標題,會讓很多人以為是個關係很亂的小說,讓很多不喜歡NP情節的人,直接打退堂鼓,進而錯過一本超棒的作品。  書中內容由三個部分構成,一個是默默無名的雜誌記者莫妮克.格蘭特、一個是好萊塢傳奇性感女星艾芙琳.雨果,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撰寫角度,是仿造報章雜誌,寫一些關於艾芙琳的報導,象徵世人眼中的她
Thumbnail
此書的標題,會讓很多人以為是個關係很亂的小說,讓很多不喜歡NP情節的人,直接打退堂鼓,進而錯過一本超棒的作品。  書中內容由三個部分構成,一個是默默無名的雜誌記者莫妮克.格蘭特、一個是好萊塢傳奇性感女星艾芙琳.雨果,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撰寫角度,是仿造報章雜誌,寫一些關於艾芙琳的報導,象徵世人眼中的她
Thumbnail
與書友閒聊,提及日前隨手買了《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雖然原本不識,然而讀了很喜歡。她詢問你如何從書架上發現這本從來不認識的書?當時有什麼特別狀況引起你的注目嗎? 說穿了只是緣分。看過一些安.泰勒的小說,她專寫巴爾的摩女人故事,精微細緻,不同個性、背景的女人各有遭遇,滿有意思。男作家筆下的巴爾的摩
Thumbnail
與書友閒聊,提及日前隨手買了《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雖然原本不識,然而讀了很喜歡。她詢問你如何從書架上發現這本從來不認識的書?當時有什麼特別狀況引起你的注目嗎? 說穿了只是緣分。看過一些安.泰勒的小說,她專寫巴爾的摩女人故事,精微細緻,不同個性、背景的女人各有遭遇,滿有意思。男作家筆下的巴爾的摩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本文以及我接下來的文章都不打算詳談與介紹什麼是「女性主義」(feminism),對,我才不會自曝其短,花時間跟你們各位詳細介紹那繁複龐雜、盤根錯節的婦運史!而且,本系列專欄的目的就是想要推廣一個概念:「人人都可以是女性主義探險家!冒險者!勇敢的航海王!」
Thumbnail
本文以及我接下來的文章都不打算詳談與介紹什麼是「女性主義」(feminism),對,我才不會自曝其短,花時間跟你們各位詳細介紹那繁複龐雜、盤根錯節的婦運史!而且,本系列專欄的目的就是想要推廣一個概念:「人人都可以是女性主義探險家!冒險者!勇敢的航海王!」
Thumbnail
三月,這樣一個月份,讓我突然想到可以分享這篇之前寫的心得。
Thumbnail
三月,這樣一個月份,讓我突然想到可以分享這篇之前寫的心得。
Thumbnail
去年3月8日曾經推薦過一樣的書, 這一年來,有蠻多提到「女性」的好書, 為什麼我要舊書重看呢? 首先,表示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 其次,今天看到許多商家提到「女神節」這個詞, 雖然好聽卻有點覺得哪裡怪怪的? 先來看看婦女節怎麼來的? 於1917年3月8日, 俄羅斯的紡織女工
Thumbnail
去年3月8日曾經推薦過一樣的書, 這一年來,有蠻多提到「女性」的好書, 為什麼我要舊書重看呢? 首先,表示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 其次,今天看到許多商家提到「女神節」這個詞, 雖然好聽卻有點覺得哪裡怪怪的? 先來看看婦女節怎麼來的? 於1917年3月8日, 俄羅斯的紡織女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