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

含有「metoo」共 12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Me too運動催生了無數對於性別與社會壓迫的反思與變革,台劇《她和她的她》便以一種獨特的平行時空敘事手法,呈現了現代人在面對性騷擾與權勢性侵時的心理崩潰。
Thumbnail
4/5她和她的她
那天的訊息,改變了我們的關係 「我可以跟你聊聊嗎?」 手機震動了一下,螢幕上顯示著她的訊息。那是個平凡的夜晚,我們還在曖昧階段,談天說地,探索彼此的世界。只是,這一次,她的話語裡藏著沉重的重量。 當她向我訴說自己曾經遭受的性侵經歷時,我的心猛然一沉。我聽著她緩緩敘述,感受到話語背後的痛苦與
當朋友、伴侶、家人或同事向你訴說他們曾遭遇性侵的經歷,那一刻,你的反應可能會影響他們往後的心理狀態,甚至影響他們是否願意繼續相信人、相信這個世界。 許多人在面對這樣的傾訴時,會因為震驚、不知所措,甚至害怕說錯話,而無意間做出讓受害者感到受傷或被質疑的反應。 這篇文章希望從不同的關係角色出發,
說出來,然後呢? 近年來,隨著MeToo運動的推動,社會對於性別暴力的關注逐漸提升。許多人開始鼓勵受害者勇敢發聲,打破沉默。然而,當受害者真的說出口後,等待他們的,卻往往不是安慰,而是更深層的審視與壓力。 這不禁讓人思考,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接住受害者? 沉默的40%:「如果說出來也不被相
嗨,你是否曾經聽過這些話? 🔹 「你這麼天真很危險,會被騙,但我不會騙你。」 🔹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不會這樣的,因為你太有魅力!」
當某個人越界了,而你卻選擇沉默…… 你是否曾經遇過這樣的時刻——當某個人越界了,你卻因害怕、不安或環境的壓力而選擇沉默? 在職場、學校、社交場合,甚至家中或與親近的人相處時,性騷擾與不當對待可能發生於我們最不設防的時刻。我們或許試圖說服自己:「沒事的」、「算了吧」,甚至責怪自己是不是反應過度。
Thumbnail
所以學會真正講出內心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限時公開
「如果我以受害者面對自己,我會崩潰。」開場沒多久,她這樣說道,也說明她選擇露面是為了改變大眾對性侵受害者悲慘、無助的刻版印象,的確在電影前半,她展現出主動、果斷、理性的記者特質,但勇氣和堅定並不是理所當然的,隨著時間過去、出現更多阻礙,鏡頭前面的她反而像是刻意鎮定,一如當懷疑自己可能被監聽、聽著夥伴
Thumbnail
映後《黑箱日記》的伊藤詩織導演分享了自己如何面對過去的創傷,以及與家人之間的溝通挑戰。文章探討了文化背景對於情感表達的影響,並提供對於遭遇司法暴力的人的建議。導演強調無論選擇如何,持續相信自己與尋找支持的重要性,並呼籲社會對權利不平等與暴力問題保持關注。
Thumbnail
4/5黑箱日記
  在《性的正義》一書裡,牛津大學教授斯里尼瓦桑從合意性交、A片性教育、社會如何建構性慾,討論到權力不對等的師生戀,最後談家暴、賣淫和強暴等議題。這些在生活中幾乎無法不面對的性別議題在歷史上爭辯已久,至今仍未定論,不僅美國如此,身在台灣的我們也能有感。
Thumbnail
  《性的正義》作者斯里尼瓦桑在書中指出: 火辣的金髮蕩婦和東亞女性,擁有最高級的「可幹性」(fuckability);黑人女性和亞洲男性,則擁有相對的不可幹性。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