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人絮語:《蒙馬特遺書》與《其後》的文本互文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若非身體,我是不能體驗到她是誰,她是如何在愛著我,我之於她是甚麼意義,懂得最核心最重要的她是如何的純潔,脆弱,美麗……

——邱妙津《蒙馬特遺書》第十七書


蒙馬特遺書》出版二十六年,至今除繁、簡中文版外,亦譯成多國語言,包含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義大利版、西班牙版、土耳其版…等。其中英文版譯作Last Words from Montmartre,譯者韓瑞(Heinrich)清晰地掌握了《蒙馬特遺書》中對於身體認同、同性慾望的辯證與掙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將第十七書裡的小詠段落,誤植為絮。

除了解釋為中文不似英文語句,常以人稱代名詞開頭之外,恐怕是因為邱妙津《蒙馬特遺書》中同性情愛對象輪番上場,令人目不暇給,乃至譯者若非按照書信寫作時間順序讀下來,很容易就張冠李戴。翻譯筆誤本無可厚非,但二○一二年賴香吟《其後》出版,無論在行銷語言或相關評論,都直指《其後》與《蒙馬特遺書》的文本互文性;二○二○年《其後》在中國以簡體中文出版,流傳的文案是:「被遺忘的台灣作家賴香吟,大陸竟然無法了解她的隱秘歷史」,一時流言蜚語甚囂塵上。

作為台灣同志文學研究的一員,我自忖:如果中文讀者自一九九六年《蒙馬特遺書》出版以來,已經明確指認出在東京求學的主角人物小詠所本,即現實生活中的作家賴香吟,那麼,又有何隱密?甚或二○一二年賴香吟重拾寫作,出版《其後》回應,流言所謂何來?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將針對邱妙津與賴香吟的文本進行精讀,讀出台灣一九九○年代初期學運世代的同性情愛,以及信件展示與小說對話的文本互文性。

本事

《蒙馬特遺書》是以二十封書信,連綴首尾兩篇見證寫就。敘事時間自主人翁Zoë巴黎第八大學碩士班求學,師事蘇西,至一九九五年至東京探訪碩士班求學的小詠,返回巴黎。在故事裡,絮與Zoë有過婚姻的盟誓,而絮離開了她,情感受挫精神狀態不佳的Zoë飛到東京投靠小詠,幾夜溫存後,回到巴黎蒙馬特,開始寫作遺書。

邱妙津直面性的書寫,直接、強烈,Zoë與小詠的東京情事主要在第十七書,即:

在身體的底層,太美,太絕對,指名向我的一股愛欲之濤流,正是由於三年裡針對我愛欲的指名性在她身體靈魂裡形成,她將這份堅強的愛欲給了垂死邊緣掙扎的我,將我從死亡那邊贖回,重新點燃我對生命的慾望。

遺憾遺書寫作成為真的「遺書」,邱妙津逝世於巴黎,賴香吟強忍悲痛,親手打字遺留手稿,《蒙馬特遺書》付梓出版。

學運世代的同性情愛

《蒙馬特遺書》出版於一九九六年,時年畢業於台灣大學的賴香吟二十七歲,與邱妙津同年。即至《其後》二○一二年出版,賴香吟等學運世代已步入四十歲中年,同輩之人早已在政壇嶄露頭角,或身居要職。二○一九年台灣同婚專法通過,同志平權嶄露曙光,文化部長鄭麗君於媒體專訪憶學運、憶好友邱妙津;二○二○年卸任部長職位後,她參加當年度的台灣同志遊行並受邀上台發言,媒體所下標題為「同志大遊行 鄭麗君向已故作家邱妙津說:我們做到了」。

一九九○年三月,將近六千多名學生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今日改名「自由廣場」)上集結,被稱為「野百合學運」。時值中華民國總統間接選舉,學運的主要訴求是「解散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

場景置換為虛構紀實小說,在賴香吟筆下,展開故事序幕的正是台灣大學的活動中心,引領野百合學運沸沸揚揚的學生會、大新、大論等社團,皆在其中。《其後》是這麼寫的:

那是八○年代的尾聲,所謂五年級發芽的時代,不顧一切的努力,把知性與情感榨壓到極限,且往往是情感越過了知性,人人多少談一點文學、哲學、性別,也談環保、歷史、政治,種種,各個小圈子匯集在活動中心裡來去,那些圈子裡的許多名字後來在不同領域有了各自的光芒,但那是另外的故事了,如果巧合,這些人的記憶盒裡,應該還留著五月所描述過的二樓社辦裡的空間狼藉,人與人的愛情與競合,懷抱理想的青年男女,執著地和自己的風車戰得精疲力盡。

也是在這個理想與情愛聚合的活動中心裡,主人翁五月與敘事者「我」首次相遇,五月是「一張小臉,下巴裹著紗布,全靠一雙晶亮大眼睛打招呼」。相對於五月的活絡、熱情,有本事跟每一個人打交道,「我」則沉靜內斂。但那一天,彷彿情感宿命自縫隙趁虛而入,開啟了兩人往後寫作生涯交織相連:

五月忽地伸過手來摸她的衣衫:這麼薄?

這瞬間,彷彿打了個寒顫似地,某些平靜的事態被驚擾了。

文本互文性(信件展示與小說對話)

「如果我都說真話,小詠,我是不是就要像太宰寫完《人間失格》之後,跳河情死呢?」。這是《其後》裡所指的《遺書》(邱妙津《蒙馬特遺書》)第十書中的句子,讀者若比對兩本小說,便可發現邱妙津與賴香吟敘事風格截然不同,對兩人情感的定義也尚在討論中,對外宣稱更是扞格不入至今。在《其後》中亦鋪陳關於太宰治情死的辯證,兩人閱讀文本的緊密交織,但文學意見又截然不同,於五月是尋死,於「我」則是要活:

實際的故事是,在那個星星閃耀的活動中心,虛榮與寵愛打造出來的舞台,她們一路走到這裡,接下來,也只能被推著逆向發展,變成一對承諾要彼此照護,活下去的伴侶。

讀不完的書、說不完的話、走不完的路……,是九○年代初期學運世代知識青年的寫照,或許也是每一個世代的。走上出國留學的道路,也是每一個世代台灣文化菁英的寫照。在沒有網路、沒有通訊媒體的時代,甚至沒有手機,書信與長途越洋電話成為跨越國界的戀人們的憑藉。在《蒙馬特遺書》與《其後》裡,更是收錄了給彼此的書信,同時互文。邱妙津在〈第十三書〉的篇首,置入了「九五年來自東京的關鍵信」,表達小詠對Zoë不要尋死的勸戒,再議死生:

不要死,我不畏懼談死亡。可是,不要抗議地死,那種孤獨與痛苦令我痛不欲生。所謂生者何堪,是的,即便是活著現在,想及你的痛苦都令我感到何堪,何況當我想及一個個夜裡消逝的你的形體內那些吶喊與不平……

Zoë從東京歸來寫作,原本是要生,小詠終於放開自己給予她完全的愛與欲,在第十七書中滿是她對東京愛欲生命的回憶:

關於東京的回憶,是櫻花,是黃昏的夕陽,是早晨她窗戶的光,是烏鴉的啼聲,是雨夜裡的暗屋巷景,是她情愫甚深的,臉…

對於同志研究的文本分析,它很難不是在討論誰跟誰上了床,背後的倫理性問題:究竟是糾結於解嚴之後國家體制的重整、抑或弱勢族群的平權議題?還是時代靜悄悄地沉默著、沒有人對她們伸出援手的集體共犯結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uman Stain的沙龍
4會員
11內容數
這裡最不需要的,就是政治正確。歡迎一肚子不合時宜。
Human Sta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0
台灣大學女同志文化研究社(λ,浪達)與Gay Chat是最早成立的大學合法社團,象徵著台灣大學自由、民主的學術風氣,畢業校友人才濟濟,二十多年過去了,至今卻仍然罕為人知。
2025/03/30
台灣大學女同志文化研究社(λ,浪達)與Gay Chat是最早成立的大學合法社團,象徵著台灣大學自由、民主的學術風氣,畢業校友人才濟濟,二十多年過去了,至今卻仍然罕為人知。
2025/03/20
這則12分鐘的影片,稱王家衛的《繁花》是中國劇的「天花板」,是我在網路上看得很精準的香港評論。透過影片剪接,它集結了《繁花》連續劇的火,多項破紀錄...
2025/03/20
這則12分鐘的影片,稱王家衛的《繁花》是中國劇的「天花板」,是我在網路上看得很精準的香港評論。透過影片剪接,它集結了《繁花》連續劇的火,多項破紀錄...
2025/03/16
在《繁花》裡的情,就跟名利場一樣,像網絡散開,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這個情感之網上的一個支點。
2025/03/16
在《繁花》裡的情,就跟名利場一樣,像網絡散開,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這個情感之網上的一個支點。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 You are my only love.》 ∕ 方若彤從未想過,她的未來,只因她一時惻隱之心,就此顛覆── 她曾以為,世上除了母親,便再無任何事物,值得留戀,抑或駐足; 可那抹孤高的身影,卻毫無預告地闖入她的世界,使她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她下意識地選擇逃避,他則以著近乎迷戀般霸道的
Thumbnail
《 You are my only love.》 ∕ 方若彤從未想過,她的未來,只因她一時惻隱之心,就此顛覆── 她曾以為,世上除了母親,便再無任何事物,值得留戀,抑或駐足; 可那抹孤高的身影,卻毫無預告地闖入她的世界,使她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她下意識地選擇逃避,他則以著近乎迷戀般霸道的
Thumbnail
我喜歡在你的身上游走。 這是你為我準備的,要以我為主角,由我,也只能是我,親手將自己的一切鑲在你的身上。
Thumbnail
我喜歡在你的身上游走。 這是你為我準備的,要以我為主角,由我,也只能是我,親手將自己的一切鑲在你的身上。
Thumbnail
六年來的朝夕相處,她中有我,我中有她,融洽的瓜分一副軀體,她替現實鋪路,我在夢裡添光,誰也不凌駕於誰之上。 又或許是顧里的鏡中之我一樣,我是我,她是她,不過是鏡子兩端的虛與實——卻又不分彼此。
Thumbnail
六年來的朝夕相處,她中有我,我中有她,融洽的瓜分一副軀體,她替現實鋪路,我在夢裡添光,誰也不凌駕於誰之上。 又或許是顧里的鏡中之我一樣,我是我,她是她,不過是鏡子兩端的虛與實——卻又不分彼此。
Thumbnail
妳是一切。沒有妳,我就不會存在的一切......
Thumbnail
妳是一切。沒有妳,我就不會存在的一切......
Thumbnail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到你。”   ---徐志摩  
Thumbnail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到你。”   ---徐志摩  
Thumbnail
有些愛情,總是莫名其妙的被結束了。搭配歌詞+ 我的故事,感受有一種傷痛,叫做曾經擁有。總會有人把你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總會有人擁抱你微笑背後的傷…。
Thumbnail
有些愛情,總是莫名其妙的被結束了。搭配歌詞+ 我的故事,感受有一種傷痛,叫做曾經擁有。總會有人把你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總會有人擁抱你微笑背後的傷…。
Thumbnail
對一個人的執著,是愛? 什麼都不要,只要是你。是愛? 只取你的殘影,是愛嗎?
Thumbnail
對一個人的執著,是愛? 什麼都不要,只要是你。是愛? 只取你的殘影,是愛嗎?
Thumbnail
沒有講述到書中的大概劇情走向,不會有爆雷的問題,可以安心服用🥰🥰。裡頭主要是關於我的感情觀還有我對書中字句的詮釋與看法,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寫得不好請多包涵🙇🏻‍♂️。雖然是書評,但是要看到最後才知道我對於這本書真正的想法,前面基本上都是由半評論半創作的形式,來鋪成我的核心思想。
Thumbnail
沒有講述到書中的大概劇情走向,不會有爆雷的問題,可以安心服用🥰🥰。裡頭主要是關於我的感情觀還有我對書中字句的詮釋與看法,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寫得不好請多包涵🙇🏻‍♂️。雖然是書評,但是要看到最後才知道我對於這本書真正的想法,前面基本上都是由半評論半創作的形式,來鋪成我的核心思想。
Thumbnail
要在緣份的筆記本記錄什麼? 是愛?是恨? 你曾經堅強傲然的背影 在我一心嚮往的生命 留下了你的身影 像少女的青澀之夢 我在滿天星辰想你 我在明亮月光想你 如今的我只能在緣份的筆記本想你 寫出不能說出口的三個字
Thumbnail
要在緣份的筆記本記錄什麼? 是愛?是恨? 你曾經堅強傲然的背影 在我一心嚮往的生命 留下了你的身影 像少女的青澀之夢 我在滿天星辰想你 我在明亮月光想你 如今的我只能在緣份的筆記本想你 寫出不能說出口的三個字
Thumbnail
在慢慢好轉之後,不知怎麼開始的,我有個覺得欠你一篇文章的念頭。 在這樣的狀態和你交會,現在想想,或許正是因為,你本就不同於一般形體的存在。
Thumbnail
在慢慢好轉之後,不知怎麼開始的,我有個覺得欠你一篇文章的念頭。 在這樣的狀態和你交會,現在想想,或許正是因為,你本就不同於一般形體的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