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長多高?甜食會不會拉低他的人生高度?

孩子會長多高?甜食會不會拉低他的人生高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孩子每天喊餓、愛吃糖、睡不飽,還整天坐著?

然後開始懷疑:「我們家小孩…會不會長不高啊?」


放心,這不是你一個人的焦慮,這是全體爸媽的共同疑問

所以——身高到底是被什麼操控的?

其實,孩子會長多高,科學上很明確,

就是一組老天寫好的公式,配上一點後天努力的「加分題」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


✨ 影響孩子身高的六大關鍵因素

  1. 基因(決定60~80%,不能怪孩子)
    是的,孩子的身高主要是「爸媽的愛(基因表現)有多高」, 身高是多基因遺傳,超過700位「基因工人」在背後默默工作。 所以,如果爸媽都不高…嗯,也不是不可能高,只是比較辛苦一點。
  2. 營養(骨頭要吃得飽,才長得起來)
    高蛋白、鈣、維生素D、鋅、鐵都不能少。 不是吃多,而是吃對!每天三餐亂吃、靠甜點補心靈,只會補錯重點。
  3. 運動(長高界的天然增高鞋墊)
    籃球、跳繩、游泳、拉筋…都能刺激生長板。 但請先收起你家的壺鈴,青少年別亂玩重量訓練,小心長高按鈕被提前關掉!
  4. 睡眠(生長激素只在夜晚出沒)
    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生長激素的黃金時段。 還在熬夜追劇、晚睡玩手機?小心你不是在縮短孩子的遊戲時間,是縮短他的身高時間。
  5. 激素(體內的身高指揮官)
    生長激素、甲狀腺素、性激素都扮演重要角色。 青春期太早報到(女孩8歲前、男孩9歲前),生長板就會提早打烊,身高可能就這樣停電了。
  6. 生活習慣與環境(潛藏的終極魔王)
    • 壓力大 → 內分泌亂 → 長不高
    • 吃太多糖 → 骨頭不開心 → 長不高
    • 駝背翹腳坐姿歪 → 脊椎歪歪 → 看起來矮一截


🍬 那甜食真的會害孩子長不高嗎?

短答:不會直接害,但會偷偷害。

長答來了:

1. 阻止生長激素分泌

糖吃太多 → 血糖飆高 → 胰島素出動 → 生長激素說:「我不玩了。」

胰島素和生長激素是死對頭,糖分太多就像請了錯的合夥人


2. 讓孩子吃不下正餐

甜食吃太多,正餐吃不下。

骨頭需要蛋白質、鈣、鋅、維生素D,不是棉花糖、汽水跟珍奶。


3. 偷走骨頭裡的鈣

甜食 + 碳酸飲料 → 增加體內磷酸 → 阻礙鈣吸收

你本來要蓋骨頭,結果材料都流失了,怎麼會長高?


4. 影響睡眠品質

糖分多 → 睡不安穩 → 深層睡眠變少 → 生長激素說:「我真的不玩了。」


🍭 胰島素到底是誰?為什麼它那麼愛管閒事?

胰島素是負責降血糖的激素,但它很八卦,常常干涉生長:

  • 生長激素的死對頭:胰島素過多會壓抑生長激素,讓骨頭發育變慢。
  • 幫助蛋白質合成(但過頭就麻煩):適量胰島素好,過量會變「脂肪堆積小能手」。
  • 促進骨骼代謝(但別太熱心):太多反而造成骨質疏鬆、早熟、成長板提早關門。



如果孩子長得明顯比同齡慢,不用先Google亂查,

直接去找兒科或內分泌科醫師比較快!


基因寫好劇本,但你能決定孩子是不是主角。

與其擔心孩子的身高,不如現在就開始調整生活習慣,一起拉高人生高度XD!


— 來自身高焦慮也很重的 🍑 桃梨媽咪,歡迎追蹤我了解更多親子科學內容


avatar-img
桃梨媽咪的知識庫(科學X育兒筆記)
13會員
35內容數
桃梨媽媽在基因檢測公司多年,從不孕到懷孕,基因檢測到育兒等等,雜七雜八什麼都有~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希望文字可以帶給大家溫暖與希望~喜歡我的話,請記得追蹤並給我一個愛心哦<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曾聽過「阿德勒教養」與「正向教養」嗎? 很多父母初次接觸時,常會好奇這兩者有什麼不同,甚至以為它們是同一件事 其實,正向教養正是從阿德勒心理學延伸而來的具體教養方法, 這篇文章,帶你一次搞懂兩者的關係與差異。
👀 教養的方式百百種,你是哪一種流派的爸媽呢? 其實桃梨媽咪是從打罵教育長大的 有了孩子後,我開始想:「如果能不一樣,會不會更好?」 這篇,我整理了 6 種常見的教養方式:從正向教養、阿德勒式教養,到情緒引導、自然後果教養… 🔍一起來看看,哪一種方式適合你現在的育兒狀況?
當育兒成了左右為難的選擇題, 你是否也曾懷疑:到底哪種方法才「對」? 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被理解。 本文從阿德勒心理學、薩提爾模式與正向教養出發, 用溫暖視角與實用觀點,陪你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幫助你在愛與理性中,找到屬於你們家的教養路。
你曾聽過「阿德勒教養」與「正向教養」嗎? 很多父母初次接觸時,常會好奇這兩者有什麼不同,甚至以為它們是同一件事 其實,正向教養正是從阿德勒心理學延伸而來的具體教養方法, 這篇文章,帶你一次搞懂兩者的關係與差異。
👀 教養的方式百百種,你是哪一種流派的爸媽呢? 其實桃梨媽咪是從打罵教育長大的 有了孩子後,我開始想:「如果能不一樣,會不會更好?」 這篇,我整理了 6 種常見的教養方式:從正向教養、阿德勒式教養,到情緒引導、自然後果教養… 🔍一起來看看,哪一種方式適合你現在的育兒狀況?
當育兒成了左右為難的選擇題, 你是否也曾懷疑:到底哪種方法才「對」? 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被理解。 本文從阿德勒心理學、薩提爾模式與正向教養出發, 用溫暖視角與實用觀點,陪你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幫助你在愛與理性中,找到屬於你們家的教養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商場江湖上,會計這門內功常被誤認為只有財務長、會計師那種老骨頭才需要修煉。但真相是不懂會計,就像拿著破銅爛鐵去闖天下,怎麼跟別人比劍?
在商場江湖上,會計這門內功常被誤認為只有財務長、會計師那種老骨頭才需要修煉。但真相是不懂會計,就像拿著破銅爛鐵去闖天下,怎麼跟別人比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