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下集》媽寶男竟是造成婆媳問題的主因?結局到底是太過童話還是寫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童話故事下集》繼播出之後就話題不斷,許多已婚觀眾表示,劇情寫實得讓人心有戚戚焉,而劉以豪飾演的「媽寶男友友」更是讓許多女性看得直搖頭,因此,今天我們要來盤點 「十大女生最害怕遇到的媽寶行為」,看看你是否曾經遇過,或正在面對這些崩潰時刻!此外,你可能也發現,在許多影視作品中,媽寶與婆媳問題往往形影不離——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關聯?





為什麼媽寶男通常都會配上婆媳問題?


raw-image


媽寶之所以會成為媽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無法跟自己的母親建立邊界感,無論這分依存關係是主動還是被動,兒子的處境是享受還是覺得困擾,一個成年人,在長大之後就會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算是與自己的家人也應該建立良好的邊界關係,當兒子無法跟媽媽建立邊界感,自然婆婆也會和你娶的老婆毫無邊界感,因而過分入侵和掌控兩夫妻的生活。


其實在劇中就可以看得出來,友友的母親其實表面上並不如傳統惡婆婆的形象,與媳婦之間也會保有一種表面的客套,但是依然會給宜玲造成很大的不適感,這就是因為婆婆是用看似民主、看似善意的照顧行為,隱形的對小倆口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入侵和控制,所以也由此可知,為什麼「媽寶」問題總是和「婆媳問題」形成一個緊密的連結,因為“老公”才是為婆與媳之間建立邊界感的關鍵!



(1)婆媳問題的重點其實是在老公身上?!


「孝順」與「沒有邊界感」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婆媳問題的核心關鍵其實還是在老公身上,因為老公才是讓媽媽與老婆變成家人的那個人,也應當成為中間連結的橋樑,就算婆婆和媳婦再好,始終還是外人,因此老公要如何平衡兩邊的關係才是關鍵,男生不論太椅向哪一邊都會讓另一邊成為弱勢,如果這當中是老公太椅向自己的老婆,對媽媽不夠尊重,反之,也會讓媳婦自然而然地對婆婆產生不尊重的可能。


一樣的標準套用在男女雙方皆然,通常同性別之間的關係,都容易產生「同性競爭」的狀態,所以不只是婆媳關係容易有摩擦,岳父和女婿之間也常有互看不順眼的狀態,這時候女兒也要扮演溝通的橋樑,只是在傳統社會裡,婚後通常是住公婆家,而雌競的問題一直以來也比雄競嚴重,因此婆媳問題的討論才特別多。



(2)「永恆少年」與「媽寶」的共同性


這裡我們從榮格心理學的「永恆少年」來看媽寶與婆媳問題的共同性。永恆少年指的是內心抗拒成長、不願承擔責任的人,雖然永恆少年不等於媽寶,但在尋求伴侶時常出現和媽寶一樣的心理特質,他們往往會想要尋找帶有母親特質的伴侶,既渴望被照顧,但又想享受自由,因此當自己母親太過照顧,或是太管控自己的生活的時候,就會希望藉由帶有母親特特質的伴侶來抗衡自己的母親。


永恆少年在這點上,就與媽寶有很大的相似,媽寶下意識會想找跟自己母親特質相近的伴侶,而這當中也不盡然只是戀母情結使然,還有想要透由另一半抗衡母親的潛在意念,而這類男性因為和母親的關係就是沒有邊界感,自然對異性的相處也容易沒有邊界感,很容易也找到強勢或是比較有掌控意圖的另一半(友友就是如此),因此,在很多觀察中都發現,有婆媳問題的家庭,幾乎都是強勢母親+媽寶兒子+強勢妻子的組合。


但諷刺的點是,當老婆開始幫老公與媽媽抗衡或建立邊界感時,這類男性往往最終仍會站在母親那邊,因爲解決之道從來都不是依賴伴侶對抗母親,而是自己長出力量,劃清界線。如果自身課題一直沒辦法靠自己解決,就算靠老婆幫忙爭取了,這類男性往往還是會心軟,最後選擇站在媽媽這邊,因此,婆媳問題的核心關鍵,其實是男人是否能處理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當然,婆媳之間如果同住,也很容易有摩擦,更或是又有同性競爭的課題夾帶其中,有時也不是單靠男方的協調就能解決,但是只要老公能夠清楚地扮演兩者之間的邊界,至少能確保雙方的安全距離,不會讓一方太入侵另一方,而維持表面的客套和平。





結局評價褒貶不一,到底是符合現實還是太過童話?



圖片來源:Netflix

圖片來源:Netflix


最後,《童話故事下集》雖然討論度熱烈,但是對於最後的結局,觀眾們的評價卻褒貶不一,有人覺得現實、有人則認為過於童話,那到底《童話故事下集》的結尾到底是現實還是不現實呢?這部分我們也會在節目尾聲一起跟大家聊聊我們的看法!


(1) 角色遇到的真正困境都是被動解決的


其實兩邊有可能外遇的點,最後的解決都讓我心裡有點疑慮。好比在劇中,友友他選擇親自跑去女同事家主動拒絕對方,這點就讓我覺得費解,更何況,這場「拒絕」的行為反而讓原本毫無察覺的老婆起了疑心,導致後續的解釋戲碼,以及揭曉「APP靈魂伴侶其實是老公」的反轉,這種處理方式就讓整個情節顯得有些刻意。


再來,如果從角色動機來看,劇中對「出軌」比較有主動意圖的其實是老婆,而非老公。老婆因為對婚姻不滿,加上老公的媽寶特質,開始對藥局老闆心動,相較之下,老公反而是比較沒有主動意圖的,他只是因為沒有邊界感,才讓女同事產生好感,劇中也沒有強調他對這段情感的主動意圖。


結果到了結局,老婆的精神外遇問題居然是被動解決的——她發現藥局老闆其實是個海王渣男,才突然斷了念頭,這樣的處理方式就讓角色的在心境上的轉變飄掉,進而失去角色歷程。


而沒有主動意圖的老公,卻被要求用一場過於戲劇化的「正式拒絕」來解決問題,甚至因此觸發更多家庭矛盾,這樣的安排不僅牽強,還讓人感覺編劇只是想進一步美化劉以豪的角色,讓他更有魅力、更深情,最後呈現出一種童話式的結局,這就讓在觀看的我認為這部戲好像還停留在「童話故事上集」而非「童話故事下集」。



我一直強調,以戲劇原理來說,戲劇很重要的觀看重點就在於「價值觀取向的改變」。


那什麼是價值取向的改變?舉例來說,某個劇情設定中,妻子對婚姻感到不滿,甚至快要出軌,她遇到了一個比丈夫更像靈魂伴侶的人。但最終,她沒有背叛婚姻,而是選擇了丈夫。也就是價值取向的改變,從「抱怨婚姻」變成「信仰婚姻」,從「動搖」變成「堅定」。


然而,這種轉變必須來自角色的主動選擇,而不是外部環境的“被動”解決,否則,觀眾就難以真正感受到角色的成長歷程或是心境轉變。但在劇中,這樣的轉變卻被因為角色困境都是被動解決,而無法呈現「價值取向的改變」。


但在劇中,妻子原本面臨精神出軌的誘惑,最後的解決並不是因為她在婚姻中找到了新的價值,或是看到丈夫有所改變,而是因為突然發現「對方其實是個海王,根本不愛她」,這種處理方式等於讓困境自動消失,困境被動解決。


同樣地,劇中另一個關於生育壓力的情節,妻子原本抗拒生育,這與她作為長女、長期承擔「姊代母職」的心理創傷有關。然而,她最後願意生小孩,卻不是因為她真正克服了心理障礙,而只是因為丈夫看到小孩後展現了溫柔的一面。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女性觀眾感到不滿,因為它輕忽了角色原本深層的掙扎。而最後這方面的問題最終的處理也是礙於丈夫的無精症,讓生育造成的困境被「被動解決」,雖然這設定大快人心,但也間接讓結局失去的說服力、也讓角色的刻畫沒了歷程與深度,甚至會覺得劇情刻意規避真正的矛盾。


說了這麼多,那難道《童話故事下集》真的就是一部不夠成熟的作品嗎?
對我而言:「是,也不是。」


「是」的點在於,上述提及的「因為角色困境都是被動解決而失去的角色歷程」,而角色其實就是一個故事最基礎的根基,角色歷程淺薄,自然整個故事也難以讓人撼動。


而「不是」的點在於,雖然角色困境都是被動解決的,但是某種程度上,它卻反應了婚姻現實,但卻不滿足看劇的期待值。


怎麼說呢?



(2) 我們對《童話故事下集》的期待值到底該定在哪裡?



一直以來,我們節目也不太喜歡站在太批判的觀點,來介紹戲劇,因為對我而言,其實,戲劇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是否滿足觀眾的期待值」。


過去我還在魏導那邊工作的時候,與一位金馬獎評審聊過這個話題。當時我們討論的是電影《速命道》,我看完預告後直覺反應是:「這部片的質感、演技為什麼能上映?它看起來只是服務特定演員粉絲的作品,而不是真正用心製作的電影。」


但評審的回應讓我改變了看法。他說:「這就是市場定位的不同,沒有絕對的好壞。因為《速命道》的預告已經誠實地告訴觀眾:這部電影的質感、演技水平、目標受眾是什麼。就好比為什麼電影都需要先上預告或是歸類類型,這就是一個和觀眾預先溝通期待值的方式,比如說鬼片,就保證你能看到鬼,而動作片我就保證你可以看到很多動作戲。當然我們評審選片的標準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如果只是一個觀眾,那說到底,我們定奪的好壞,其實都是在於它滿不滿足我們看完預告後對它期待?」


就像想看《速命道》的人,在看完預告後,應該不會帶著對《玩命關頭》的期待進戲院。但如果已經用《速命道》本身的標準來調整期待,結果仍然失望,那就真的雷了。


這讓我開始思考,影視作品的評價,往往取決於它是否符合觀眾的期待值。例如,《影后》的預告讓人覺得它可能只是一部明星卡司撐場的作品,並未帶來太高的期待值,但結果卻精緻超乎預期,成功帶來驚喜。


而《童話故事下集》,在事前訪談與行銷中就明確定位為「愛情清醒劇」,讓觀眾期待它會有較強的現實感。然而,當劇情發展到關鍵時刻時,我們期待的是婚姻的困境真的有所解決,但卻往往只是透過「被動消失」的方式來處理——女主角原本可能外遇,但發現對方是海王,問題就這樣解決了;女主角面對生育壓力,但丈夫無精症,問題也就這樣解決了。當劇情一次次用「天降解法」處理困境,角色的成長歷程就顯得蒼白無力。


再加上,劇情後半段開始大幅度強調劉以豪飾演的丈夫角色有多溫柔、多有魅力,彷彿讓觀眾相信:「只要老公夠暖,女人就願意包容一切。」這種處理方式,使前半段的現實鋪陳,最終仍然落入了童話故事的套路。


因此,看完這部劇後,我的感受是「浪漫但空洞」,即使劉以豪真的很帥,但劇情本身卻沒有真正落實它所承諾的「愛情清醒」。




(3) 但《童話故事下集》看似浪漫的童話結局,其實才是寫實的?



但後來我又想了想,或許這部劇的處理,或許也是一種「寫實」。因為現實中,許多婚姻的確是這樣的—問題沒有真正解決,最後只是女性選擇不斷地包容下去。


這讓我想起自己的母親。當年,我爸也是一個「媽寶」,婆媳問題嚴重到我媽想要搬出去住,甚至動過離婚的念頭。但最後,她還是沒有搬走,婆媳問題真正消失的時候,是在我奶奶過世之後。我曾問我媽:「妳跟我爸吵了一輩子,最後為什麼還是願意走下去?」她想了很久,我自己也停頓了一下,然後說:「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妳一直在退讓。」她愣了一下,然後苦笑著說:「對,好像真的就是這樣,因為至少妳爸沒外遇、沒壞習慣,願意幫忙一點家務,其他的,就只能忍了。」


你會以為這只是老一輩的婚姻嗎?其實不然,今天仍然有許多女性在婚姻中,並未真正解決核心問題,只是因為丈夫「沒有犯太嚴重的錯」,就選擇繼續忍耐下去。而這部劇,或許正是某種程度上美化了這種現象,但在現實生活中,你的丈夫未必像曾學友一樣溫柔體貼、記得結婚紀念日、用浪漫方式表達愛意,但他可能同樣是個媽寶、同樣不願做家事、同樣無法真正解決婆媳問題。而女性仍然選擇繼續走下去。


就讓我們舉另一個例子,在《今夜一起為愛鼓掌》中,夫妻雙方雖然深愛彼此,但是卡在生育的問題無法解決,最後選擇分開,這樣的解決方式,雖然讓觀眾非常不捨,但是,也讓觀眾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非常成熟,女性的觀眾也滿足期待值。


但說到底這樣看似滿足期待又成熟的處理方式,會不會反而更不貼進現實?因為現實生活中,人都很難以割捨的吧?誰能這麼果決的在還深愛彼此的情況下,因為無法解決的婚姻困境而選擇分開?


因此,《童話故事下集》看似浪漫的童話結局,或許他不符合新一代女性的期待,但其實才是符合真正婚姻多數狀態的寫實。


但問題是,現代女性對婚姻的期待值已經不同了。我們不再滿足於「男人只要愛我、沒有出軌,就值得被包容」,我們希望看到問題真正的解決,而不是「被動的妥協」。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女性看完這部劇,會感到不滿,因為它用「浪漫」來掩蓋「不完美的現實」,但大多數女性觀眾期待的不是這種幻覺,而是更深刻的探討與真正的改變,這也投射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對自我和婚姻的期待。


這也是為什麼它結局的處理,淪為兩極的狀況,有些人的投射認為寫實,有些人則認為是太過童話。因為每個人關係的模式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看這部戲的觀感都不同。







🎙歡迎收聽【再不台就悲劇】的Podcast,聽我們完整的分析《童話故事下集》

🎙並關注我們的 IG粉絲專頁,掌握更多關於台劇和國片的資訊!


#EP79《童話故事下集》結局到底是符合現實還是太過童話?談媽寶與婆媳問題之間的關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再不台就悲劇平台的沙龍
13會員
40內容數
❝ 再不看台劇,台灣就悲劇了拉! ❞ 「 對內,讓影視成為我們找回認知的載體; 對外,讓戲劇成為我們輸出文化的導體。」 ➟ 一個只聚焦台劇與國片的 𝐏𝐨𝐝𝐜𝐚𝐬𝐭 ➟ 每一集讓我們透過一部台劇,跟你聊一個社會議題、歷史和文化現象!
2025/04/25
《化外之醫》不只是探討外籍移工在臺的困境,更深層次地呈現情理法難以權衡的人性掙扎。劇情藉由醫療元素,帶出非法外籍移工的處境,例如醫療資源的缺乏、社會歧視與法律限制等問題。劇中角色的矛盾與掙扎,並非單純的歧視,而是體制困境與人性的複雜交織。
Thumbnail
2025/04/25
《化外之醫》不只是探討外籍移工在臺的困境,更深層次地呈現情理法難以權衡的人性掙扎。劇情藉由醫療元素,帶出非法外籍移工的處境,例如醫療資源的缺乏、社會歧視與法律限制等問題。劇中角色的矛盾與掙扎,並非單純的歧視,而是體制困境與人性的複雜交織。
Thumbnail
2025/04/10
第二季的《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延續第一季的成功,更細膩刻畫兩位女主角的情感糾葛與成長,在「去標籤化」與「專屬感」的雙重結構下,探討女同志愛情中的溝通模式、自我認同與自我課題。劇中精湛的演技、貼合角色個性的臺詞,以及整體美學的細緻呈現,都讓這部戲成為臺灣百合劇的經典代表。
Thumbnail
2025/04/10
第二季的《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延續第一季的成功,更細膩刻畫兩位女主角的情感糾葛與成長,在「去標籤化」與「專屬感」的雙重結構下,探討女同志愛情中的溝通模式、自我認同與自我課題。劇中精湛的演技、貼合角色個性的臺詞,以及整體美學的細緻呈現,都讓這部戲成為臺灣百合劇的經典代表。
Thumbnail
2025/04/03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其成功並非偶然,此劇成功之處在於「去標籤化」的同時,也呈現了LGBTQ族群的「專屬感」,以初戀為外殼,探討自我認同建構的議題,引起廣泛共鳴。劇中兩位女主角,怡敏和亭亭,各自面對「自我認識」與「自我認同」的課題,本文深入探討此劇的成功因素,包括共創模式、細膩演技、真實臺詞。
Thumbnail
2025/04/03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其成功並非偶然,此劇成功之處在於「去標籤化」的同時,也呈現了LGBTQ族群的「專屬感」,以初戀為外殼,探討自我認同建構的議題,引起廣泛共鳴。劇中兩位女主角,怡敏和亭亭,各自面對「自我認識」與「自我認同」的課題,本文深入探討此劇的成功因素,包括共創模式、細膩演技、真實臺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媽寶和孝順僅一線之隔,以前覺得男友的家庭好有愛,教養真好,現在才知道男友根本就是典型的媽寶…! 媽寶男,聽起來可能有點可愛,但是真正交往起來,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不僅是在跟男友談戀愛,還得時時刻刻注意他背後那位如影隨形的——媽媽! 什麼是「媽寶」,他們有哪些行為與特質,以及如何與媽寶男友和諧相處
Thumbnail
媽寶和孝順僅一線之隔,以前覺得男友的家庭好有愛,教養真好,現在才知道男友根本就是典型的媽寶…! 媽寶男,聽起來可能有點可愛,但是真正交往起來,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不僅是在跟男友談戀愛,還得時時刻刻注意他背後那位如影隨形的——媽媽! 什麼是「媽寶」,他們有哪些行為與特質,以及如何與媽寶男友和諧相處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又-從頭看了一次 “ 不夠善良的我們 " 。 只是碰巧。 也很碰巧的剛好有婆媳的話題,現在聽到很多婆婆很是疼愛媳婦,卻..也還是有婆婆總是挑戰媳婦的。 還是那句老話~女人,為何總是為難女人。 為何結婚前是一個樣,結婚後又是一個樣。 不僅僅是男人這樣,女人...也這樣。 進門前,女
Thumbnail
又-從頭看了一次 “ 不夠善良的我們 " 。 只是碰巧。 也很碰巧的剛好有婆媳的話題,現在聽到很多婆婆很是疼愛媳婦,卻..也還是有婆婆總是挑戰媳婦的。 還是那句老話~女人,為何總是為難女人。 為何結婚前是一個樣,結婚後又是一個樣。 不僅僅是男人這樣,女人...也這樣。 進門前,女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媽寶男這一族群已經不再罕見。孝順和媽寶之間有著微妙的界線,但是過度依賴母親的成年男性特徵卻是明顯的。了解這些特徵有助於避免與媽寶男交往,免得日後煩惱不斷。 媽寶和孝順的區別 媽寶和孝順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孝順是尊重和愛護父母的表現,而媽寶則是過度依賴母親,影響到個性、人際關係和愛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媽寶男這一族群已經不再罕見。孝順和媽寶之間有著微妙的界線,但是過度依賴母親的成年男性特徵卻是明顯的。了解這些特徵有助於避免與媽寶男交往,免得日後煩惱不斷。 媽寶和孝順的區別 媽寶和孝順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孝順是尊重和愛護父母的表現,而媽寶則是過度依賴母親,影響到個性、人際關係和愛
Thumbnail
主角1老公... 每天為著家庭,忙到焦頭爛額,卻無暇再花心思管理家中大小事務。 主角2老婆... 生了小孩後,24小時除了小孩,還有家務,鎮日過著繁雜無盡的家事婦生活。 意外1婆婆... 這個角色, 好的~上天堂,壞的~下地獄。 有..盛氣凌人的。 有...兒子前裝可憐,兒
Thumbnail
主角1老公... 每天為著家庭,忙到焦頭爛額,卻無暇再花心思管理家中大小事務。 主角2老婆... 生了小孩後,24小時除了小孩,還有家務,鎮日過著繁雜無盡的家事婦生活。 意外1婆婆... 這個角色, 好的~上天堂,壞的~下地獄。 有..盛氣凌人的。 有...兒子前裝可憐,兒
Thumbnail
最近看到ㄧ個影片,是一個很疼兒媳婦的婆婆和他兒子三人的日常。 影片是在說,因為兒媳婦失業,丈夫叫她去找工作,她卻覺得壞工作她看不上,好工作也不一定會要她,這讓她的婆婆及丈夫很不開心,但是還是什麼也沒說就去上班了,等到婆婆下班,抓兒媳婦與她一起做飯,兒媳婦當然說她不會,不過還是一起進了廚房,真正開始
Thumbnail
最近看到ㄧ個影片,是一個很疼兒媳婦的婆婆和他兒子三人的日常。 影片是在說,因為兒媳婦失業,丈夫叫她去找工作,她卻覺得壞工作她看不上,好工作也不一定會要她,這讓她的婆婆及丈夫很不開心,但是還是什麼也沒說就去上班了,等到婆婆下班,抓兒媳婦與她一起做飯,兒媳婦當然說她不會,不過還是一起進了廚房,真正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