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廣隆(1537)為台灣第三大鉛酸電池廠,擁有東南亞最大UPS電池產能。主要生產與銷售鉛酸蓄電池,近年生產重心逐漸從台灣南投南崗廠,轉移到越南濱瀝廠與德和廠,台灣目前是研發與營運中心。營運上採代工與自有品牌雙軌模式,營收占比約各半,主要代工客戶為全球最大的UPS供應商APC。自有品牌部分,廣隆以OEM品牌GLOBE在越南當地行銷,在其他地區銷售則以自有品牌LONG品牌為主。
廣隆在台灣為第三大廠,技術來自美國,僅次於台灣杰士與台灣神戶。主要產品包括:再生能源儲能系統用電池、通信交換機及電信機房用電池、 UPS 電源用電池、電動車用電池、啟動用電池等電池產品,應用於UPS系統、電動車、機車、及捷運系統等。成本結構:原料佔90%成本,其中最大成本為鉛,因此國際鉛價走勢影響毛利率與產品報價。其他10%為直接人工與製造費用。

- 2024年營運恢復成長動能:
- 美洲客戶開始回補庫存:經歷2022年第三季至2023年的庫存調整後,美洲地區客戶開始陸續回補庫存,帶動美洲地區營收成長44~45%。
- 歐洲客戶市占率提升:廣隆在歐洲地區推出多種規格產品,提升當地市占率,歐洲地區營收成長40~45%。
- 中國大陸客戶轉單:中國大陸同業縮小規模或退出市場,廣隆有機會接獲中國大陸客戶的鉛酸蓄電池轉單。
- 大型化高單價產品:廣隆朝向大型化高單價鉛酸蓄電池訂單,有助於提升單價與毛利率。
- 2025年營運持續成長:
- 國際品牌客戶採購量增加:國際品牌客戶對於鉛酸蓄電池品質的重視,帶動廣隆出貨量持續成長。
- 鋰電池不斷電系統:廣隆配合部分客戶需求,朝向鋰電池的不斷電系統,預期2025年開始放量。
- 越南地區標案市場擴大:廣隆將配合越南當地業者,持續增加越南地區標案市場。


ROE變化趨勢,反映公司在不同時期的獲利能力及股東回報情況。
ROE在2010年時處於較高水準,但隨後迅速下降至2011年低點,顯示當時公司可能面臨營運挑戰。
之後ROE反彈回升,並在2016年前後達到高點,顯示該時期公司經營績效良好。接下來,ROE呈現波動,特別是在2020年後大幅下滑,可能受到市場環境變化或內部管理因素影響。
然而,從2022年開始,ROE出現劇烈變動,代表公司獲利能力的不穩定性。整體來看,廣隆的ROE雖然長期維持在20%以上,顯示具有一定的獲利能力,但近期的波動仍值得關注。投資人應進一步分析影響ROE變化的因素,如營收成長、成本控制及財務結構,以評估未來股東報酬的穩定性與成長潛力。


現金股息與殖利率的變化趨勢,反映出該公司對股東的現金回饋情況。自2014年以來整體呈現穩定上升趨勢,特別是在2017年至2020年間,股息發放維持在高點,顯示公司穩定的盈餘分配政策。
然而,2021年出現下降,可能是因為該年度獲利受到影響,導致發放金額減少。之後2022年恢復成長,但2024年再度下降。至於殖利率,其波動較大,顯示股價與股息之間的相對變化。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殖利率降至4.50%,為觀察期內的最低點,這可能與股價上升或股息減少有關。
2025年則回升至6.70%,顯示回報率的波動性。


董監持股比從2024年的13.57%上升到2025年1月的13.82%,顯示公司內部高層增加了持股比例,這通常傳遞出正面的市場訊號。當董監事提高持股時,代表他們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具有信心,可能預期業績成長。
此外,較高的董監持股比也意味著管理層與股東利益更為一致,有助於提升公司治理品質。

本益比河流圖透過將歷史本益比區間劃分為五層,可以幫助投資人判斷當前股價是處於高估、低估或合理區間。
目前本益比處於微溫時期,代表股價相對於歷史本益比而言,並非處於極端高估或低估區域,而是在中等偏低的水準。 這樣的估值環境可能意味著市場對該公司未來成長仍抱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可能是受到近期業績、產業趨勢或總體經濟影響。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這種估值狀態通常提供了一定的安全邊際,但仍需關注基本面是否支撐未來成長,以避免落入價值陷阱。

綜合心得:
廣隆 (1537) 為台灣第三大鉛酸電池廠,擁有東南亞最大 UPS 電池產能,採代工與自有品牌雙軌模式,主要代工客戶為全球 UPS 供應商 APC。生產重心逐漸轉移至越南,台灣則作為研發與營運中心。其產品應用於 UPS 系統、電動車、機車與捷運系統等。
營運方面,2024 年開始恢復成長動能,美洲客戶回補庫存帶動營收成長 44-45%,歐洲市占率提升 40-45%,中國大陸同業縮小規模或退出市場,廣隆獲得轉單機會。此外,公司積極發展大型高單價電池,提升單價與毛利率。2025 年,國際品牌客戶需求增加,鋰電池 UPS 產品將開始放量,越南標案市場擴大,進一步支撐營運成長。
ROE 變動顯示公司獲利能力的起伏,2020 年後出現下滑,但仍維持 20% 以上水準,顯示一定獲利能力。然而,2022 年以來 ROE 劇烈波動,投資人需關注營收成長、成本控制與財務結構對其影響。現金股息與殖利率方面,2014 年起整體呈上升趨勢,2021 年短暫下降後回升,2024 年降至 4.50%,2025 年回升至 6.70%。董監持股比由 2024 年的 13.57% 上升至 2025 年 1 月的 13.82%,顯示內部高層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信心,有助於提升公司治理品質。
本益比河流圖顯示當前股價處於「微溫」區間,非極端高估或低估,市場對公司成長抱持謹慎樂觀態度。對長期投資者而言,這種估值提供一定安全邊際,但仍需關注基本面支撐,以確保未來穩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