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 — 感覺像是自己也經歷相同的感受我很羨慕能夠為他人而哭泣的人。我也很羨慕那些能夠因為一段文字、一部電影、一首歌、一幅畫、一場景而備受感動的人。同理心 — 抱著相同道理去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要求別人從小到大,一直被要求要替別人著想,但這些道理每一個都是自身感受為主什麼才是真正從對方的感受出發呢?
我想成為有感情的人。
並不是因為我有感情障礙。
也許是一種貪婪,我想要知道每一個人是如何感受。
我想我很明白漫畫中想了解人類的寄生獸、魔物,甚至是久遠封神演義中的妲己的想法。
我羨慕家人可以為了親人受傷而落淚。
我羨慕情人可以為了伴侶受傷而落淚。
我羨慕朋友可以為了對方受傷而落淚。
我想這是因為愛與被愛,我可能期待但又同時拒而遠之。就像是迴避型依戀一樣。
這種拉鋸,讓自己就像個局外人,面對這些情緒時,理性讓自己可以分析判斷,但是內心卻在反抗。
「我知道你的情緒,我做出你要的反應。」
「始終只不過是“知道”,而不是真的“感受”。」
「我相信終究會遇到一些人,能夠知道知道,進而感受感受。」
真正有情的人,不會浪費感情,因為感情讓自己分身乏術。
無情無義的人,才會四處留情,因為感情不會耗費心力。
而像機器人般的自己,看來也不過是個無情無義的人,只是好奇試圖探究情為何物。
世上真的能夠有直覺、潛意識、靈性、共感嗎?
而理性分析的反應,難道就不可貴嗎
只是羨慕,如何才能共感。當世界展示在自己眼前的一切,彷彿與自己一體,自然而然地展現出相同情感。
不須語言、無需理解、沒有邏輯道理。
持續成長中的盆栽們。
這是空心菜,但跟農夫同學們聊天才知道我空心菜完全種錯地點了,要陰暗潮濕,我滿滿大太陽啊啊啊啊。
之前種了一株番茄,自己生了一"叢"小孩,把他們移出來分家。果然人工贏不過大自然的力量啊。
week3農夫終於有話說,大四時同學說他想要當農夫,雖然我們哲學系無奇不有(?),但還是很驚訝,我以為我夢想是成為7–11店員已經很不簡單了,雖然說現在7-11店員是真的不簡單了。畢業後他成為有機農夫直到現在,還有另外一名同學回馬來西亞種香蕉(家產?)。
我們三人有個群組,從我們大學畢業後一直到現在,偶爾他們會分享種田的事情。但沒想到有一天,我竟然也會在裡面跟他們詢問種植作物相關的問題。然後獲得很多專業的資訊,朋友真的很重要(?)
關於共感,
我不喜歡情緒脫離控制,但每每想起媽媽因為姊姊只是哭喪著臉,叫了一句媽媽,媽媽就馬上落淚問她怎麼了。而我卻只能呆傻的站在一旁看著。
我知道那是難過的情緒,我理解。但我無法展現那種悲傷。
我想知道那是種怎樣的情緒展現。
我能夠帶入自己的經驗,但我沒辦法呈現相同的悲傷。
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這種感受,也許那是種真真切切活著的感覺。
也許我對於情感的表現就像是個演員、冒牌貨,
我能夠用著自己的經驗去想像那些感覺,卻始終無法真實呈現。
我想我真的很羨慕能夠共感的人,哪怕只是個感覺,
那也讓人實實在在地體會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