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週記week3:關於共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感同身受 — 感覺像是自己也經歷相同的感受

同理心 — 抱著相同道理去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要求別人從小到大,一直被要求要替別人著想,但這些道理每一個都是自身感受為主什麼才是真正從對方的感受出發呢?

我很羨慕能夠為他人而哭泣的人。

我也很羨慕那些能夠因為一段文字、一部電影、一首歌、一幅畫、一場景而備受感動的人。

我想成為有感情的人。

並不是因為我有感情障礙。

也許是一種貪婪,我想要知道每一個人是如何感受。

我想我很明白漫畫中想了解人類的寄生獸、魔物,甚至是久遠封神演義中的妲己的想法。

我羨慕家人可以為了親人受傷而落淚。

我羨慕情人可以為了伴侶受傷而落淚。

我羨慕朋友可以為了對方受傷而落淚。

我想這是因為愛與被愛,我可能期待但又同時拒而遠之。就像是迴避型依戀一樣。

這種拉鋸,讓自己就像個局外人,面對這些情緒時,理性讓自己可以分析判斷,但是內心卻在反抗。

「我知道你的情緒,我做出你要的反應。」

「始終只不過是“知道”,而不是真的“感受”。」

「我相信終究會遇到一些人,能夠知道知道,進而感受感受。」

真正有情的人,不會浪費感情,因為感情讓自己分身乏術。

無情無義的人,才會四處留情,因為感情不會耗費心力。

而像機器人般的自己,看來也不過是個無情無義的人,只是好奇試圖探究情為何物。

世上真的能夠有直覺、潛意識、靈性、共感嗎?

而理性分析的反應,難道就不可貴嗎

只是羨慕,如何才能共感。當世界展示在自己眼前的一切,彷彿與自己一體,自然而然地展現出相同情感。

不須語言、無需理解、沒有邏輯道理。

持續成長中的盆栽們。

持續成長中的盆栽們。

這是空心菜,但跟農夫同學們聊天才知道我空心菜完全種錯地點了,要陰暗潮濕,我滿滿大太陽啊啊啊啊。

這是空心菜,但跟農夫同學們聊天才知道我空心菜完全種錯地點了,要陰暗潮濕,我滿滿大太陽啊啊啊啊。

之前種了一株番茄,自己生了一"叢"小孩,把他們移出來分家。果然人工贏不過大自然的力量啊。

之前種了一株番茄,自己生了一"叢"小孩,把他們移出來分家。果然人工贏不過大自然的力量啊。

week3農夫終於有話說,大四時同學說他想要當農夫,雖然我們哲學系無奇不有(?),但還是很驚訝,我以為我夢想是成為7–11店員已經很不簡單了,雖然說現在7-11店員是真的不簡單了。畢業後他成為有機農夫直到現在,還有另外一名同學回馬來西亞種香蕉(家產?)。

我們三人有個群組,從我們大學畢業後一直到現在,偶爾他們會分享種田的事情。但沒想到有一天,我竟然也會在裡面跟他們詢問種植作物相關的問題。然後獲得很多專業的資訊,朋友真的很重要(?)




關於共感,

我不喜歡情緒脫離控制,但每每想起媽媽因為姊姊只是哭喪著臉,叫了一句媽媽,媽媽就馬上落淚問她怎麼了。而我卻只能呆傻的站在一旁看著。

我知道那是難過的情緒,我理解。但我無法展現那種悲傷。

我想知道那是種怎樣的情緒展現。

我能夠帶入自己的經驗,但我沒辦法呈現相同的悲傷。

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這種感受,也許那是種真真切切活著的感覺。

也許我對於情感的表現就像是個演員、冒牌貨,

我能夠用著自己的經驗去想像那些感覺,卻始終無法真實呈現。

我想我真的很羨慕能夠共感的人,哪怕只是個感覺,

那也讓人實實在在地體會到存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不是童話,不是男歡女愛,愛應該要更廣闊。愛而不得,不得而愛。這才是人生 愛與被愛是雙向關係,如何愛跟想被如何愛,是一體兩面 家人的愛、朋友的愛、情人的愛、生命的愛、世界的愛,都是愛 人其實很容易,帶入自己的立場去看世界,於是自我的感覺越來越放大,外在的一切顯得微不足道。 但又在愛與被愛上走
雖然說是農夫週記,但也不是專業的種田。只是家中的一塊貧脊的土地。 雖然寫著week1,但也已經種了一年了。種死了不少,被蝸牛吃了也不少。 雖然說著關於自愈,但可能更多的是不知所云的murmur。 雖然看似一團糟,但總會抓住些什麼、獲得些什麼,這不就是人生嗎?
這不是童話,不是男歡女愛,愛應該要更廣闊。愛而不得,不得而愛。這才是人生 愛與被愛是雙向關係,如何愛跟想被如何愛,是一體兩面 家人的愛、朋友的愛、情人的愛、生命的愛、世界的愛,都是愛 人其實很容易,帶入自己的立場去看世界,於是自我的感覺越來越放大,外在的一切顯得微不足道。 但又在愛與被愛上走
雖然說是農夫週記,但也不是專業的種田。只是家中的一塊貧脊的土地。 雖然寫著week1,但也已經種了一年了。種死了不少,被蝸牛吃了也不少。 雖然說著關於自愈,但可能更多的是不知所云的murmur。 雖然看似一團糟,但總會抓住些什麼、獲得些什麼,這不就是人生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在自己眼裡可能是大事,但別人眼裡是小事。 每個人看事情的輕重性本來就不一樣也沒有對或錯。 如果希望自己不好時也會有愛自己的人,因為這樣一直幫助別人,而去施壓別人,造成不舒服感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一個人的付出本質上是美意,對方要怎麼看待的就並不需要太多期待,如果對方想報答,表示對方心存感激,這樣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有些人懂得“感同身受”和換位思考。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因此更懂得尊重他人。 真正的尊重是一種平等的心態,不仰望不俯瞰,不卑不亢。層次越高的人,越能理解尊重意味著平等、價值、人格和修養。相反,層次低的人,常常自私、目光短淺,自以為是地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別人。他們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卻
什麼是三觀相同的人???重要嗎? 我想,或許不是百分之多少的雷同處 而是,讓彼此都能有舒服的表達方式 能在對方面前做自己而不感到負擔與窘迫 若此,就算三觀再不同,有何可或不可? 因為,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她是她 有時,有人話說的輕巧,只是因為他沒有不如意過 不懂得,在不順遂的人生路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評論一件事要出言有尺,也要唏噓有度。天下無完人,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秤人也秤己,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中留情是善良。一個人的涵養來自肚量,來自寬容。一個人的修為是懂得包容,懂得尊重。目中有人才有路可走;心中有愛,才有事所為!
Thumbnail
我常常在經典與啟示中裡反思得到力量,指引我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時更清楚如何看待當下的自己和眼前的一切。希望回顧這一週生活經驗裡的重要體悟,再一次提醒自己,也分享給大家。 本週反思:(寫作回顧)別人走過的路、用對心做對事、(生活反思)顧好心的重要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想要與對方交心,你先接受了對方跟你不一樣的想法,同樣的你也不需要隱藏你內心的情感,只要真誠的說出你的想法即可,這樣對方才有機會認識真實的你,才有可能對你敞開心胸。 只有情感的互動才會產生共鳴,有共鳴才會有下一個共鳴,或是更深入的話題,總是要有人先開始。 交心並不是關於贏得或失去,而是關於理解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在自己眼裡可能是大事,但別人眼裡是小事。 每個人看事情的輕重性本來就不一樣也沒有對或錯。 如果希望自己不好時也會有愛自己的人,因為這樣一直幫助別人,而去施壓別人,造成不舒服感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一個人的付出本質上是美意,對方要怎麼看待的就並不需要太多期待,如果對方想報答,表示對方心存感激,這樣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有些人懂得“感同身受”和換位思考。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因此更懂得尊重他人。 真正的尊重是一種平等的心態,不仰望不俯瞰,不卑不亢。層次越高的人,越能理解尊重意味著平等、價值、人格和修養。相反,層次低的人,常常自私、目光短淺,自以為是地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別人。他們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卻
什麼是三觀相同的人???重要嗎? 我想,或許不是百分之多少的雷同處 而是,讓彼此都能有舒服的表達方式 能在對方面前做自己而不感到負擔與窘迫 若此,就算三觀再不同,有何可或不可? 因為,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她是她 有時,有人話說的輕巧,只是因為他沒有不如意過 不懂得,在不順遂的人生路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評論一件事要出言有尺,也要唏噓有度。天下無完人,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秤人也秤己,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中留情是善良。一個人的涵養來自肚量,來自寬容。一個人的修為是懂得包容,懂得尊重。目中有人才有路可走;心中有愛,才有事所為!
Thumbnail
我常常在經典與啟示中裡反思得到力量,指引我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時更清楚如何看待當下的自己和眼前的一切。希望回顧這一週生活經驗裡的重要體悟,再一次提醒自己,也分享給大家。 本週反思:(寫作回顧)別人走過的路、用對心做對事、(生活反思)顧好心的重要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想要與對方交心,你先接受了對方跟你不一樣的想法,同樣的你也不需要隱藏你內心的情感,只要真誠的說出你的想法即可,這樣對方才有機會認識真實的你,才有可能對你敞開心胸。 只有情感的互動才會產生共鳴,有共鳴才會有下一個共鳴,或是更深入的話題,總是要有人先開始。 交心並不是關於贏得或失去,而是關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