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做到「完全同理」,我們都只在同理的半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篇也有podcast版,文字版跟聲音版各有特色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

  1. 認知層面:「我能了解你的想法你的立場 導致你這樣情緒的產生。」
  2. 情感層面:「我了解你當下的情緒感受。」
  3. 身體感受層面:「受傷的是你,疼的也是你,但看到你的傷口,我相同部位也隱隱作疼。」。


好比看到別人燙傷的傷口(照片)會起雞皮疙瘩,覺得好像是自己的皮膚燙傷一樣。又或是像男生看到有人撞到蛋蛋,會感覺自己的蛋蛋也在微微的發疼(根據周遭80%的男性口述的感受 )。這兩種都屬於身體感受層面的同理。



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以上三種來入門「同理」。



有誰能真正做到「完全同理」?



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世界開始推崇比「同情」更深一層的同情—也就是站在對方角度的「同理」。

但,我一直覺得「同理心」 一詞是為了「引導人類向善」而衍生出來的詞語,因為沒有人能真正做到「完全同理」,包括認知和情緒上的同理。




聽聞身邊朋友懷孕時各種不舒服的感受,無論是脊椎酸痛、孕吐、水腫或睡不好等等,即使我也是一介女性,但從未妊娠過的我也無法真正體會當中的辛勞,只能不住地讚詠母親的偉大。


或是友人在臉書等社群發出父親(至親)過世的消息與感傷,留言最常見的除了「節哀」、「一路好走」,再者就是覺得「我也懂你的感受」的留言,但仔細看,也只是在說「自己至親過世時的感受」。

因為每個人的至親帶給自己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就算我也曾為我父親的病情奔波,並操辦過我父親的喪禮,但面對友人父親的逝世,除了陪伴,我還是只能說:「你現在一定很難受。」然後給予他一個擁抱,因為我知道,他父親在他腦中遺留的記憶與溫度,與我父親留給我的完全不同



我們都只在「同理的路途上」



還有一件朋友經歷過的事情,讓我更加堅信,沒有人能做到完全的同理,我們都只是在往同理的路途上前進


我那位朋友J是女生,她喜歡的也是女生,關於這點,她在國中的時候就知道了。但當時,她還不確定自己的父母能不能接受自己的女兒是同性戀,於是,她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來了解她父母對於同性戀的想法,好比看到新聞播報「某明星藝人出櫃」時,試探性地詢問一下,看看父母的反應。

一開始,她的父母感覺思想不如預期的傳統,沒有諸多反同性戀者的大力批判,反而認為大環境就是如此,也沒什麼好反對或不接受的。

但直到J上大學離家後,真的與一位女生交往進而同居,J的父母大發雷霆,連夜趕往她們的住處,並且把她當時的對象趕走,還訓斥了她一番,J母還與她同住了好幾天,藉此「盯著她」。

後來,J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抗爭,她的父母才慢慢地接受「自己的女兒」是同性戀這件事。



當事情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自己所能感受到的絕對與當初聽到別人遭遇同樣的事情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於當時J的父母而言,發生在新聞上的叫「社會案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我們都稱作「事故」






不論是過往的八仙塵爆或是八八風災,新聞再如何「天地同悲」,最悲痛的還是只有那些親身經歷過的災民與家屬。



都不需同理了?


並非破罐子破摔,覺得沒有人能做到「完全地同理」,那乾脆就不要同理了,這並不是我想表達的。


而是雖然明白沒人能做到完全的同理,但只要願意因為一個人而選擇走向通往同理的路途,當中的「願意且努力做到」,就足以讓我熱淚盈眶,這也是我所盼望企及的理想世界。



過於理想嗎?



不,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正在路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金龍-avatar-img
2024/03/08
有的,我在路上,貢獻著微薄的力量。
avatar-img
珥東圓子的方格子
20會員
18內容數
歡迎來到斜槓文案師的諧教,別人都槓上開花了,我還在方格子抬槓。 這裡會用諧音、詼諧的方式說著一些看似無用卻有理的幹話,幹什麼話,是哲學話。 可能偶爾會放鴿子(欸沒有啦)
2024/07/13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Thumbnail
2024/07/13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Thumbnail
2024/06/28
看完高瑞希於今日(6/28)發布的《無條件的自愛,才會成就大愛》,我想起了過往不容批評的我,還有最近不懂為何有人會情緒性地卯起來封鎖自己看不慣的人事物,也一併有了解答。 這兩者看似無關,其實都是創傷後的自我防衛,即使對方並非針對性地攻擊自己。 過往容不得被批評的我,最嚴重的時期大概是在四、五
Thumbnail
2024/06/28
看完高瑞希於今日(6/28)發布的《無條件的自愛,才會成就大愛》,我想起了過往不容批評的我,還有最近不懂為何有人會情緒性地卯起來封鎖自己看不慣的人事物,也一併有了解答。 這兩者看似無關,其實都是創傷後的自我防衛,即使對方並非針對性地攻擊自己。 過往容不得被批評的我,最嚴重的時期大概是在四、五
Thumbnail
2024/04/12
看著最近幾位公眾人物引發的事件,不論是吳卓源、黃子佼,抑或是統神張嘉航,我決定完成這篇延宕已久的文。 媒體造神 之前看過一部「造神影片」,說的是如何用影片「塑造」一位政治網紅。 影片很吸引人,影片可以說故事,但觀看者卻難以單憑一部影片來分辨故事的真實性。 透過各種不同角度
Thumbnail
2024/04/12
看著最近幾位公眾人物引發的事件,不論是吳卓源、黃子佼,抑或是統神張嘉航,我決定完成這篇延宕已久的文。 媒體造神 之前看過一部「造神影片」,說的是如何用影片「塑造」一位政治網紅。 影片很吸引人,影片可以說故事,但觀看者卻難以單憑一部影片來分辨故事的真實性。 透過各種不同角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寬容是一種智慧 寬容是一種智慧,它不僅讓我們能夠理解他人的過失,更能幫助我們在面對自己內心的矛盾時,找到一條平和的道路。學會寬容他人,其實也是在學習寬容自己,這樣的心態能讓我們活得更加自在。 遇到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 生活中,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中,還是在職場、家庭中,我們都難免會遇到與自己觀點
Thumbnail
寬容是一種智慧 寬容是一種智慧,它不僅讓我們能夠理解他人的過失,更能幫助我們在面對自己內心的矛盾時,找到一條平和的道路。學會寬容他人,其實也是在學習寬容自己,這樣的心態能讓我們活得更加自在。 遇到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 生活中,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中,還是在職場、家庭中,我們都難免會遇到與自己觀點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評論一件事要出言有尺,也要唏噓有度。天下無完人,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秤人也秤己,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中留情是善良。一個人的涵養來自肚量,來自寬容。一個人的修為是懂得包容,懂得尊重。目中有人才有路可走;心中有愛,才有事所為!
Thumbnail
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評論一件事要出言有尺,也要唏噓有度。天下無完人,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秤人也秤己,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中留情是善良。一個人的涵養來自肚量,來自寬容。一個人的修為是懂得包容,懂得尊重。目中有人才有路可走;心中有愛,才有事所為!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Thumbnail
當我們陷入困境時,其實最需要的是給自己一點溫柔和理解。就像是待朋友一樣,我們也需要對自己採取同樣的態度。這就是所謂的「同理自己」。 想像一下,你一整天都在辛苦工作,但最後卻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感到沮喪和挫折。這時候,別忘了給自己一些愛和理解。同理自己就像是一個溫柔的提醒,讓你停下來,接受自己的情感,
Thumbnail
當我們陷入困境時,其實最需要的是給自己一點溫柔和理解。就像是待朋友一樣,我們也需要對自己採取同樣的態度。這就是所謂的「同理自己」。 想像一下,你一整天都在辛苦工作,但最後卻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感到沮喪和挫折。這時候,別忘了給自己一些愛和理解。同理自己就像是一個溫柔的提醒,讓你停下來,接受自己的情感,
Thumbnail
若在同溫層,讓人喜歡,自然容易,若在人生路上,讓大家都喜歡,聖賢也難。 同理心是誰同誰的理 要得到認同甚至喜愛,就算三頭六臂,才華洋溢,讓人青睞也需是利益他人,基於禮貌或賞識,有機會得人喜愛,是因自己的才能,無論天賦或努力,有助人排除境遇困難,讓人起歡喜心,自然能得到回饋。 老么勝
Thumbnail
若在同溫層,讓人喜歡,自然容易,若在人生路上,讓大家都喜歡,聖賢也難。 同理心是誰同誰的理 要得到認同甚至喜愛,就算三頭六臂,才華洋溢,讓人青睞也需是利益他人,基於禮貌或賞識,有機會得人喜愛,是因自己的才能,無論天賦或努力,有助人排除境遇困難,讓人起歡喜心,自然能得到回饋。 老么勝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