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有一個錯覺,覺得自己很懂別人的想法, 特別是熟悉的人,可能是家人、朋友、同事, 我們常用自己觀察到的,去推論一個人的樣貌。 可是,人其實無法客觀地觀察, 我們會自然而然專注在某些點上,可能是有興趣的、討厭的、熟悉的、覺得陌生的, 一件事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更別說所產生的感覺和反應, 還有處理的方式, 都會有所不同。 每個人的性格、背景、價值觀、喜好都不同 , 即便認識再久,你也無法真正懂一個人, 所以當一個人露出你感到陌生的一面, 做出你不能預測的行為, 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你可以驚訝,因為出乎意料,但不需覺得被背叛或生氣, 因為要怎麼做是每個人的自由, 不管你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即使是親子,也仍是獨立的個體。 下次遇到別人表現和我們預期的不一樣, 不需反應太大, 尊重別人的作法,如同你看重自己的感受。放下想控制一切的念頭, 反而讓最近更自由。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侑的沙龍
25會員
129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但不必要因為跟自己不同就去批判或攻擊
換個角度想
我們在學習或是想要改變什麼的時候
反而是經常需要保持更開放、客觀的態度
才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
因此與自己不同並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因為這樣去攻擊
那就是壞事了

但不必要因為跟自己不同就去批判或攻擊
換個角度想
我們在學習或是想要改變什麼的時候
反而是經常需要保持更開放、客觀的態度
才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
因此與自己不同並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因為這樣去攻擊
那就是壞事了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任何言論都有可能逐漸發酵,對話有時候不見得是相互理解,
我把別人的話語,放在心裡的什麼位置?
即便這個影響不是太大,卻是份無形的力量,
"表達形式不同,即便意思相同,意義也會完全不同"。

任何言論都有可能逐漸發酵,對話有時候不見得是相互理解,
我把別人的話語,放在心裡的什麼位置?
即便這個影響不是太大,卻是份無形的力量,
"表達形式不同,即便意思相同,意義也會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