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池上,蜻蜓輕輕飛過;蟬鳴樹梢,光陰悄悄溜走。小暑去,大暑來,萬瓦鱗鱗若火龍,烈日當空夏欲盡。
大暑,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暑,炎熱;大者,炎熱之極也。大暑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的時節。驕陽似火、溼度大、風遲滯;白天暑氣蒸騰,夜晚悶熱難入眠。人們「溼熱交蒸」苦於夏,農作物卻欣欣向榮、以最快速度成長。
「伏」,潛伏、藏伏之意。古人認為,春夏秋冬四季,分別對應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按相生相剋規律,由秋到冬是「金生水」,由冬到春是「水生木」,由春到夏是「木生火」,皆相生關係。唯有從夏到秋「火剋金」相剋。秋氣被夏氣壓制,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於地下。後來「伏」亦𧗠伸指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之意。盡量減少高溫下的活動,避開溼熱之暑氣。為此,自古民間有燒伏香,曬伏薑,飲伏茶的習俗。伏茶由荷葉、夏枯草、白茅根、茯苓、薄荷、藿香等十多味草藥熬製而成,清涼袪暑,降溫靜心。舊時,還有不少農村會在村口的涼亭裡奉伏茶,供來往行人飲用。時移世易,古風不再;這樣的涼亭已很少見到了!
大暑三候:一候腐草為螢。螢火蟲分水生與陸生,共約二千多種。陸生螢火蟲產卵於雜草陰暗處,大暑時節卵化而出。暮濃濃,草叢間萬千流螢飛來飛去;古人遂以為螢火蟲由腐草變化而來。二候土潤溽暑,天氣悶熱、土地高溫潮溼,適合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長。三候大雨時行,常常有大雷雨出現,一陣雨來一陣涼,慢慢捎來秋天的信息。
螢火蟲,又名耀夜、景天、熠耀、夜光、宵燭,也稱火金姑、火火蟲。個個稱呼美如許,飛過竹林與草間,勾起了詩人無限的遐思,有「詩蟲」之譽。
《詩經.豳風.東山》:熠耀宵行
火金姑飛入古典詩歌,初見於《詩經.東山》。一名東征的士兵於返鄉途中,東思西想、絮絮叨叨。萬千情緒,流洩而出。熠耀點點,淡淡帶過,但留在了三千年的詩歌長河中。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疃鹿場,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於垤,婦嘆於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于飛,熠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徂:(ㄘㄨˊ, cú),去、往、到。
慆慆:(ㄊㄠ,tāo),義同「遙遙」,時間漫長。
勿士:不再從事。士,通「事」。行枚:行軍時銜在口中以保證不出聲的竹棍。
蜎蜎:(ㄩㄢ,yuān)幼蟲蜷曲的樣子。蠋:(ㄓㄨˊ,zhú),野蠶。
烝:同「蒸」,眾多貌。
敦:蜷縮成團狀。彼:指士卒。
果臝:蔓生葫蘆科植物。臝,裸的異體字。施:(ㄧˋ ,yì),蔓延。
伊威:小蟲之一種,俗稱土蝨。蠨蛸:(ㄒㄧㄠ ㄕㄠ,xiāo shāo),蜘蛛之一種。
町疃:(ㄊㄧㄥˇ ㄊㄨㄢˇ,tǐng tuǎn):獸跡。
伊:指荒蕪了的家。
鸛:水鳥名,形似鶴。垤:(ㄉㄧㄝˊ,dié),小土丘。
穹窒:堵塞漏洞。我征:我的征人。聿:將要。
瓜苦:猶言瓠瓜,一種葫蘆。古俗在婚禮上剖瓠瓜成兩張瓢,夫婦各執一瓢、盛酒漱口。
栗薪:猶言束薪,堆積的木柴。
倉庚:黃鶯。
之子于歸:這個女子要出嫁。
皇駁:馬毛淡黃的叫皇,淡紅的叫駁。一說皇同「黃」;駁,雜色。
親:指女子的母親。結縭:古代婚儀,女子出嫁時由母親將佩巾結在帶子上。
九十:多之意。
自我遠征東山,歲月滔滔如流水,久久回不了家。如今我從東山回,細雨濛濛、好似無邊愁。才說要從東山歸,我心憂傷、早已西飛。終於脫下了戰袍,不必再銜枚疾走,不用再置身於戎馬倉皇。路上,見生於田野桑林的野蠶,蜎蜎蠕動、餐風露宿。和我遠征時一樣地可憐,蜷曲著身子躺在兵車輪邊,獨個兒夜宿、自生自滅。
自我遠征東山,歲月滔滔如流水,久久回不了家。如今我從東山回,細雨濛濛、好似無邊愁。我一路走,一路惦記想像著家園情景。會否一到家,只見屋簷外牆爬滿了長長的藤蔓,幾條瓜果疏疏映眼簾。房子久未打理,門上掛著蜘蛛網,屋內陰暗潮溼生土蝨。田舍周遭,鹿跡獸印斑斑;雜草叢生,暮色濃時螢火閃閃。但,家園荒蕪不可怕,我只想快快回到魂牽夢縈的家!
自我遠征東山,歲月滔滔如流水,久久回不了家。如今我從東山回,細雨濛濛、好似無邊愁。我續續走,續續想。小山丘上,白鸛輕輕啼;我的妻子在屋裏,輕輕把氣嘆。她辛勤地灑掃房舍,塞牆洞補裂縫,盼望著我早日回到家,自此夫妻團圓不分離。成親時那剖成兩瓢的葫蘆,依然閒閒地掛在木柴堆上,一切宛如舊時光。驀然一驚上心頭,妻子末見我已三年,多少思念在其中?
自我遠征東山,歲月滔滔如流水,久久回不了家。如今我從東山回,細雨濛濛、好似無邊愁。我一邊走,一邊想起了當年妻子出閣時。和風淡蕩,黃鸝雙雙對對正飛翔,煦煦陽光照得毛羽鮮妍真亮麗。美麗的女子做新娘,迎親的駿馬白裡透黃。娘親爲女兒結佩巾,禮儀隆重又周到。當時燕爾新婚多恩愛,如今久別重逢,哎呀呀呀,會美成什麼樣?
每章首四句反複詠嘆,加深了征人的憂愁與哀傷。路漫漫、情切切,心之所思如點點螢火,穿越千年時空,在一個尋常的夏天夜晚,令人咀之不絶。
唐.李商隱《隋宮》:於今腐草無螢火
隋煬帝楊廣(公元569 – 618年)曾命人抓螢火數斛,夜出遊山玩水時放出。漫山遍野,螢光點點,如夢似幻。意猶未盡的他,又在揚州建了「放螢苑」,設專人收集、放飛螢火蟲供他取樂。如此不知敬畏大自然,不懂惜螢愛螢,徒留荒淫之名。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紫泉:以紫泉宮殿代指隋朝京都長安的宮殿。蕪城:即廣陵(今江蘇省揚州)。二句意謂隋煬帝閒置長安的宮殿,又到揚州大建行宮。
日角:古代讖緯家恭維皇帝之語。傳說唐朝開國皇帝李淵面相是「日角龍庭」,前額狀如太陽,屬帝王之相。
腐草無螢火:誇張手法,說煬帝已把螢火蟲搜光了。
陳後主:南朝陳的亡國之君陳叔寶,曾作《玉樹後庭花》,歌詞綺艷淫靡,後人斥為亡國之音。陳叔寶降隋後,與時為太子的楊廣熟交。隋煬帝遊江都時,曾夢見與陳叔寶相遇,還請其寵妃張麗華舞了一曲《玉樹後庭花》。
隋煬帝是史上有名的暴君,驕奢淫逸,好大喜功,征戰不已。喜遊山玩水,在位十四年,三次巡遊江南。為此,開鑿大運河,從洛陽西苑坐船直達江都(今揚州)。沿河廣建離宮,乘坐龍舟極盡奢華,伴隨船隻數千艘,二十萬騎兵夾岸護送。錦帆過處,香聞十里。公元617年,隋煬帝再次巡遊江都。此時,農民起義四起,江山一洩千里,楊廣卻忙著和嬪妃尋歡作樂、醉生夢死。次年,遭宇文化及兵變時縊殺,年五十。
《隋宮》約作於公元857年,詩人晚年遊江東時。
遙想當年,煬帝迷戀江都的繁華,宮苑愈修愈華麗。遠在長安的殿閣則如美人失寵般,空自鎖住一片煙霞。如果不是後來皇帝的玉璽歸到了李家,楊廣說不定駕著龍船,遊到天涯海角去。眼前的蕪城、曾經鳳閣龍樓連霄漢,迴盪著隋煬帝的驕奢淫逸。兩百多年來、雨打風吹去,只餘寂寞蒼桑。恰似此時大唐王朝的命運和李商隱的心境,帝國已邁向夕陽末日,詩人恐壯志未酬身先死。當年宮苑放螢處,因大量捕捉螢火蟲,如今怕已絕了蹤跡,只餘雜草叢生、黯然神傷。暮色襲來,晚風吹拂著堤上萬千楊柳,送來無數烏鴉聒噪啼鳴。一聲聲、倍淒冷,似在憑弔前朝,也為今時哀傷。隋煬帝與陳後主俱荒淫無道、俱亡國之君,兩人若九泉之下相遇,應該無顏再提一曲《後庭花》吧!
杜牧一首《泊秦淮》,更將《後庭花》與亡國的聯想,推向了歷史高峰,是為千年名作。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李商隱(公元813 – 約858年),晚唐出色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以有別於李白、杜甫。鬱鬱不得志,病亡時年四十七。
南宋.朱淑真《夏螢》:初疑星錯落
夏日的夜晚,微風輕拂。荷花池畔,傳來蛙聲一片。看著草叢裡流螢點點,少女正嬌憨明麗,咀嚼著青春歡快!
熠熠迎宵上,林間點點光。
初疑星錯落,渾訝火熒煌。
著雨藏花塢,隨風入畫堂。
兒童競追撲,照字集書囊。
一樣尋常的夜色,才有流螢便不同。一隻隻如夏夜精靈,林間、草叢裡飛來飛去,飛成浪漫與神祕。點點螢火點點光,乍看如繁星落人間,再細看、又像是微微火光閃閃爍爍。冷不妨,天空灑下毛毛雨。雨中飛舞的流螢,宛如藏身於花叢中的精靈,與花兒同翩躚。晚風陣陣時,幾隻著了迷的螢火蟲隨著風兒,輕盈盈地飄進了畫堂,又輕盈盈地溜了出去。夜色如許之美,螢火蟲如許迷人。惹得兒童們紛紛競相追逐,一會兒追到東、一會兒追到西。把捉到的螢火蟲放入書囊裡,學學車胤做一回囊螢夜讀、又何妨!
車胤(約公元333 – 401年),晉朝人。家貧,家裡晚上經常點不起油燈。想繼續做學問的他,就把螢火蟲放進白絹做成的袋子裡,用來照明、讀書,是為「囊螢夜讀」。
螢火蟲從卵到成蟲,通常需時一年。一般成蟲壽命,僅一個禮拜左右。生命如許匆匆,唯有抓緊機會放熱放光芒,恰似詩人的青葱歲月。一次,與意中人擕手西湖,遇上了黃梅細雨。躲雨時,詩人見四下無人,「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渾不解何謂矜持。惜哉,詩人未能與戀人雙宿雙飛。所嫁之人志趣不合,夫妻感情不和睦。愛情上的失意失落,鬱鬱早逝。
朱淑真(約公元1135 – 1180年),南宋著名女詞人。生於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
南宋.翁森《四時讀書樂》:夜深燼落螢入幃
讀書樂!讀書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新竹壓簷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曦。
畫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朱曦:太陽。
幃:同「帷」,帳子、幔幕。
素稔:熟稔、熟悉。稔(ㄖㄣˇ, rěn), 穀熟也。
羲皇侶:典出陶淵明,「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羲皇上人,指生活在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之人。比喻無憂無慮,閒適自得的人。
屋外四周,一棵棵桑樹,鬱鬱葱葱,綠蔭如蓋。我的小書房,窗明几淨又清幽。陽光從碧窗紗透進來,伴我讀書寫字,共度好時光。夏日漫漫,書中自有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吟詩作詞讀累了,且放下手中書,閉眼聆聽窗外傳來枝頭蟬鳴,一聲亮似一聲。夜深人靜時,蠟炬成灰燈花落。風正好,書正濃,點點飛螢入簾幃,我恰與古人神交遊。
累了、倦了,閒閒躺在依北軒窗下。輕風拂來,沁我心脾,無憂無慮無牽掛。彷彿回到太古時代,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生活。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吾能有隨遇而安之雅,全拜讀書樂趣多呀。讀書樂,讀書樂,四時讀書樂無窮!長長夏日,一卷在手;箇中滋味如風吹柳絲千萬縷,瑤琴一曲動心弦。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讀書樂,讀書樂,四時讀書樂無窮!
翁森,宋末元初人,生卒年不詳。自幼養成無書不讀習慣,一生讀書、教書及寫作。
大暑,熱到最極至,夏天一步步溜走。靜下心,讀讀書,喝喝茶。荷花池畔聽蛙叫,老榕樹下聞蟬鳴。清風徐來,看草間熠熠螢火,望天上點點繁星。

2025/07/22 大暑:住家巷口一戶人家後院,有參天柳樹一棵,每次外出散步必經過。節氣之始,以汝為證。

圖片取自網路加以裁剪而成,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