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節,一片蟬躁聲中,進入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炎炎之夏。暑,是一個形聲字,「熱也,從日者聲。」日、表示太陽當頭;者、是煮的本字。試想,頭上有太陽曬著,地面猶如火焰燒煮,不正契合今人戲稱暑天為桑拿天。
二十四節氣中,以暑字命名的有三:小暑、大暑,處暑。為何用「暑」,而非「熱」字來命名這些高溫節氣呢?因為暑天不僅僅是熱,而且溼度大,讓人感覺又悶又熱,彷若置身蒸籠裡。暑字的原始意義有這感覺,熱字沒有。熱字底下那四點是火的變形,火在下方烤,上面的物體溫度升高、水份蒸發。這種熱只是熱,與暑的溼熱不同。
古人認為小暑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小暑。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驕陽旺盛,吹來的風帶著熱氣。二候蟋蟀居宇,天氣炎熱,連蟋蟀都離開了田野,躲進人家牆角下避暑。三候鷹始鷙,老鷹開始遠離地面,翱翔在清涼的高空中。故而在季夏的向晚黃昏,時而可見鷹擊長空的壯觀景象。
暑熱中,最能讓人頓覺「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的,當屬開得無窮碧的荷花。荷花、又稱蓮花,古稱芙蓉、菡萏(ㄏㄢˋ ㄉㄢˋ,hàn dàn)、芙蕖。傳統十二月花神,六月之神為荷花,是以、六月又有荷月之稱。
小暑、熱辣滾燙,天邊浮雲懶懶散散,何事最相宜?找一棵綠槐聽蟬鳴,覓一方荷塘看蜻蜓。蓮葉密密疊疊漫開來,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似與藍天相連接。陽光下,紅荷白蓮,紅得更嬌艷、白得更清雅。風乍起,荷葉飄飄、芙蕖嫋嫋,飄飄嫋嫋化做詩、織為夢。
詩經‧陳風‧澤陂
荷花歷史悠久,早於人類出現之前,遂有活化石之稱。在中國最早現跡於黃河、長江流域一帶,是上古之人的重要糧食。《周書》裡即記載:「魚龍成則藪澤竭,藪澤竭則蓮藕掘。」藪(ㄙㄡˇ,sǒu),水草叢生的湖泊、沼澤。說明三千年前西周時代,先民已挖藕為食。在一個蓮葉何田田的季節,青春正恣意,愛戀正飛揚,採蓮少女情迷神傷。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爲,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蕑。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爲,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爲,輾轉伏枕。
陂:(ㄆㄧˊ,pí), 水邊、堤岸。
蒲: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河灘上。
蕑:(ㄐㄧㄢ,jiān),蘭草。
卷:(ㄑㄩㄢˊ,quán),同「婘」,美好貌。
悁悁:(ㄐㄩㄢ ㄐㄩㄢ,juān juān),憂傷愁悶的樣子。
儼:莊重、威嚴、整齊貌。
先秦時期,男戀女、女戀男,坦坦蕩蕩、光明正大。喜歡上了,發為詩而為歌,言語爽朗、情感濃烈。故事發生在三千年前的一個夏日,一群少女相偕在湖上採蓮。陽光燦燦,清風習習,採蓮女只覺青春和夏日一樣美好。層層碩大荷葉中,不時傳來歡聲笑語。語聲方落處,一個採蓮女不經意看到堤岸上,正有一匹白馬噠噠噠經過。那騎在馬上的貴公子,年輕俊秀、風采高雅。沐在金色陽光裡,好個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這驚鴻一瞥三千年,唱出了採蓮女的朝朝暮暮。
那個水澤堤岸邊,長了蒲草又長荷花。有個豐神俊朗的美男子,讓我愛得死去活來。我日也思夜也想,輾轉反側睡不著。睡不着啊睡不著,哭得眼淚嘩啦啦;相思這東西、竟這般折磨人!
那個湖泊堤岸邊,長了蒲草又長蘭草。有個俊極雅極的美男子,身材修長容貌姣好。我日也思夜也想,輾轉反側睡不著。睡不着啊睡不著,心中總憂傷愁悶;愛慕這玩意、竟這般折磨人!
那個水澤堤岸邊,長了蒲草又長蓮花。有個端方雅正的美男子,身材修長儀表堂堂。我日也思夜也想,輾轉反側睡不著。睡不着啊睡不著,翻來覆去難入眠;相思這東西、竟這般折磨人!
《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為「花之君子」。象徵著清正、純潔、堅貞,不隨波逐流的堅定信念。因此,古代民間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採蓮懷人的傳統。詩中人涉江採蓮念遠方,空傷悲!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地。
遺(ㄨㄟˊ,wèi):贈送。
遠道:遠方。
還顧:回顧,回頭看。
漫浩浩:漫漫浩浩,形容路途遙遠無止盡。
風和日麗,正荷花盛開季節。少婦蕩一葉小舟,來到碧葉鮮翠的湖泊上,採呀採荷花。寶髻鬆鬆挽就,去到香草如織的水澤裡,摘呀摘蘭草。荷花香遠益清、蘭草高潔典雅,與少婦姿影交相映,更添幾分明媚。可一想到良人遠行、荷花採了可送與誰?風和日麗不禁暗幾分。少婦望著水中影、怔怔,一腔思緒隨風飄呀飄到遠方!他鄉遊子正望著來時路,想念故鄉此時正十里荷花,想念妻子鉛華淡淡妝成,穿行接天蓮葉採芙蓉。身在他鄉,心在故鄉,路漫漫山長水遠。少婦與遊子心連心,浩浩煙雲來阻隔,遙相望、俱斷腸。唯有兩地相思,憂傷愁苦催人老!
《古詩十九首》是一組五言古詩的統稱,一般認為是漢朝無名詩人所作。最早由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蕭統編入《昭明文選》,並命名《古詩十九首》。全詩語言自然樸素,描寫生動真切,風格天然渾成。
唐‧李白:採蓮曲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因這首漢樂府民歌,自此採蓮詩歌多以江南為背景。詩仙李白一首《採蓮曲》,寫出了江南夏日的風光明媚,少男少女之間微妙萌動的愛情,也道出了詩人對歲月不饒人的淡淡哀傷。
若耶溪傍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若耶溪:相傳西施浣紗處,在今浙江紹興市南。
袂:衣袖。
遊冶郎:在外遊玩尋樂的青年男子。
紫騮:毛色棗紅的良馬。
踟躕:徘徊。
夏日當空,若耶溪傍,萬千垂楊。明艷活潑的吳越少女,一一蕩著舟,在青翠欲滴的荷塘中採蓮子。隔著層層疊疊的荷花,她們一會兒清脆互答,一會兒傳來銀鈴般的歡笑。陽光朗朗灑下來,灑在採蓮女的淡淡新妝上;倒影入溪水,寫滿了嬌俏。陣陣微風吹來,荷葉躚躚,荷花翩翩,與少女的粉頰相輝映。採蓮女不經意地一揮手、一高舉,香袂飄飄;偶一低頭,如千年前的西子、閒花照水。再偶一抬頭,岸上不知誰家少年郎?好不風流俊俏。三三五五躲在垂楊綠蔭裡,似有心還無意,道是無情卻有情。
岸邊不遠處,詩人靜靜看著這一幕幕,深覺江南好、青春更美好。正沉浸,座下紫騮馬卻宛如受了驚嚇,一路撒歡跑到芳草地。行經處,草地上的野花紛紛飄落。俟馬兒停了下來,詩人驀然惆悵上心頭。馬兒嘶鳴,青蔥歲月如白駒過隙;美景易逝,胸有良圖卻壯志未酬。想繼續前行,又不知往何處去?踟躕不前,空徘徊,空斷腸!
李白(公元701 – 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唐‧王昌齡:採蓮曲二首
王昌齡晚年被貶至龍標(今湖南黔陽),一日,獨自一人在龍標城外遊玩。於東溪荷花池,遇當地侗族公主阿朵和女伴們,一邊採蓮一邊唱著歌,歌聲婉約動人。蓮蓬青青,蓮子新新;少女蕩舟入花叢,皎如清水出芙蓉。詩人傾倒不已,作《採蓮曲》記夏日之美好。
其一
吳姬越豔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其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吳姬」一句:古時吳、越、楚三國(今長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尚採蓮之戲。此句謂採蓮女皆美麗動人,如吳越國色、似楚國妃嬪。
浦口:小河匯入大河、或河流入海處。浦,水濱。
羅裙:絲綢裁製的裙子。
夏日荷塘,層層碧綠,荷花朵朵。迎著一個個蕩著舟的採蓮女,更加嬌俏動人。小姑娘的臉龐與鮮艷荷花交相映,美如吳越國色楚王妃。她們一邊競相比賽誰扁舟划得快、蓮子採得多,一邊歌唱潑水嬉笑,為了輸贏、哪管打溼了衣衫。詩人正看得意趣盎然,冷不妨一錯神,採蓮少女不見了蹤影!原來她們蕩入藕花深處,綠羅裙融入蓮葉何田田裡。一時之間,竟分不清孰是荷葉?孰是羅裙?正絲絲悵惘時,突然傳來美妙清亮的歌聲,歌聲越來越近,埋入荷葉荷花的採蓮女,蕩著小舟過來了。荷葉田田,荷花艷艷,菱歌四起,驚喜!驚喜!
快快樂樂的採蓮,自自在在的歌唱,美麗豐盈的夏日。天邊月色皎皎時,採蓮女踏月歸去,聽取蛙聲一片!
王昌齡以七絕見長,有「七絕聖手」之譽,與李白交好。李白聞故友左遷龍標時,同感懷才不遇,從楊州寄上惋惜與安慰之情。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王昌齡輾轉返鄉途中經濠州,為刺史閩丘曉殺害,年五十九。
宋‧蘇軾:江城子‧江景
據說,一直到越國美女西施的受寵,荷花才成了觀賞植物。公元前473年前,吳王夫差為博美人歡心,特在離宮(今蘇州靈岩山)修築玩月池,池中廣植芙蓉,供西子玩月賞花。江南好,日出江花紅似火。歷代詠荷詩詞,大半與西湖有關,宋朝尤是。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也築蘇堤,也遊西湖,也填詞。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幕娉婷。
忽聞江山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張先:北宋詞人,年長蘇軾四十七歲。
鳳凰山:在杭州之南。
盈盈:輕盈美麗,用來映襯彈箏姑娘之風姿綽約。
白鷺:又稱鷺鷥。此處暗指愛慕彈箏姑娘的男子。
苦:甚、極之意。
遣:教、使。
煙斂雲收:天上仙人駕雲而行,所到之處雲煙繚繞。此指仙人收起雲霧,下凡到人間。
湘靈:古代傳說中的湘水之神,暗指彈箏姑娘飄渺超絕,如仙女下凡。出自屈原《遠遊》:「使湘靈鼔瑟兮,令海若舞馮夷。」講述舜帝南巡,不幸死於蒼梧之野,葬於九嶷山下。其妻娥皇、女英苦苦追尋直到湘水邊上,水茫茫不可渡兮,只能望著九嶷山慟哭、至死。她們的血淚灑在青竹上,斑斑點點,成了斑竹、湘妃竹。美麗的靈魂成了湘水之神,常於水上鼔瑟寄哀思,樂音淒苦。
人不見、數峰青:引用唐代詩人錢起,「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二句。
鳳凰山下,雨後初晴,雲淡淡風清清。晚霞明麗映襯著湖光山色,說不盡、無窮好!蘇子與客正徜徉,久之,湖心飄來一畫船。船上幾位靚妝佳人,中有一人最是風韻嫻雅。猶如湖上萬萬千荷花,就中一朵最是輕盈美麗。這時,不知何處飛來一對白鷺鷥,停在水面上,似有心若無意。是為了觀賞清水出芙蓉?還是仰慕佳人娉娉嫋嫋?
驀然,湖上傳來箏音。美麗佳人彈著箏,姿容如仙子下凡,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樂曲宛若湘水女神鼔著瑟,一聲聲、俱淒苦、盡哀傷,為那廂?教人不忍聽。曲終,仙子飄飄然遠去,餘韻似仍蕩漾在山間水際。蘇子與客俱惘然,但見二、三山峰青翠,靜靜立湖邊。
蘇軾(公元1037 – 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詞開豪放清曠一派,掙脫晚唐五代以來「詞為艷科」的樊籬。
南宋‧楊萬里:曉出慈林寺送林子方
公元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即今杭州。西湖從野外公共水域,一變而為皇家園林,成了都城重要景點,尤其是十里錦繡、荷花絢爛的六月。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首送別詩,讓西湖的荷花紅紅火火了近千年。一說到荷花,便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如蓋荷葉青翠碧綠,綿綿延延到天邊。驕陽下盛開的荷花,紅艷得格外恣意、張揚、奔放!
楊萬里(公元1127 – 1206年)與「愛國詩人」陸游時代同,僅少兩歲。同樣主張抗金,但不似陸游激越奔放。寫詩初學江西詩派,後創「誠齋體」,講究所謂的「活法」。即、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用詼諧幽默、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
小暑,吃苦瓜、啃西瓜、吹晚風。唱一曲採蓮謠,聞滿塘荷花香,做個無事小神仙!

2025/07/06 小暑:住家巷口一戶人家後院,有參天柳樹一棵,每次外出散步必經過。節氣之始,以汝為證。

圖片取自網路加以裁剪而成,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