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愚人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極其荒唐的謊言往往能夠出現無可限量的效果,甚至在其已被查明、揭穿之後。」,戈培爾(Joseph Goebbels),納粹宣傳部長。


這裡不是歐洲(作者拍攝)

這裡不是歐洲(作者拍攝)


即使有諸多考證跟珍貴史料的逐一檢索,但歷史學家至今依舊無法確認4月1日從何時開始變成了大家所熟悉的「愚人節」(April Fools' Day)……是的,你騙我、我騙她、她騙他、他騙你,繞了一圈之後,你,又再次騙了我一回……浪漫又無邪?又充滿著戲劇的張力性,頗像八點檔的熱播劇本。


可有趣的是,據說愚人節的源頭正來自於浪漫的法國。

 

愚人節的起源


話說在西元1565年間,年方15歲的法王查理九世(Charles IX)頒布新政,原本象徵新年伊始、春回大地的4月1日失去了作為「元旦」的地位,然而有不少守舊派人士堅持捍衛曆法傳統,指稱四月的拉丁文語源本來就是「開(始)」(aperire)的意思,故不願妥協新法,照樣在4月1日彼此恭賀新年,互贈禮品,所以被其他民眾恥笑為「過假年」的愚人……故步自封也。


查理九世(維基百科檔案照)

查理九世(維基百科檔案照)


再者,由於四月初所處時序多半落在「春分」來臨前後,氣候變化莫測,溫度捉摸不定,連雨勢的急促都像個調皮的頑童,更猶如自然之神對無知人類的嘲弄,因此打從古羅馬帝國,或者是南亞大陸的印度教文化中,在四月的節令裡,竟然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捉弄他人或自娛娛人的相關慶典。


至於其他有關Fools' Day的來源考究當然還有不同版本,但現在社會假新聞氾濫成災,大部分傳媒也刻意或自願成為散播媒介。


如一則來自中學生所偽造的「明報新聞網」網頁,就曾經在西元2003年SARS疫情蔓延香江期間造成群眾莫名恐慌,甚至以虛構的「封城」一事讓超市和商家湧現搶購物資的人潮;


又今日AI人工智慧加持的假造訊息、圖卡越發猖狂,更宛如家常便飯般存在,這裡就恕不另贅文介紹……畢竟這已經不是愚人節,早就是我們的生活日常。


然而,


實實在在,發生在歷史上4月1日的大事件,照例還是要分享一下,而且這起事情竟然也跟「假新聞」有關係。


嬰兒登基?


在,


西元528年4月1日,也就是北魏王國武泰元年的二月二十六日(甲寅日),由於年僅十八歲的當朝天子孝明帝元詡(510 - 528)駕崩,然朝廷又尚未預立皇儲接班的情況下,貴為皇太后,同時已大權在握,甚至被史學家懷疑是聯合「小王」暗中除掉兒子元詡的胡太后(宣武靈皇后),當下決定擁立孝明帝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子嗣(母親為宮嬪潘充華),出生剛滿50天的娃兒登基稱帝。


嬰兒接任國家領導人?


是,胡太后打出了一張延續正朔的安全牌後,表面上是從旁臨朝稱制(攝政王),但實際上是在幕後繼續鞏固領導中心。


胡太后(維基百科檔案照)

胡太后(維基百科檔案照)


此舉橫豎怎麼想,在民主時代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回到一千五百年前的帝制時期,胡太后的操作也幾乎就是個把國家大事視為兒戲,或許更像是不花成本的愚人節戲碼。但超展開的迷因劇情還在後頭…...


不到十二個時辰後,當4月2日的太陽緩緩從東方升起,胡太后眼見北魏朝廷內無人發表異見,於是再次「登愣」一聲,頒出了另外一道詔書:

 

(節錄)「自潘充華有孕椒宮,冀誕儲兩,而熊羆無兆,維虺遂彰。於時直以國步未康,假稱統胤,欲以底定物情,系仰宸極。何圖一旦,弓劍莫追,國道中微,大行絕祀。」


嗯哼,這堂課不是國學常識,部屋主人不會考大家翻譯,但連篇艱深文言的背後,胡太后的目的只有一個……


原來「皇上」是「女娃兒」啊!按照中原固有道統,根本是沒辦法登基成為一國之君的!


就在如喪考妣,自帶哭腔地向國人傳達天大的壞消息後,說時此那時快,精工操弄文字的胡太后忽然一個如京劇變臉般,也可能是中了連槓十多期的樂透一樣,喜出望外的在詔書後半段提到:一位極佳的合適人選,神龍之子,此刻隆重登場……也就是元氏小妹妹的堂哥,三歲的元釗,臨洮王元寶暉之子,可是如假包換的男孩!


好的,同樣,北魏朝廷無人作聲,或是不敢議論,元釗小弟弟很快就黃袍加身,接任北魏皇帝大位,稱為幼主!


自然,三歲的小朋友可能連自己的名字都還不會寫,不可能作為三軍統帥,胡太后於是自然而然地再次臨朝稱制,繼續鞏固領導中心!而她也放膽自稱「朕」,肆無忌憚地以主人之姿接掌國家機器。


哪裡的演員最專業?a好萊塢?b寶萊塢?c奈萊塢?d後宮塢?別說你回答不出來!


而在史書(《魏書·肅宗紀》)上就此消失的元氏小妹妹(後世稱元姑娘),其在位的時間由於不及十二個時辰,而且一開始又非以女性的身分接下皇位,所以數算多本官方版的歷代史書或記事,幾乎都完全忽略掉元姑娘的存在,等於是執政者操控的傀儡加上史官認定的幽靈,廣義上也算是一位不被公開承認的女皇帝!


但如果真的把她寫入正史裡頭,那元氏小妹妹就將是北魏王國第十位皇帝,稍晚數個世代之後才登基的武曌,也會失去中土正朔第一位女皇帝的頭銜呢。


不過,我們的故事還沒結束……


河陰之變


兩天連換兩個皇帝,真的不比兩天連換兩台新車或兩套西裝,何等荒誕的宮廷鬧劇,異常莫名的更替讓北魏權臣爾朱 榮(姓爾朱,女兒大爾朱氏是孝明帝元詡的嬪)心中浮現了一絲可怕的念頭……


爾朱榮(維基百科檔案照)

爾朱榮(維基百科檔案照)


四年前(西元524年)的六鎮之亂(高階職業軍人群起叛亂),爾朱榮護主平叛有功,守住孝明帝的江山,官拜大都督,又加「金紫光祿大夫」,堪稱朝廷重中之重……


但通曉兵法奧義,更精於狩獵之道的他,始終不相信聖上的崩駕是意外,尤其孝明帝生前處死了與胡太后過從甚密,有曖昧之情的北魏宗室(清河王),更急欲一一剷除宮內男寵,母子倆的關係於公於私儼然已告決裂!見此國勢變局,「犯上做亂」四字,成了爾朱榮人生接下來可能的選項。


不消半刻,爾朱榮決定公開表態擁戴孝明帝的殿前伴讀,也就是北魏獻文帝之孫,元子攸成為新的北魏皇帝,年號「建義」。他更在短短兩個星期之內,親率精兵,以「入匡朝廷」為名,殺入了胡太后和元釗所在的(京城)洛陽!


洛陽宮遺址(維基百科檔案照)

洛陽宮遺址(維基百科檔案照)


亂世板蕩,高位者若無軍權在手,恐怕也只是紙上春秋,今日亦然。一老一少,太后和後主,兩個人從頭到腳被五花大綁,在爾朱軍團的挾持下,來到了黃河南岸的河陰縣。這次的武裝政變,也就是史稱的「河陰之變」!(來,中文複習一下,「山北水南謂之陰」)


風雲丕變,江山易手,這下輪到早先耀武揚威的胡太后苦苦求饒了。兩星期前因元詡駕崩而下令將大爾朱氏剃髮為尼的她,此時此刻失去了任何談判籌碼,只得拉下尊臉,陪笑拜託爾朱榮,祈願將軍能否網開一面,放她與幼主一條生路,日後勢必會無條件把北魏政權讓給爾朱氏一家管理。

 

距離天下霸主只剩咫尺之遙的爾朱榮,哪裡還有這個閒工夫施以恩惠?別忘了,歷史的教訓,「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魏書》卷13 皇后列傳第一:「榮遣騎拘送太后及幼主於河陰。太后對榮多所陳說,榮拂衣而起。太后及幼主並沉於河。』


大開殺戒


西元528年4月中旬,在處決了胡太后與似乎無辜又倒霉的元釗之後,隔日一早,爾朱榮乾脆一不作二不休,以祭天敬神之名召集北魏在朝文武百官,待人員到齊,他先以重兵鐵騎包圍,再下令箭手飛矢(弓箭)交錯射擊,最後再用馬蹄蹂躪屍骸,當場殲滅了超過一千三百餘人,諸親王無一倖免於難,文官亦所剩無幾(《魏書》作者魏收是少數倖存者)。


武將遞補了文生的治權真空,北魏也從此進入由軍人把持朝政的時代,爾朱榮更將兵馬駐紮於永寧寺,在背後號令天下,毫無疑問,他已是雙手沾滿鮮血的無冕之君。


「京邑士子,十無一存,率皆逃竄,無敢出者,直衛空虛,官守廢曠。」,《北史》


兩年後,諡號稱魏孝莊帝,當時約莫23歲的元子攸,因不滿作為有名無實的帝王,身旁更全是爾朱佈下的眼線,所以在一場預先安排的酒宴埋伏中,亂刀刺殺了爾朱榮。


但當時爾朱的姪子兆早就大權在握,稍後以重兵攻入洛陽,不只囚禁了元子攸,更在兩個月後於晉陽(今中國太原)的寺廟中將其絞殺……據說魏孝莊帝死前留詩為記,更對著佛像許願,祈求永世不再坐上帝王大位。


尾聲:


西元七世紀時,也就是唐高宗(李治)時代,一位女性農運領袖在浙江發難,組織數萬民兵,自號「文佳皇帝」(西元653年),其聲勢一度震驚朝廷。後雖遭中央遣精兵鎮壓並伏誅,但其稱帝作法已是前所未有……


37年後,


高宗的皇后武曌從臨朝到稱帝,建國「武周」。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mperor_Xiaoming_of_Northern_We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ughter_of_Emperor_Xiaoming_of_Northern_Wei

avatar-img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生的万華鏡
12.9K會員
62內容數
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難顯之情,然後其任可得而稱也。《南齊書.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