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4.01

筆記-財經皓角-25.04.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筆記-財經皓角-25.04.01

**美國宣布對等關稅,造成市場變動。

*美股在三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呈現漲跌互見,反映上週五重挫情況。

*亞洲股市普遍下跌,台股跌幅最大。整體來看,三月標普500下跌5.8%,創2022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納斯達克下跌8.2%,道瓊跌4.2%。

*從技術面看,標普500跌破季線,市場情緒極度低迷。

*儘管已經看到極端的負乖離,但市場仍持續低檔鈍化,反映市場的悲觀情緒已經將近一個季度。


**投資人關注關稅政策細節,尚不明確其是否針對單一國家課以統一稅率,還是針對各產品、零組件個別課徵,影響通膨程度。

*若課徵範圍過廣,恐造成美國本土物價與薪資快速上升,導致停滯性通膨。

*因此,關稅須取得平衡,一方面打擊敵國出口,一方面控制國內通膨。


**後續關稅政策的關注重點在於:

一、是否能提供足夠細節讓政策由未知轉為已知;

二、課徵幅度是否大到影響經濟前景。

*市場目前預估平均關稅約7%至12%,分歧甚大。

*根據以往經驗,川普政策利空通常不會一次性釋放,情緒因此持續低迷。


**CNN恐懼貪婪指數顯示,今年初以來市場情緒低迷,指數長期低於40,僅短暫反彈至50,之後再度下跌,反彈乏力。

*高盛報告建議留意幾種交易策略,並結合4月4日公布的非農數據進行判斷是否進場建立部位。

*七大科技巨頭本益比快速下行,資金流出速度創歷史新高,僅次於2022年庫存修正期間。


**高盛建議操作策略包括:

一、放空受關稅衝擊企業,尤其是歐洲、日本、韓國汽車業;

二、做多本土回流概念股,如設廠、基建、自動化公司;

三、做多美國金屬概念股,放空美國汽車股(不含特斯拉),藉由鋼鐵與鋁價影響汽車成本。

*需思考製造業回流對本土經濟究竟是利多還是利空。


**目前七巨頭估值溢價降至十年低點,高盛仍持續看好,代表機構資金正在進場。

*散戶與對沖基金持續賣出,形成主要賣壓。

*市場成交量升高,可能來自投資銀行與退休基金進場。

*對沖基金並非完全看空,而是降低槓桿、進行期貨避險。


**輝達本益比從150倍降至36倍,已回到2022年10月牛市起點,部分人擔心未來EPS可能衰退,導致本益比無法再下修,甚至上升。

*對價值投資者而言,本益比僅為一種參考。

*雖然黃金與美債價格受到買盤支撐,VIX恐慌指數並未像2024年7、8月急升,顯示市場尚未極度恐慌,導致部分投資人認為跌勢尚未結束。


**目前恐慌由對沖基金拋售與散戶停損所導致,程式單停損加劇賣壓。

*投行嘗試接盤 但成效有限。


**週一美股變化:道瓊上漲417點至42001點,標普500上漲30點至5611點,納指下跌23點至17299點,費半下跌14點至4270點。

*市場傳出併購消息,聯電ADR大漲9.16%,傳格羅方德考慮與聯電合併,成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台美在先進與成熟製程皆有合作。


**此次股市回調中,債券發揮避險功能,殖利率下滑帶來對沖效果。

*以往在景氣擴張期,部分投資人選擇增持債券,進行資產再平衡,雖然有時被戲稱為債蛙,但在景氣轉弱、藍燈訊號出現時,仍能發揮穩定作用。

*股債六四配置可以讓波動變小,今年的報酬率接近零,但過去幾年平均仍有8%-10%成長。

*股債配置也可能受系統性衝擊,如2008年金融海嘯與2022年股債雙殺。


**若從庫存循環角度看,本輪牛市起點以來可能已經歷最短的庫存循環。

*ISM製造業指數剛升回50以上,結果又面臨調整。

*川普政策可能提前引發修正,歷史上PMI低於50的階段包括2020年、2018年美中貿易戰、2015年股災、2011年歐債危機與2008年金融風暴。


**若這輪剛進入景氣擴張,就因政策而結束循環,將導致整體週期被拉長,最終必須修正。

*債券配置即便報酬不高,也有避險功能。若距離成本遠,不建議輕易賣出。

*若先前已投入,不妨硬吃下來,待PMI跌破50後再加碼。

*若無法承受波動,應考慮是否適合股市投資,改持保單或類現金資產抗通膨也可行。


**長期趨勢向上,空頭僅為插曲。

*散戶最大籌碼是時間,不需與基準指數比較績效,也沒有像機構法人有被開除的壓力。

*若市場波動讓你無法淡定,可能就不適合投資股市。

*個人可以選擇合適的產品,保單、現金、抗通膨資產皆可。

*從2022年以來若未賣股也無妨,重要的是資金配置週期與風險承受能力。


**每年標普500幾乎都會有一次15%以上的修正,只要做好資金控管,不讓市場波動影響生活品質,就能度過每一次的庫存循環,三到四年一次是常態。

*看得夠長,心就不會被市場情緒左右。


**台北股市遭遇外資系統性賣壓與內資顯著停損,單日跌幅驚人,創下歷史第四大跌點,收最低20695點,加權指數下跌4.2%。

*昨日籌碼變化值得關注,外資賣超378.54億元,投信買進82億元,呈現慣性操作。

*外資賣壓雖重,但真正壓垮市場的關鍵在於融資餘額的大幅下滑。


**昨日融資餘額從3300億降至接近3000億,單日減少157億,顯示第一波融資清洗快速,融資維持率已下滑至143%,為去年7、8月以來低點,雖未達斷頭線130%,但已有個股出現斷頭賣壓。

*建議質押應以ETF為主,並搭配股債配置,以免補繳維持率造成困擾。

*短期系統性賣壓清洗散戶籌碼,台股今年以來尚無明顯恐慌情緒,但外資已在短短三個月內賣超達6822億元,超越去年全年。

*投信買超919億元,說明這波融資清洗主要來自中實戶退場,

昨日賣壓中,融資減幅甚至大於外資賣壓。


**ETF買盤因長期盤整不積極,昨日量能雖放大,但買盤來源值得探討。

*自營商多為避險操作可忽略,

主要關注外資、投信、中實戶與壽險。

*外資持續大賣,投信雖買入但力道不足,中實戶則明顯停損,接下來重點觀察壽險是否成為新買盤主力。


**若觀察四大壽險去年底持有台積電成本,國泰人壽915元、凱基805元、南山945元、新光1025元。

*國泰、凱基、南山是否在成本價附近形成防守買盤,值得關注。


**2月製造業景氣信號燈新增4.29分,雖為綠燈但為過去一年新高。

*若剔除台積電,台灣傳產仍未復甦,尚未進入榮景期。

*景氣尚未全面擴張,便可能再次進入衰退,這波或為史上最弱庫存循環,僅53至54的PMI數據,未達以往60左右才見的庫存週期高點,與2018-2019復甦未久即遇疫情情境類似。


**此次景氣變動主因外部性衝擊,特別是川普當選引發的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提前結束本輪庫存循環。

*面對這情況,關鍵仍在於資產配置,景氣藍燈就買,未循環則持續抱牢,隨景氣基期採取應對策略。


**預估3、4月台灣經濟數據將表現亮眼,因美國廠商囤貨動能強勁。

*未來或出現股市賣壓受川普政策干擾,景氣數據卻持續好轉的弔詭現象。

*近期出口訂單急單湧入,PMI有機會進一步上升,景氣動能由囤貨潮所驅動,後續發展需密切觀察。


**中國3月官方製造業PMI升至50.5,月增0.3個百分點,維持擴張週期。

*此現象凸顯整個東亞系統單受川普關稅政策影響顯著,美國進口情況亦如此。


**台北股市第一波跌勢來自中實戶全面停損,外資昨日賣壓反而不如預期沉重。

*外資遲遲不回補,主要原因包含:


台股因ETF買盤推升,估值維持相對高位,雖未至極端高估程度,但明顯不便宜。


*例如比較美國、日本、歐洲、台灣的P/E、P/B與ROE,日本東證P/E僅14倍、P/B僅1.4倍,加權指數P/E已達18倍、P/B達2.3倍,顯示台股相較日本明顯較貴。


**美股方面,S&P 500 P/E為22倍、P/B 4.8倍,道瓊P/E 21倍、P/B 5.3倍,NASDAQ P/E高達30倍、P/B 6.22倍。

*若不投資太過高估的市場,可轉向歐洲STOXX 600指數,本益比僅14倍、P/B為2.09倍,均低於台股。

上證指數則本益比與P/B皆偏低。


**台股唯一優勢為ROE成長尚可,約12%,但也未明顯優於歐洲。

*在這樣比較下,外資基於高低基期觀點,回補意願自然不高。

*地緣政治風險亦影響外資意願,自2022年起即成市場風險焦點。

*外資報告將台灣市場視為類似以色列股市,儘管績效不差,政治穩定性疑慮仍存在。


**根據Polymarket民調,2025年中國攻台機率由10%升至14%,不開戰的機率雖仍為86%,但開戰的機率明顯上升。

*ISW戰爭研究數據顯示台海局勢緊張加劇,自2022年8月佩洛西訪台以來,共機共艦與氣球環台次數增加,整個第一島鏈處於中國地形探索壓力之下。

*擾台頻率倍增,從2022年2799架次增至2023年4734架次,去年更高達5107架次。

*頻率增加伴隨越界執法行為,包括電纜破壞事件,雖未確認肇事方,台馬、澎湖等電纜多次斷線,顯現系統單風險加劇。


**此背景下,外資對台股系統單投資意願降低,尤其美股散戶投資人不會關注單一市場。

*日本政府近期也針對台海局勢推出應變計畫,準備於緊張時期將沖繩仙島諸島約12萬人撤離至九州與山口地區,反映地區安全壓力升高。

*日本國民保護法規定觀光客原則上應返家,雖機票免費,但仍可能被轉移至福岡、鹿兒島等地。


**日本內部對軍事化政策出現分歧,西南諸島自衛隊軍事設施強化引發部分島民憂心,擔心引發中國誤判,讓離島由平靜轉為戰場。日本在保衛國土與避免挑釁間陷入矛盾。

*美股、台股、日股皆面臨變局。日經昨日重挫1502點,創7個半月新低,回測去年7、8月日圓套利平倉前位置。

*外資自3月底以來已賣出1.2兆日圓,為今年第二大單週減碼紀錄。2022年以後,外資賣壓逐年加大,與台股趨勢相似,2023年有少數回補,2024、2025年賣壓加劇,反映資金移動與系統單變化影響。


**若只買美股,需有承受波動的能力。

*經歷過庫存循環者,較不易恐慌。

*目前跌幅仍屬中期修正範圍,

如果庫存循環真的結束了,就會是史上最短的一次庫存循環,因為受到川普關稅政策而打亂節奏。

若為不確定性衝擊,最終有可會轉為確定。


**兩種思維並行,只要具備高低基期的判斷能力,便能掌握擴大資金部位與累積類現金部位的時機。

*台股反彈314點,收在21011點,短線有人跑。

技術線型不佳,但若外資自此買回6000億,股市將出現什麼位階?關鍵在理解資金板塊挪移與籌碼變化。


avatar-img
吳口天的沙龍
63會員
124內容數
股市與投資來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口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筆記-財經皓角-25.03.31 **目前股市下跌是情緒主導,而非基本面崩潰。 *觀察核心通膨結構與薪資動能,判斷是否為良性通膨。 *債務水準與政策壓力將影響中長期利率與債券表現。 *資金輪動明顯,歐股、拉美成為資金新避風港。 *美股賣壓仍在,但未形成全面崩盤,需關注未來幾月的反應節奏與政
筆記-財經M平方-Podcast-25.03.31 **川普宣示對全球不分區域的汽車徵收25%關稅,目的在於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進一步改善貿易赤字、保護國防與重建中產階級。 *受害最深的是墨西哥:多數全球車廠於墨西哥設廠,主力出口美國。 墨西哥汽車出口占其對美出口22%、占GDP達7% 預估
筆記-股癌-Podcast-25.03.29 **近期市場修正引發許多討論與疑慮,有些人開始尋求方向,希望了解接下來該如何調整。 市場進入修正階段,不應簡單定義為AI泡沫,因為這樣的比喻並不精準。 *許多人在市場修正時傾向用過去的圖表來疊圖預測未來,或是引用歷史泡沫案例來佐證觀點,這些做法其實
筆記-財經皓角-25.03.28 **觀察過去每輪修正(如2022、2018、2015、2011),可看出美股在長期呈現「底底高」的趨勢。 掌握3到4年的庫存週期,仍有機會獲利累積、住進更高等級的「套房」。 *台灣景氣信號燈與美國經濟預測顯示一季度經濟仍然上行,但可歸因於囤貨潮。 各國(尤其
筆記-財經皓角-25.03.27 **川普將實施新的汽車關稅政策,白宮已證實,針對所有非美地區製造的汽車課徵25%關稅,行政命令已正式下達。 *雖然原訂4月2日才開始,但消息提前釋出,導致美國股市迅速反應,道瓊下跌132點,標普跌1.1%,納斯達克重挫2%。 *不確定性導致企業與消費者難以規劃
筆記-股癌-Podcast-25.03.26 **市場進入第一季尾聲,進行檢討。 *在第一季上半,因布局美股軟體股,績效原本相當亮眼,一度樂觀看待全年表現,期望可再創與去年相當的高點。 當時特斯拉大跌時進場抄底,同時也布局蘋果與美光,結果三者同步重挫,特斯拉跌幅更大,導致前期累積的績效幾乎歸零
筆記-財經皓角-25.03.31 **目前股市下跌是情緒主導,而非基本面崩潰。 *觀察核心通膨結構與薪資動能,判斷是否為良性通膨。 *債務水準與政策壓力將影響中長期利率與債券表現。 *資金輪動明顯,歐股、拉美成為資金新避風港。 *美股賣壓仍在,但未形成全面崩盤,需關注未來幾月的反應節奏與政
筆記-財經M平方-Podcast-25.03.31 **川普宣示對全球不分區域的汽車徵收25%關稅,目的在於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進一步改善貿易赤字、保護國防與重建中產階級。 *受害最深的是墨西哥:多數全球車廠於墨西哥設廠,主力出口美國。 墨西哥汽車出口占其對美出口22%、占GDP達7% 預估
筆記-股癌-Podcast-25.03.29 **近期市場修正引發許多討論與疑慮,有些人開始尋求方向,希望了解接下來該如何調整。 市場進入修正階段,不應簡單定義為AI泡沫,因為這樣的比喻並不精準。 *許多人在市場修正時傾向用過去的圖表來疊圖預測未來,或是引用歷史泡沫案例來佐證觀點,這些做法其實
筆記-財經皓角-25.03.28 **觀察過去每輪修正(如2022、2018、2015、2011),可看出美股在長期呈現「底底高」的趨勢。 掌握3到4年的庫存週期,仍有機會獲利累積、住進更高等級的「套房」。 *台灣景氣信號燈與美國經濟預測顯示一季度經濟仍然上行,但可歸因於囤貨潮。 各國(尤其
筆記-財經皓角-25.03.27 **川普將實施新的汽車關稅政策,白宮已證實,針對所有非美地區製造的汽車課徵25%關稅,行政命令已正式下達。 *雖然原訂4月2日才開始,但消息提前釋出,導致美國股市迅速反應,道瓊下跌132點,標普跌1.1%,納斯達克重挫2%。 *不確定性導致企業與消費者難以規劃
筆記-股癌-Podcast-25.03.26 **市場進入第一季尾聲,進行檢討。 *在第一季上半,因布局美股軟體股,績效原本相當亮眼,一度樂觀看待全年表現,期望可再創與去年相當的高點。 當時特斯拉大跌時進場抄底,同時也布局蘋果與美光,結果三者同步重挫,特斯拉跌幅更大,導致前期累積的績效幾乎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