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M平方-Podcast-25.03.31
**川普宣示對全球不分區域的汽車徵收25%關稅,目的在於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進一步改善貿易赤字、保護國防與重建中產階級。*受害最深的是墨西哥:多數全球車廠於墨西哥設廠,主力出口美國。墨西哥汽車出口占其對美出口22%、占GDP達7%
預估關稅將使墨西哥GDP下滑1.8個百分點
*加拿大汽車業影響略小,其汽車業僅占GDP約2.6%;其他國家多低於1%。
*車廠層面衝擊評估:越依賴美國市場、越多海外生產的車廠風險越高。
*S&P Global估算:Volvo、通用等車廠EBITDA有超過25%處於風險中。
**產能調整彈性成為關鍵,美系車廠(如福特、通用):美國本土產能剩餘多,具移回彈性。
歐系車廠:本土產能有限,短期難以因應,獲利下滑風險高。
**川普主義2.0與海湖莊園協議。
*相較川普第一任期偏向短期弱美元、促進出口,川普第二任期更關注長期與結構性改革,主軸為:
補強中產階級 創造製造業就業、確保國防自主與供應鏈安全、管控赤字 重整經濟架構
*關稅不只是工具,而是結構性改革配套手段。
**海湖莊園協議成為關鍵策略設想:
*仿效1985年廣場協議,透過談判與施壓促使美元貶值。
*配套手段包含對不配合國家的關稅、限制持有美債、收取利息費用等。
*目的在於削弱美元剛性需求、改善貿易平衡、回收資源控制權。
*市場原本對川普是否會玩真的仍有疑慮,但3月27日後態度明顯轉為積極。
**黃金,推升黃金價格的原因:
*短期因素,政策不確定性高(如貿易戰升溫),
黃金三個月內表現優於美股,報酬率差距創兩年新高。
**三大數據佐證黃金需求強勁:
*COMEX庫存暴增150%(2023/11起),創歷史新高。
*美國黃金進口量年增300%,反映套利與需求強烈。
*黃金ETF持續淨流入,COT持倉高檔,籌碼活躍。
**中期動能。美元走弱、聯準會放緩縮表、降息預期升溫。
*黃金受惠於寬鬆貨幣政策,實質利率轉負時更具吸引力。
**長期支撐。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川普主義、歐洲軍備、全球反恐)。
*央行成最大買家(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積極增持)。
*去美元化趨勢:反映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已被高估,各國透過黃金替代美元儲備,穩定本國資產結構。
**美國公債仍有支撐,但結構風險浮現。
*短期表現,避險情緒帶動資金流入。
10年期美債殖利率從4.8%降至4.3%震盪。
*聯準會縮表調整:4月開始由每月250億降至50億,MBS幾乎不縮表。
財政部受限於債限,供給端受壓,支撐價格。
**美債的中長期挑戰。
*美債依賴國內買盤支撐(國內持有比重從五成升至七成)。
*海外投資人信心下滑:擔憂債務持續惡化、制裁風險升高。
*海湖協議構想中甚至提及對外債收利息使用費,違約風險隱現,法治國信任動搖
**結構性對比。
*黃金:全球央行買盤、政策中立、長期支撐邏輯完整
*美債:短期支撐尚可,但政策風險與去美元化將對其造成壓力
*黃金與美債的資金流入來源、政策風險、結構性因素出現明顯分歧。
*黃金受惠於全球央行買盤與地緣政治風險,國際需求強。
*美債轉向依賴美國本土支撐,對外資不再友好,政策不確定性高。
**銅的戰略地位與關稅行動,觸發背景與價格反應。
*2月25日川普簽署行政命令,依據232條展開對進口銅的關稅調查。
*紐約銅價今年以來已上漲近30%,每磅突破5.2美元(每公噸逾11,400美元),創歷史高點。
*紐約與倫敦銅價差擴大至逾1,000美元,反映美國內需強,進口套利盛行。
**調查與策略重點,商務部被要求270天內提出完整報告,範圍涵蓋:
美國本土冶煉能力是否足夠。
進口來源是否過度集中(尤其來自中國)。
外國政府是否補貼或限制出口。
是否需採取關稅、出口管制、補助回收與本土產業政策等具體行動。
**川普透過調查與關稅建立談判籌碼,目的是取得礦產資源控制權。
*美國銅自產僅占全球5%,消費依賴進口近五成。
*中國非主要供應國,但冶煉能力集中、產能過剩,成為戰略對手象徵。
*主要進口國為智利(70%)、加拿大(20%)、秘魯(10%),還有墨西哥與回收廢銅。
**預期行動與地緣結盟。
*重新談判USMCA,改善與加拿大、墨西哥貿易赤字。
*與智利、秘魯、澳洲談礦產資源協議,仿效對烏克蘭稀土策略。
*關稅只是手段,重點是透過施壓取得資源回權與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