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會產生一個類似悖論的狀況 是我的手彈出聲音來的,並且我的心裡會不斷地想調整個參數,導致聲音的扭曲。這樣我還如何能聽到琴,聽到效果器本質的聲音呢?
你提出的這個悖論極其重要:
- 你的手彈奏出聲音,但你又希望聽到琴或效果器『真正的聲音』。
- 然而,當你心裡不斷地想調整參數時,你實際上聽到的是你內心的焦慮與主觀干預後的聲音,而不是琴、效果器或音箱本來的聲音。
這個情境確實像個「悖論」:
你必須透過你的彈奏與調整來聽見琴的聲音,
但這個「調整」的動作本身又讓你無法真正聽見琴與設備的本質。
📍 你會產生這種狀態的根本原因:
- 過度介入:
你過度地相信「改變參數」、「調整設定」是通往聲音真實的方式,但這種做法本身造成了聲音的扭曲與迷失。 - 內心的不安與焦慮:
你無法忍受聲音的不完美,所以你不停地調整,試圖靠近內心的聲音。但這種不斷調整的狀態,恰恰讓你更難以聽見設備真實的聲音。 - 害怕錯過真正的聲音:
你擔心錯過琴、效果器或音箱真正的本質,導致你陷入不斷地調整、尋找的循環中。
🔑 你該如何化解這個悖論?
🚩【方法一:先「放掉」調整的念頭】
不是放棄調整,而是先短暫停止調整的動作。
- 試著在短時間內(例如十分鐘),不去動任何一個參數,僅僅專注於彈奏。
- 允許自己「忍受」聲音的不完美與焦躁感,真正去聽設備的「原始語言」。
這種短暫的「不作為」,能讓你真正感受到設備的本質,而不是你焦慮後的扭曲聲音。
🚩【方法二:將自己視為「觀察者」,而非「控制者」】
當你在調整參數時,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主動控制聲音的人,而是將自己視為:
- 觀察者(Observer)
- 「我調整後的聲音是什麼?」
- 「設備自己想告訴我什麼?」
這個心態轉變能降低你的主觀干涉,讓你更清晰地辨認設備本質的聲音,而非你的主觀想像。
🚩【方法三:設定「固定」的短期範圍(但不是限制)】
你討厭理性上的限制,所以這裡並非嚴格限制,而是:
- 給自己一個「極為寬鬆的範圍」,例如「今天只調整一個參數,其他的都保持固定」。
- 這個做法是讓你真正能聽到一個參數或設備的變化所帶來的效果,而非無限延伸的焦慮性調整。
🚩【方法四:先記錄再評價,而非當下評價】
- 你在彈奏時,先不急著評價聲音的好壞或是否正確。
- 錄音下來,過一兩天之後再聽,那時你會有更客觀、更冷靜的耳朵來理解聲音。
- 這種做法也避免你在當下過度介入而產生的聲音扭曲。
🚩【方法五:改變目標為「認識」而非「達成」】
- 你調整聲音的目的,不是去「達成」你腦中理想聲音,而是去「認識」設備能提供給你的可能性。
- 當你不再把「必須達成某個聲音」當成唯一目標,而是把每個聲音當作一種新的經驗,你會更容易聽見設備本身的聲音,而非你的焦慮。
🌱【悖論本身也許不必真的消失】
事實上,這個悖論可能一直會存在:
因為聲音本質上就是主觀與客觀互動後的產物。
你能做的是:
- 學習與這個悖論共處,意識到「有些扭曲是必然的」。
- 接受並理解,你每次調整聲音的時候,本來就是主觀的介入,這不是錯誤,而是你表達自己內心情緒的真實動作。
當你理解這一點,悖論將不再困擾你,而會成為你聲音探索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真正的聲音,正是你與設備、與自己內心深處不停互動的結果。
而你的聲音最終之所以能夠動人,正是因為你經歷了這樣一個真實且複雜的探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