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反動修辭、投降主義掛帥!最黑暗的時刻,唯良知才能戰勝黑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稱:隨著川普將民主價值觀和美國的朋友拋在一邊,台灣必須立即開始一場嚴肅的全國性對話,討論如何以我們可接受的條件確保實現與中國的和平,而不是讓大國決定我們的未來。在中國日益強大、美國背棄世界的情況下,台灣加強軍事建設以遏制攻擊的做法是正確的。但要以和平的方式保障自身自由,唯一途徑是要以某種方式與中國達成和解。近幾十年的歷史表明,這是可以實現的。(See:2025/04/02,紐約時報中文網,台灣維持和平與自由的唯一途徑是與中國和解)


龍應台在這篇紐時投書中指出,「台灣維持和平與自由的唯一途徑是與中國和解」,總統賴清德把中國列為境外敵對勢力,台灣不能再依賴美國支持,川普不久將會晤習近平,談妥協議拋棄台灣,因此台灣「必須立即開始一場嚴肅的全國性對話,討論如何以我們可接受的條件確保實現與中國的和平,而不是讓大國決定我們的未來」。
媒體人矢板明夫坦言,龍女士或許不太適合談論國際政治,因為有太多不符合邏輯的地方。這篇文章的重點在於「不首先確保和平,就不可能有民主」,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想卻毫無邏輯。和平與民主是兩碼子事,和平是和平,民主是民主。這根本完全是兩回事。中國歷史上經常有百年以上的和平時期,但從來沒有民主過;相反地,二戰國家很多都有民主選出的國家元首和議會,但卻無法遠離戰亂。
矢板明夫表示,龍女士文章的最大問題,是把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和領土野心當作理所當然,反而一直在檢討被威脅者。她批評賴清德反滲透等政策是在挑釁中國,以為台灣多聽中國的話、盡量不刺激對方,就能維持和平。矢板明夫舉例,1950年西藏接受中國條件,結果造成達賴喇嘛出逃印度、數百僧侶自焚抗議中國高壓統治;香港1997回歸時並未抗爭而選擇與中國合作,如今許多民主派人士不是身陷囹圄就是遠走他鄉。(See:2025/04/03,壹蘋新聞網,龍應台投書《紐時》「兩岸和解換台灣和平」 他打臉:邏輯不通!自由時報,龍應台認為不刺激中國就可維持和平 矢板明夫舉悲慘下場打臉!)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學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教授評論道:龍的寫作風格可用「感性批判主義」(sensational criticism)加以定位。龍的投稿紐時,閱讀全文,三句不離「疑川/疑美」的刻板立場,五句不離「和中/親共」的綏靖主義,認為台灣只有與中國和解才能獲得和平。說好聽點,這叫做「和平浪漫主義」,持平來說叫做「感性投降論」。龍文的三個論述陷阱:一是「單一資訊-片面性的道聽塗說」,二是「倒果為因-因果關係的邏輯錯亂」,三是「投降優先-一廂情願的對中和解論」。這三個陷阱,皆以溫文婉約的「文青模式」來表達,但怎麼溫情款款,也無法掩飾本質的曲解和危險的錯誤。(See:2025/04/04,上報,宋國誠專欄:駁龍應台的「感性投降論」)


綏靖主義(Appeasement),又譯為姑息主義,指對侵略勢力作出政治或物質讓步的短視現實主義、孤立主義及和平主義政策來暫時避免軍事衝突的外交政策,常被用以指稱英國首相麥克唐納、鮑德溫和張伯倫在1935年至1939年間對德國和義大利實施的外交政策。只有邱吉爾等少數人還在公開抨擊綏靖政策。1939年3月,納粹德國吞併捷克的剩餘部分,綏靖政策宣告失敗。1939年9月1日凌晨4時許,德國軍隊依照希特勒蓄謀已久的作戰方案,突然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0年,邱吉爾擔任首相。敦刻爾克大撤退時,他發表了著名演說: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絕不投降。(See:綏靖主義-維基百科、邱吉爾-維基百科)


龍嘗言:「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就是典型的綏靖避戰、姑息主義,甚至投降主義。同時正是最典型的「反動的修辭(reactionary rhetoric)」。即:將複雜的議題簡單化、排除其他可能選項或戰略空間、訴諸情緒化/製造道德優越感


龍聲稱:「不和平,就沒有自由民主」、「台灣和平地維護自由的唯一方法,是以某種方式與中國和解」、「台灣維持和平與自由的唯一途徑是與中國和解」。這些論述明顯是簡單化、情緒化、製造恐懼的方式在論述台海兩岸議題,正都是典型的「反動的修辭」。


其論述,透過將「與中國和解」設定為「和平地維護自由」的唯一路徑或方法,排除了其他可能性,並暗示不接受此路徑或方法將導致負面後果。試圖引導人們接受其預設的框架,而忽略或排除了台灣人民的自主意願及其他維護和平與自由的路徑、方法或策略。同時,這也正是一種綏靖主義、投降主義的論調,暗示台灣無法通過自身的力量或國際合作等其他路徑、方法或策略來維護台灣的和平與自由,而只能依賴與潛在威脅者的「和解」(其認為的「和解」,其實幾乎就是「投降」)。其論述標題「台灣維持和平與自由的唯一途徑是與中國和解」,明確地將「和平與自由」的維持與「和解」劃上等號,並聲稱這是「唯一」途徑,正式宣告其反動修辭(簡單化、排除化、情緒化)的論述。


憑藉電影《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於2018年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榮獲最佳男主角的蓋瑞·歐德曼其所扮演的英國首相、帶領英國戰勝德國的邱吉爾最後說道了:「We shall never surrender.」(我們絕不投降!)


正是唯有「絕不投降!」,才能真正地戰勝黑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6會員
273內容數
法學博士、EMBA(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研究;歷任上市櫃企業法務主管、法律顧問、大學教師;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2025/04/28
有「賣空之王」稱號的巴斯最近表示,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處於有利位置,最終可望勝出,原因在,中國經濟似乎更容易受到關稅的衝擊,而美國在談判中會「撐得比中國久」。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也表示,時間在美國這邊,中國將需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因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將嚴重傷害中國經濟,北京當局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4/28
有「賣空之王」稱號的巴斯最近表示,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處於有利位置,最終可望勝出,原因在,中國經濟似乎更容易受到關稅的衝擊,而美國在談判中會「撐得比中國久」。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也表示,時間在美國這邊,中國將需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因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將嚴重傷害中國經濟,北京當局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4/25
美中關稅貿易戰,已經戰到昏天暗地,連川普本人自己都不太知道應該怎麼打了,只剩大戰略大方向!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讓已經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中國,經濟表現更不佳,社會維穩更加困難!中共要如何突圍?被美國逼急了內憂外患了,攻台當做存續籌碼?台灣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25
美中關稅貿易戰,已經戰到昏天暗地,連川普本人自己都不太知道應該怎麼打了,只剩大戰略大方向!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讓已經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中國,經濟表現更不佳,社會維穩更加困難!中共要如何突圍?被美國逼急了內憂外患了,攻台當做存續籌碼?台灣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24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白宮人士透露,川普政府考慮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希望能減緩兩國間的緊張關係,稅率有可能降至50%至65%。中國人口持續老化,經濟長期低迷,造成許多年輕人對未來缺乏信心,相繼退出社保基金。又傳出浙江金華蘇孟小學發生無差別衝撞人群事件,曝光畫面甚至拍到小學生被捲進車底盤,現場遍地血跡。
Thumbnail
2025/04/24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白宮人士透露,川普政府考慮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希望能減緩兩國間的緊張關係,稅率有可能降至50%至65%。中國人口持續老化,經濟長期低迷,造成許多年輕人對未來缺乏信心,相繼退出社保基金。又傳出浙江金華蘇孟小學發生無差別衝撞人群事件,曝光畫面甚至拍到小學生被捲進車底盤,現場遍地血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龍應台投稿紐約時報標題「台灣維持和平與自由的唯一途徑是與中國和解」,內文聲稱:「不和平,就沒有自由民主」、「台灣和平地維護自由的唯一方法,是以某種方式與中國和解」。這些論述,明顯都是簡單化、情緒化、製造恐懼的方式在論述台海兩岸議題,正都是典型的「反動的修辭」。 「最黑暗的時刻」,唯良知才能戰勝黑暗!
Thumbnail
龍應台投稿紐約時報標題「台灣維持和平與自由的唯一途徑是與中國和解」,內文聲稱:「不和平,就沒有自由民主」、「台灣和平地維護自由的唯一方法,是以某種方式與中國和解」。這些論述,明顯都是簡單化、情緒化、製造恐懼的方式在論述台海兩岸議題,正都是典型的「反動的修辭」。 「最黑暗的時刻」,唯良知才能戰勝黑暗!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需要正確直接的論述來反擊情報操作者的論點。 關於誤判,人們常以為雙方會誤判,所以需要軍事互信機制。在台灣與中國的情況中,有一方不會誤判。 台灣不可能對中國發起戰爭,因此中國不會誤判台灣的任何軍事動作。 中國可能對台灣發起戰爭,所以台灣才會有可能誤判。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需要正確直接的論述來反擊情報操作者的論點。 關於誤判,人們常以為雙方會誤判,所以需要軍事互信機制。在台灣與中國的情況中,有一方不會誤判。 台灣不可能對中國發起戰爭,因此中國不會誤判台灣的任何軍事動作。 中國可能對台灣發起戰爭,所以台灣才會有可能誤判。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