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今天凌晨台積電的新聞可能會讓部分人感到驚訝,但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數據和過去的報導,冷靜分析局勢。
- 美國補貼力度大,台積電在台灣的補助有限
台積電在台灣設廠時,政府的補貼相對有限;但在美國,台積電宣布獲得美國商務部 66 億美元的補助,不過目前只拿到10億美元而已,這是來自上一屆拜登政府的晶片法案。
- 亞利桑那投資規模和時間
過去台積電已投資 650 億美元在美國,並在亞利桑那州建造第二座晶圓廠,預計 2028 年生產先進的 2 奈米晶片。此外,2030 年前還計畫再增建第三座晶圓廠。如果現在宣佈有意願未來投資金額1000 億美元,請問大家這些晶圓廠會蓋到什麼時候呢?
- 台積電現金充裕
根據台積電最新財報顯示,台積電手握 942.49 億美元的現金及可銷售金融工具投資,而今年資本支出將達 380-420 億美元,因此 1000 億美元的長期投資並非問題。而且這筆錢將透過貸款分期投入,而非一次性動用所有現金,對台積電來講絕對可以。
- 美國建廠成本高,但客戶終將買單
美國建廠與製造成本較高,導致晶片成本上升,但這也意味著客戶在選擇時會考量成本因素。此外,台灣媒體經常炒作「台積電 vs. 英特爾」的競爭關係,事實上,在英特爾將 CPU 交由台積電代工很早之前,英特爾早就一直以來將部分晶片設計交給台積電生產,為什麼?因為英特爾自己做的成本更高啊。 - 技術沒有外流,反而是加大投資
市場曾揣測台積電會被「阿斗」搶走技術,甚至被迫持阿斗的股份。但實際情況是,台積電選擇了加大投資,這已經是目前最好的劇本了。
- 關稅問題影響有限
川普曾放話要對台灣晶片課 100% 關稅,現在台積電加大投資,川普最愛這種表演了,所以不會對台積電發動任何實質動作。我們頂多只是受到川普口水攻擊,而台灣相對安全。
- 英特爾自身財務的問題
英特爾的主要業務是設計晶片,並非純粹的晶圓代工,因此與台積電並非直接競爭。更值得關注的是,4 天前英特爾宣布,俄亥俄州的晶圓廠將延後到 2030 年(原定 2026 年投產)。英特爾必須先解決自身的債務問題,才能追趕對手,而這樣下去,台積電還可以站領先優勢很久很久 ……
- 台積電赴美發展,對台灣企業文化未必是壞事
有人擔心台積電「幫美國養競爭對手」,但換個角度想,台積電已經是一家跨國企業,在美國建廠的過程中也會吸收當地美國的企業文化。如果美國的工時、薪資、福利比台灣好,同一間公司的台積電的台灣員工是否也會開始爭取更好的待遇?這些文化交流帶回台灣,或許反而能促進台灣的勞動環境改善,美國也在幫我們培養台積電。
- 表面吃虧,長遠看其實贏更多
台積電赴美發展,許多人覺得我們被美國佔便宜,身為護國神山的我們當然會不爽。但拉長時間來看,過去美國曾幫助台灣,川普就是愛計較這些,現在我們不過是 「還一點回去」,而且他現在是最後一任期。有時候,以退為進,短期看起來吃虧,但換來的可能是更大的無形價值。
- 關於第10點,我打算回顧上個月的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LCwQbuLc/
相關資料:
英特爾推遲俄亥俄州晶元工廠的啟用時間
https://www.cnbc.com/....../intel-delays-ohio-plant......
台積電上一季財報
https://investor.tsmc.com/....../5619e0....../FS_audited.pdf
台積電的補貼和晶圓廠啟用時間
https://www.dw.com/....../%E5%8F%B0%E7%A7....../a-68770141
此篇發文於臉書 2025年3月4日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2HUzE8pJ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