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假,讀書、運動,在樓下公園快走,看到兩個約國小中低級的孩子,一男一女,騎著腳踏車,一前一後繞著公園騎,瞬間頭腦裡出現一個畫面,在國父紀念館,跟表妹騎著協力車,在廣場外繞著騎,約是國小中高年級的年紀,在週末的午後時光。記憶中阿姨一家曾與我們同住公寓一個樓層,約是我幼稚園階段;國小一年級時,搬新家,我們在三樓,阿姨家在二樓,與表妹時常一起玩耍遊戲。然後阿姨一家搬到台北市國父紀念館附近,是十幾層的高樓大廈,住辦合一的大樓。我第一次搭乘電梯時,一直想不通,我要把電梯叫到一樓來,到底要按三角形向上還是向下的按鍵。後來才知道,不管電梯在哪裡,只管我自己要去樓上還是樓下,就按三角形向上或向下的按鍵。
那時7-11好像才剛創立沒多久,第一次進到便利商店就是在國父紀念館附近,表妹問我要不要吃思樂冰,我第一次聽到這名詞,看見黃澄澄的冰從機器流出來,用粗的吸管喝,吸管尾端還有扁平像湯匙的造型可以挖冰起來吃。這些現在孩子習以為常的,當時都是我的第一次。
第一次吃披薩也是在國父紀念館附近,約國中年紀,當時跟同學一起來吃,好正式的餐廳,像是高級西餐廳,桌上擺好刀叉、餐巾紙、玻璃水杯,服務生穿的很正式。我們看了菜單很久,一人點一份披薩,沒有人告訴我們其實不需要一人點一份,披薩是大家分著吃的食物,不是排餐,根本吃不完。忘了那是不是必勝客,上網查詢台灣第一家必勝客在1986年創立,的確是我國中階段。後來的披薩店都走速食、大眾化路線了,外送披薩,買大送大,用手機就可以點餐,很親民的感覺。必勝客跟人類一樣,會演化的。
快走公園第三圈,又看到那騎腳踏車的兩孩子背影,腦中瞬間浮出一畫面,在嘉義溪口國小的校園內,我騎著大人的腳踏車,黑色很重又高,踩不到地面的騎著。四年級的暑假,表妹也跟我住在阿公阿嬤日式建築的房舍,阿公是溪口國小退休的教師,阿嬤在學校合作社賣東西。我們參加暑期課輔,在不同的教室,下課在操場上踢球、校園內爬榕樹。記得表妹曾從樹上掉下來,盪鞦韆時也滑到地上,被迎面來的鞦韆撞到頭腫個包。夏天的庭院,龍眼樹、芒果樹都成熟了,我折斷一串垂到我伸手可摘的龍眼,在學校搖椅上悠哉地吃龍眼,龍眼子吐到地上,突然看見土撥鼠冒出頭來,我跳下搖椅要去抓牠時,一溜煙消失在地洞裡。土芒果成熟了,咚一聲掉落院子地上,撥開青色的芒果皮,嘴裡濃濃的芒果滋味,酸酸甜甜。
在公園快走時,兒時的我陪著50+的我運動,一幕幕風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