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剛落山,彎月初上枝頭,沿著家門口的路恣意前行,178㎝的你與162㎝的她併肩閒散的往附近的全聯前進,時不時看到你比手畫腳,聽到她哈哈大笑的表情,讓跟在你倆身後的我,有一種羨慕與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
你突然發現重點人物不見了,回頭走來攬著我往前加速。我感覺像是隻被呵護的小鴨子。
到了全聯,你推著購物車,我們母子仨,悠閒的採買了4包米、零食、各自喜歡的飲料,在櫃台結帳。
我還是落後的那個。
漫步而行,看著聊得起勁的孩子,羨慕了他們的青春正盛,體會了一種幸福在彼此相伴的感覺。
回家後,我在廚房清洗晚餐的碗,兒子一聽到洗碗聲,高興的從客廳走過來,默默的從餐袋摸出他的午餐碗,擺在水槽邊。
我笑著問他:長這麼大了,怎麼好意思厚臉皮讓媽媽幫你洗午餐碗?
兒子(笑著說):就是要厚臉皮,讓媽媽幫我洗碗。而且我剛有幫你"負重前行"揹了4包米回家喔。
我說:大家都有吃米,不是幫我買的,我也有出你的零食、飲料錢唷。
女兒聽到關鍵字"洗碗",連忙把自己的午餐碗也火速遞來。
我:哎呀!厚臉皮兄妹組。
女兒(笑得更開心):平常都我跟哥輪流洗碗,難得輪到你,當然要好好把握時機。
註:平常家裡用餐的碗,由兩孩子輪流清洗,考試時、身體不適時就換媽媽上場。兩個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學習分擔家務,在做家事的過程中,體會長輩操持家務之不易。
笑罵間,回想起昨晚夜讀「不罵 力量更大」(汪培珽)這本書裡的一個篇章橋段:
作者回憶跟青春期的姊弟一起走路去超市購物,弟弟邊走邊吃鱈魚香絲,作者走在前頭,問兒子可以吃他的零食嗎?
弟弟今天心情好很大方的分享,作者就邊走邊回頭吃他們的零食,兩姊弟在媽媽身後邊吃邊聊,快吃完的時候,作者就主動停手,約30秒後,弟弟喊了作者,並塞了一把給她。作者很幸福的接下開吃,等作者吃完,
弟弟說:「媽媽,剛剛那一把,我每根都咬過一口。」說完後笑得好開心。
作者笑得更開心。「謝謝你這麼愛我 你的口水最香了。」
在一起買物的路上、在賴皮要媽媽洗午餐碗的時候,我感受到類似作者跟孩子去購物的溫馨體驗。
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是大人的另一種修鍊,因為青春正盛的美好,也伴隨著孩子的風風火火的叛逆期。
面對作者兒子把咬過的食物再給她,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尊重,或…負面情緒。
但也有些人在這段文字描述裡,感受到作者與子女間的親情交流。
書中提及了許多的場景、事件,或許我們正面臨著,或許未來可能面臨。大都數的父母遇到時,可能會不由自主的想要念幾句。
但作者非常自制,要求想要碎念的自己(不罵),給予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足夠的愛與緩衝空間,去適應青春期的不適,讓她與孩子之間不會因為青春期的到來,而情感降溫。
這是最近正在閱讀書籍的小小感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