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不適合剛失戀的人看
因為你們可能還沒脫離自己
長年被心理變態打造出的那一個他是完美情人都是我的錯的那個心態
所以作者在這本書全部以心理變態稱呼這些惡情人
可能你們眼裡會有些偏激而無法吸收言論⚠️
「成年人本就不應該需要別人來告訴他給別人造成而怎樣的感受」
書的一開始稍微解說完30個心理變態特質的人
後面首先他要你設立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
以這個堅定不移的訓練
可以保護我們走過我的旅途甚至可以守護終身
他說要一個從來沒讓你失望過的人
如果沒有就用幻想的
他媽的用幻想的太抽象了吧😡
真的要我設定的話就是我的上一隻寵物虎虎
虎虎不需讓我分析他的行為
也不需要讓我胡思亂想
他就是一個每天我回家的時候
都已經看到他在等我的老鼠而已
虎虎就是我內心那顆「永不背叛我的小燈泡」,不管我走多遠,他都會亮著
就算祂已離開,曾帶給我的美好仍永存在我的人生中
心理變態是書中一開始以稱呼過去傷害你的情人的稱呼
那些人常用的招數都是對於討好型人格及情感共鳴強的人會非常有用
所以在觀看此本書的時候現在的我
正屬於沒有任何情感波瀾或連結
目前已回歸本我(INTJ-A)
就會覺得說:幹這招我也會信喔,白痴
但若是我還沉浸於原本的ISFJ-T時
觀看這本書就會覺得:哇有人懂我
雖然看似偏激了些
但是若把這些內容都讀進去之後可以大幅降低以後遇到同樣的人再受傷的機率
Ex:總是拿你與前任比較:我前女友都很黏,我你就都不會
白話文就是:你最好不要黏我,不然你會變成前任
這些看似誇獎你的話,其實是警告你的一根釘子
真正有同理心的人是不會一直拿自己心愛的人和別人比較的
更不會一直幫別人打分數還說給你聽
甚至是用自己糟糕無比的前男女友來讓你同情他
就像是也許我的某任現在也可能正在說之前的我根本跟神經病一樣動不動就吵架… 等
就算他真的一直跟你抱怨他的前任
你也不應該只站在他的角度去關懷他或同情他
應該要進一步思考他口中的那個神經病前任
是一直以來都有病
還是因為跟他在一起才變成有病的人的?
如果有一個人一直頻繁的提起他的那個前任多麼的糟糕
要麼就是他希望那些糟糕的點,你可以記得不要犯到他。
不然就是其實他根本還沒走出上一段感情
更有可能的是:
他們怎麼對你說過自己的前任就會怎麼對下一個目標提起你
下一步:試水溫
以言語或動作來探測你的底線在哪?
例如罵你是婊子、白痴。
當你有什麼情緒反應的時候,他也會說只是開玩笑的啦!
讓你自己變得越來越神經質
而如果你持續的沈溺於他帶給你的那些假象美好,用來安慰自己的話
久而久之你會習慣忽視自己的直覺與感受
當他們以後變得不像當初一樣對你好的時候
你也不會反駁,反而會原諒他們
因為是你自己選擇下定決心做他們那個最特別的伴侶
你在一開始的甜言蜜語間就已被徹底洗腦忘了自己
但最後一句話是你自己下定決心把它當成最特別的人
這就跟阿德勒說的一樣啊
「是你自己造成的 你忘了你自己是有選擇的」
所以在現在的我看來
我不會說是他害我變成怎麼樣的
我會說是我自己當初迷失了自我
忘記照顧自己感受才是最優先的選擇
心理變態常常站在受害者位置合理化自己犯的錯
Ex:被虐待過 感情受重傷
目的博取你的同情心 一旦你聖母心發作
甚至連他劈腿你都會原諒
常常有找不完的藉口
以至於後面你都麻木了
只要他完成一件微不足道你小事你反而感到感動不已
無止盡的爭論:
你會為了他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嘗試
希望他能理解你的感受
(甚至去問CHAT GPT)
不斷嘗試維護感情的方法
但最後道歉的人永遠是你
因為問題從來沒被解決
你的道歉永遠只是壓抑
以上都是你已經一步一步被他帶去失去自我的跡象
心理變態甚至會在對你已經玩膩
就算你百般順從的情況下
對你開始進行胡亂攻擊給你亂扣帽子往你頭上潑髒水
而你正常的反應
一定是會想讓自己辯解
但在外人眼裡
看來你只是一個激動在為自己狡辯的瘋子
讓你看起來像自己真的有錯
是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 千萬要冷靜!
如果能不解釋最好
想想CBT的中心理論是什麼!
SLOW DOWN! 慢下來
因為一旦你激動的進入防禦狀態反擊
(激動的時候說話是沒有邏輯的)
就是實現了他想傷害你的目標
書中說:「你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值得被愛。」
因為你的自我價值已經在他的磨滅下消耗殆盡了
而我還真的曾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問過自己
甚至自己默認了
但現在的我知道
那不是我不值得,是我身邊那個人根本不配
有種類型的心理變態是他完全沒有辦法接受獨處
因為他很需要人家陪伴
所以這時候如果你身為他的情人
你就是那個傀儡
即時只是無所事事的待在他旁邊長期下來
也算是一種折磨
因為不管內向還是外向的人
都會需要那麼一點點獨自相處釐清自己的時間
這點我深感共鳴
因為某段戀情中的對方
也是一個沒辦法自己相處的人
到最後才發現並不是真的需要你陪
只是他不想旁邊沒人
所以那個人是誰都沒差
但並不是你的問題
是他不懂得好好愛你、尊重你
這本書的核心亮點「偵探守則」
如果你和一個人交往會變得像偵探破案一樣撲朔迷離
就說明你應該馬上把這個人請出你的生活
想想前面提到的堅定不移的信念
不論那個人是你生命中的誰
但你既然你選擇以他作為堅定不移的信念
你就應該知道這份信念
是不會讓你猜
不會讓你摸不著頭緒
不會讓你自我懷疑的
這本書真的是需要讓人一直去思考
因為它會讓你一直需要面對到以前的傷痛
但是目前在我徹底內化了
那些心理學內容之後
那些傷痛只是養分
所以我覺得如果是個在感情中受過很多傷的人
在這本書裡面應該會覺得一直中槍
雖然我在以前的戀愛經驗
也遇過劈腿無縫接軌
但我幾乎都不記得細節哈哈哈
只能說記性不好也是一種福份吧
不過現在的我是選擇性記憶不好了
因為實在是有太多的重要的事才值得我記得
沈默-心理變態慣用招數
俗稱冷暴力
無論是讓你看到他在線上卻不回應你
還是完全消失都算
這個過程只是為了讓你陷入一個人無止盡的胡思亂想
我哪裡錯了?我們感情出了什麼問題?
我好想解決,你為什麼不理我?
但這時候不管你做出什麼,他都不會理你
只會靜靜看著你發瘋,也不明確的甩了你
因為還沒找到合適的時機
而你自己一個人半夜期待回覆的那一分一秒
都在逐漸摧毀你的自我價值
「如果妳只是過渡期目標」
妳與心理變態之間的感情會像雲霄飛車一樣
帶著妳的心情上上下下
因為他們只會滿口的甜言蜜語誘騙妳相信我們正在一起架構美好的未來
其實你有只是他未來想安定下來的一個短暫歡愉
因為妳身上有他想要的東西-仰慕、關注
妳的無止盡包容及高度同情心
讓他在妳身上榨乾了妳所有美好
典型心理變態的戀愛關係-理想化-貶低(無限循環)直至整段感情空有口頭上的山盟海誓並不會在你身上耗費任何金錢、時間成本,直至他們玩夠了-無情拋棄
而妳會發現,他們過幾週甚至幾天變有了新的對象
那個對象還享有那些你都不曾擁有過的待遇
ex:同居、溫馨接送、高調放閃
於是妳會陷入自我懷疑,明明他也是可以安定下來的人呀!難道真的是我的問題嗎?
不!完全不是你的問題!
心理變態最後往往會用最莫名其妙的方式無情拋棄妳
他們擅長用毀掉妳的方式讓自己相信新目標更好
而且過程中妳的所有資源早已被他啃食
妳金錢無憂-他便在妳身邊當軟飯男
妳交友廣闊-他便在過程中把妳的朋友都變成未來會支持他的「親友團」
而他早已精心計劃如何毀掉妳
模糊表示對誰有興趣-直至妳嫉妒心起-怪罪妳神經質、小心眼並用冷暴力處罰妳-妳自我懷疑而情緒崩潰出現自毀傾向-妳的自毀成為他像大家證明有問題的人是妳的證據-以自圓其說掩蓋自己才是那個劈腿的爛人-甚至刻意讓妳看見,沒有妳的日子他跟新歡過得多麼幸福
總歸呢 心理變態就是永遠要維持他自己無辜的形象,讓妳變成壞人
有些更過分的,甚至是拼命讓你受傷難過
但就是不主動把分手兩個字說出來
因為他在等你主動提出:
他已經不愛你的猜測
這樣就可以把責任推到你頭上
甚至到分手之前還在罵你發瘋 說你嫉妒
愉悅的踐踏著你的自我認同
分手對他們來說
只是看著你自我毁滅的好機會而已
無辜的你就會相信毁掉這段戀情是你自暴自棄的行為造成的 跟他沒關係。
從一開始的我們是天作之合到後面拋棄你開始用同一個招數追求新歡的過程
直到你發現他已經擁有新歡的那一天
你會好奇他是怎麼那麼快走出來的
便會去觀察他的新歡
往往你都會發現其實他們在社群上可能早就已經暗通款曲很久了
只是當時你的重心全部放在心理變態身上,以至於被鬼遮眼
一旦你明白這個惡性循環的運作方式,你就會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失去「靈魂伴侶」
因為這個靈魂伴侶從來不存在過!
而心理變態是沒有永遠的幸福的
也許你會看到他對新歡有著你沒體會過得好
但這也只是暫時表面的
因為等他膩了
又會繼續開始像對你一樣的反覆循環
這種人根本沒有愛人的能力
所以你根本不用去關注他後來過得怎麼樣
你應該慶幸是出現了那個新歡
讓你擺脫了這個心理變態惡魔
一段被心理變態摧殘過的愛情
真的需要很多的時間療傷,因為當初的你真的花了很多真情實義
甚至還幻想過你們美好的餘生
而長時間的把重心放在他們身上,讓你忘了重視自己的感受
變成他們怎麼看你才會決定你是否快樂
付出了很多不該是你付出的東西:青春、金錢
心理變態的愛情就像毒品,當你還沒脫癮時,哪怕理智知道不能碰,身體還是會撲上去。
所以不是你忘不掉,是你還在戒毒期
書中的作者告訴我們這樣漫長且痛苦的療傷過程
是非常正常的,因為你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
因為你被狠狠傷害了
所以初期你可能會責備自己,覺得再也不會快樂了
但請你相信你的靈魂從未離開,雖然它受傷了你也可以一點點重新尋回自己的自尊跟底線。
作者也提供了10種幫助你在這最痛苦的時間內別持續憂鬱的方式~你自己去看哈哈哈
「所有的感情狀態裡面,只要讓你變得不像原本的你,讓你忘了你的自我價值,都是不健康的關係」
就像經歷上一段感情的我,我的對象也符合了上面所說的好幾項心理變態的特質
而且也在分手後,馬上有了新歡
那時候的我確實很難過,也讓自己消極發瘋了好一陣子,靠酒精來麻痺自己
甚至到處求神拜佛,希望我們可以復合
現在想想當初怪神明不靈驗,其實他們都是在保護我
要是我還繼續跟他在一起
也許現在我已經被抹滅的像個沒有靈魂的骷髏吧
我覺得我唯一做對的事就是沒有去觀看關於他任何的後續
我只想著讓時間去慢慢淡忘它
當然我也經歷過一段胡亂約會,只為了表達一個「我很好」的訊息
確實這段感情對我的影響是比以往都更嚴重的
直到我不經意再看見這個人的消息,心中毫無波瀾也是用了快一年的時間
那時我已經因為跟他在一起的不快樂以及自我價值不斷被貶低的情況下
造成身體嫌惡反應嚴重的常常胃痙攣、乾嘔
還好我有我的心理醫師
這分手的這一年裡,我斷斷續續地回去治療
因為離開了這個心理變態,所以很多症狀自然不藥而癒
但那時候的我還沒有想著需要去改變自己些什麼來預防再遇到同樣的人
還是依然會因為別人的一點小事就感動
或是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對方
所以分手後的那一年我還是遇到了差不多的人
慶幸的是都沒有在一起
直到2025年3月
我開始養成了閱讀習慣
以致於今天有機會讀到這本書
而在這之前我已讀完20本從情感共鳴到心理學的內容
所以我看這本書時才能這麼淡定自若的把裡面的重點抓出來
甚至是拿自己的故事做例子,也毫無任何像是被挖開舊傷口的疼痛
這本書是我的心理醫生送給我的
因為他是一路看我從崩潰到現在變得心裡平靜可以從閱讀裡面自己了解自己情緒起源的患者
「清醒的我現在讀這本書,叫做解碼
剛失戀時讀這本書,會變成崩潰」
第三章開始給了你很多方法
教你一步一步站起來、重建自己
而現在的我實在是太清醒了,所以我看到這些方法我沒有共鳴
不知道該怎麼截取重點出來
不過我還是老生常談的一句,就是要自己願意改變,就從思考模式開始!
如果還一直沉浸在都是你的錯,他就是那麼美好的幻想中
那就算把第三章整個背起來也沒有用
也許這本書真的把那些惡情人用很誇飾的方式描述出來
但也許真的就是有人遭受到了這麼不公平的對待
所以剛失戀的人看這本書,一定是完完全全沒辦法接受的
如果你願意重新認識你自己,不再回顧過往時
我也會推薦你打開這本書。
有一段很嚴肅的話題,我必須提出
書中教我們放下
「要親自經歷一遍這一套完整的循環
才能意識到那段戀情不過是虛假的劇本
然後你才能親手撕碎你愛過的一切
這樣才能重新找回自尊和夢想」
但是現在的我已經連最後我們在吵什麼都記不太清楚了
所以這個方法我pass!
或許對你可能有用。
195頁提到一個叫做「腦內重演」
這個我終於有感覺了
因為那就是之前我對某個喜歡的男生付出沒有回報的不甘心
積極的想要了解他的星座、血型、MBTI以致於他回話為什麼會這樣?
當然我後面已經下了定論這個男生他並不是毒型人格的惡情人
他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然後真的很怪而已🤣🤣🤣
但是腦內重演就是「我那時一直想要他再聯繫我一次就好了,我也可以讓他嚐嚐被冷落的滋味」
而作者說,這就是我心裡針對完全無能為力的情況找到的自我治療手段
確實 對於那段只有我在付出的感情,我確實無能為力
噢,所以這個男生其實也是我開始閱讀的理由啦,哈哈哈哈
但是你看我的差別是什麼呢?
我是自主願意面對傷痛且站起來的唷!!
所以怎麼療傷這一章
我都只挑我覺得重點之重點出來講
剩下的我希望你們自己去看
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還有一個高光重點必須要分享:
有些人到了療傷的後期
會突然有一種想要考慮原諒這個傷害你的人
甚至約他們出來吃個飯達成某種程度上的和解
NO!!! 千萬不要這麼做,因為只是把你好不容易剛開始結痂的傷口再度撕開而已
跟你們分享一下,我是怎麼做的
在我的情緒已經整理得差不多後
我開始把它送給我的那些蠟筆小新公仔 玩偶
一個個送出去或是賣掉了
一直以來我留著它們,興許是想證明我們之間有愛過的回憶
可現在的我已經不需要了,現在的我重視的是如何有更好的未來,而不是那一個個公仔帶來的餘溫
這就是我選擇與過去和解的方式。
PS:有一些限量版的我還是留著啦哈哈哈
那麼稀有怎麼可以賣
但我還是必須要說:
「不要覺得你自己怎麼那麼笨會遇到這樣的人
不要否定那段感情曾經發生過!」
講深入一點,就是榮格的心理學啦!
第一步就是得去面對自己的陰影
承認它、理解它、穿越它
才能更加好好的了解你自己
你就會發現你確實是個有選擇的人
對於未來再愛下一個人時,妳會有更好的篩選能力
總結:這本書以非常詳細的方式,一步步告訴你如何替自己療傷。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目的論、課題分離,到幸福感來由對共同體的貢獻,你的價值不需要任何人來定義。
句句不提心理學,句句皆是心理學。
最後一章以ACT的方式直面自己的痛苦,喚醒了內在小孩並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和解的結局,讓我覺得非常的完美!
(內在小孩是什麼?你可以看一下我前幾篇寫的書評)
最後的最後作者說:「療傷過程中所付出絕大多數的努力,實際上都是在讓自己回歸曾經的面貌——雖然肯定還是會有一點點變動。」
這句話我可是最有發語權的!
一直以來,我都是討好型人格 ISFJ-T,從閱讀這樣一路解剖自己,慢慢療傷走過來我變回了 INTJ-A。
甚至從心理學裡面發現,是因為家庭帶給我的關係,讓我從小就覺得需要討好別人。
所以在現在讀遍了這些不需要討好別人、只需為自己而活的書籍後,
(尤其是首次接觸阿德勒心理學)我突然覺得:哇也太有道理了吧。
於是我把在裡面學到的東西慢慢貫徹在我的生活中,做到真正的內化與實踐。
所以我是「歸回本我」,並不是「變成了 INTJ」!
這本書我建議先讀,並且後搭配我上一篇的情緒勒索作為補充,對這些有毒的人以及情緒勒索的人會有更深悟的了解
因為我的順序反過來了
所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
我一直覺得我昨天怎麼都看過了🤣
你永遠無法改變別人,你只能先改變你自己
如果你真的想擺脫討好型人格
請平心靜氣地接受這本書吧!
本文內容為個人原創書評,包含實際生活經驗與心理學觀點應用,請勿擅自節錄或抄襲引用,如需分享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