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這個月推出一個超潮的「黑芝麻牛奶霜淇淋」?外表看起來超泥巴+香草,吃起來其實蠻濃郁順口的。
這款推出時,其實我內心是充滿疑惑的:「芝麻+牛奶?會不會像香菜+納豆那麼違和?」嚐鮮之後還行,濃但不膩,還有很濃郁的芝麻香氣。
然後我突然又有靈感——
想要把黑芝麻牛奶霜淇淋,套在AI流程上,讓難理解的名詞,變成有趣的話題。
今天就來聊聊POC(概念驗證)的觀念囉!
POC全名是 Proof of Concept,不是 Power of Cream哦(奶油的力量,什摩鬼啦,哈哈哈)。
在 AI 的世界裡,POC 意思是「概念驗證」。簡單講,就是你在真的花錢做一整套 AI 系統之前,先來試試看這個想法到底行不行。
不是「我有個夢」而已,而是:
這個夢跑不跑得動?
做個小模型、弄個小資料、跑個小實驗,看看:
✳這個 AI 能不能順利運作?
✳有沒有學會東西?
✳效果好不好?
✳值不值得往下做?
就像你有暗戀對象,常常會偷偷測試她最近有沒有對你笑比較久一點,觀察他的一舉一動。
POC 就是 AI 的「試探期」。
整個 AI 專案的流程大概像下面這個例子:
1.有個天外飛來的點子:「我們來用 AI 幫客服自動
分類留言吧!」
2 .資料收集期:「來來來,把過去五百則客訴留言整
理出來先。」
3 .POC 登場:資料有了,模型也來訓練一下,看看
AI 能不能區分出「罵得比較兇」跟「只是想要抱
怨」的客人。
4 .如果 POC 成功,才會進入 MVP(最小可行產
品),最後才可能變成正式上線的功能。
所以簡單來說:
POC 就是站在「資料收完 → 還沒做正式產品」這段的驗證關卡。
有點像面試試唱,不用整套演出,但你至少要證明你會唱、不會走音、不會亂飆高音。
現在回來看這支「黑芝麻牛奶霜淇淋」,你會發現它的存在意義就像一個 POC。
小七不會一開始就全台鋪貨幾千家分店做這款口味。
那他們怎麼做?
✡小量推出,限時販售。
✡看有沒有人買,有沒有人在社群分享,有沒有人
吃完說:「OMG 芝麻就是神!」
✡賣得好,才有可能升級成固定口味。
✡沒人買,兩週後就悄悄下架,來得快去也快。
這其實是一種行銷策略,但在AI的世界裡,其實就是POC「概念驗證」。
而我們,就是這場 POC 的白老鼠(甜甜的那種)。
你的一張發票、一次限動標註、一次「還不錯」的口頭評價,通通都是它成為正式商品的 KPI。
無論是黑芝麻霜淇淋,還是企業裡的語音辨識 AI,POC 的精神都是:
「這個東西到底跑不跑得動?」
而且 POC 的重點不是完美,而是「夠用就好」,只要證明這條路可以走,就會有團隊接力往下開發。如果走不通?那也不必太傷心,頂多就像吃到一支不好吃的霜淇淋,轉身下一支再選別的口味而已。
如果下一次你走進小七,看到一個怪怪的新品,可以勇敢的試試它,然後直覺聯想到POC,那這篇文章就有價值了,但千萬不要講出來…因為捧友可能覺得你會不會走火入魔了?連這也能聯想,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