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可以!關稅會影響股價,主要是因為它直接衝擊到企業的成本、獲利能力,以及整體市場的預期心理。以下是幾個主要原因:
若別的國家對我國商品加稅,會導致我們的產品在當地市場變貴、競爭力下降,出口量可能減少。營收與獲利預期變差,股價自然受到打擊。
關稅往往是貿易戰的開端。一旦某國課稅,其他國家也可能報復。市場對於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會提高,投資人避險情緒升高,可能導致整體股市回跌。
企業可能為了避稅而遷移生產基地或重組供應鏈,這會帶來額外的成本與風險,影響短期的財務表現,也可能影響長期的競爭力。
關稅影響→ 成本增加 / 銷售減少 / 不確定性上升 → 投資人信心下滑 → 股價下跌(或震盪)
針對 台積電(2330) 來說,關稅的影響不像傳統製造業那麼直接,但仍然有幾個層面值得關注,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戰或美中科技對抗的大背景下。 --- 一、供應鏈環節關稅 雖然台積電大多數的生產設施在台灣,但它的設備與材料部分依賴進口(像是美國、日本的半導體製造設備與化學品)。如果這些設備材料被課稅,成本可能會上升,但這部分佔比相對有限,不是致命衝擊。 --- 二、客戶受到波及 這是比較間接但影響更大的重點: 台積電的主要客戶之一是美國的蘋果,以及中國的華為(過去)、聯發科等公司。如果這些公司因為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制裁或關稅升高,導致出貨放緩或訂單減少,台積電也會受到連帶影響。 舉例來說: 2020 年美國制裁華為後,台積電被迫停止供貨,雖然其他客戶填補了空缺,但短期還是造成了影響。 若未來中國或美國針對對方的科技產品加稅,也可能影響到終端需求,連帶影響晶圓代工需求。 --- 三、地緣政治風險放大 關稅常常是地緣政治緊張的訊號之一。對於台積電這種全球供應鏈中心的企業,地緣政治風險本身就會影響股價,因為: 投資人會擔心供應鏈中斷; 客戶分布過於集中某區域(如中國、美國)時,任何衝突都可能造成訂單波動; 長期來看,也可能加速國際客戶尋找「替代代工廠」(像是三星、Intel)。 --- 小結: 如果你是台積電的長期投資者,這些都是需要觀察的風險點。不過,台積電的技術與市場地位非常強大,通常這類風險在短期內波動大,但中長期市場會回歸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