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ChatGPT的創作
《北風與太陽》
有一天,北風和太陽為誰的力量更強而爭論不休。他們決定用行動來證明。恰好路上有一個行人穿著厚厚的外套,於是他們決定看誰能讓這個行人脫下外套。
北風首先開始吹,它拼命地吹,風越來越狂,但行人卻把外套拉得更緊,完全不想脫下外套。接著,輪到太陽出手了。它開始溫柔地照耀,散發出溫暖的陽光。行人感受到溫暖,漸漸地感到炎熱,最終他脫下了外套。
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溫柔與友善往往比暴力和強硬更有力量。
好勒,突然收到要來思考這篇故事,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耳熟能詳的故事吧~
首先,我們看到這篇故事的時候,第一個會想到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而童話故事會想到:這是人編的、虛擬的,虛擬的部分我們放到後面說,然後再來會看到北風太陽擬人。
1.為什麼北風跟太陽能像人一樣爭執呢?
其實這就是一種擬人法,去想像北風跟太陽像人類一樣有感情、會交流等等。
只是他們會不會真的有感情、會交流呢?我不知道。
剛剛看到是這篇文章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畫面,一對男女正在看這篇文章討論:
男生:這個就是擬人法,他們並不會交流的!
女生:你怎麼知道的?
男生:他們就是氣象形態而已,怎麼會交流?
女生:你是北風太陽嗎?你怎麼知道他們沒感情、不會交流?
女生:不能用你認為是什麼就是什麼,你說他們只是氣象狀態,那會不會只是人類目前科技只能發現到這層面,實際上或許根本不是像表面上看到的如此!
女生:你說他們不會交流,那你要怎麼去證明呢?現在馬上表演汽化?還是表演自體燃燒發光發熱呢?
女生:請不要被框框侷限住,好嗎?
男生:(被懟的啞口無言)
……(下台一鞠躬,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
好勒,以上只是突然想到的插曲。
回到擬人化這點,為什麼大家會使用擬人化來讓事物變人呢?
我想這是因為自己生而為人的關係,所以帶入人會更簡單些。
就跟寫小說一樣,小說內有很多的角色,這些都是作者下去設定出來的,其實多多少少都會有作者的影子。所以所謂的擬人法也就是帶入了「自己」進去。
可能會有人否定這一點,可能會說這是想像出來的、或是帶入的是其他人等,但仔細去想想為什麼會想像出這樣的形象,是不是也是自己去捏出來帶進去的呢?再者,如果是帶入別人的話,那為什麼自己會去注意到這樣的特質呢?是不是也是自己想要或是不想要才會去注意到呢?
不知道有沒有碰到過一個人,相處下就會覺得對方很礙眼,怎麼看都不順眼,根據電影、戲劇等等的進展下去的話,或許就會述說原來這個人的特質正是因為自己也有,討厭的原因可能是本來就不喜歡這特質,或是不想要別人也擁有一樣的特質,所以才會去不喜歡對方。
擬人法這點也正是如此,因為覺得這樣會更親切,所以才會去帶入人的感受等,讓事物更鮮活生動。
大家可能會覺得帶入人的感覺更能夠去懂對方,但人太過於有趣、複雜了,所以會不會反而帶入了感覺,更不能懂了呢?(苦笑)
P.S:這邊我想到我上班的前師傅,我怎麼做都無法達成她的要求,也想要試著站在她的立場去看待事情、去做事情,但卻怎麼都做不好,原因就是我並不是她,想要盡可能地模仿卻忽視自己的能力不足,導致我做起來四不像。
2.比較誰比較強或弱
競爭在不管是人類社會,還是自然界都很常見,最一開始會競爭是因為要生存,而現在人類的生活環境安定,那為什麼還有競爭的必要呢?
其實,望眼看過去人類的世界,還是為了生存在努力。
每天大家去上班上課,在學校想要得到好的成績,在公司想要創造出好的業績,這些就是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是被需要的:好成績回到家裡可以得到父母的稱讚、零用錢;業績好則就有可能得到升遷與加薪的機會。
這樣的競爭意識已經存在已久,這也不難去理解在寫小故事中時,為何要帶入競爭與比較了。
良性的競爭可以讓人進步,但如果被勝負心蒙蔽了,那恐怕失去的會更多,我想應該超多影視劇情都有這樣的劇情。
3.比試的課題:怎麼讓行人脫下外套呢?
狂風冷吹,行人就拉緊的衣服;陽光熱曬,就讓行人脫了外套,看起來一點毛病也沒有。
為什麼呢?
因為刻板觀念根深蒂固阿!
我們來翻轉一下劇情,如果今天比試的課題是誰能讓沒有穿外套的行人,快穿上手上的外套,這樣是不是贏家又不同人了呢?
那如果今天課題是誰先讓行人脫下鞋呢?誰先讓行人大笑呢?誰先讓行人去上廁所呢?
這樣劇情是不是又不同了,誰輸誰贏大家想得出來嗎?肯定有人可以想出來,畢竟這些劇情就是想出來的。
這些故事通常都會有想要表達的事情,就像是結尾給的寓意一樣,這可能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但若是換個角度去思考,會不會有所不同呢?一定會的。
例如寓意改成「方法有很多種,不要用一種就想做到底,這樣只會卡住」「告訴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去做自己不合適的事情」或是「天冷了記得加外套,天熱繼續要防中暑」「太陽溫柔的照耀,紫外線容易致癌」「流汗脫外套,等等會感冒」等,這些都是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所以多去用不同角色思考,就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含意,並沒有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寓意。
4.虛擬
大家應該都會想說這故事是虛擬的,由作者去編寫出來的。
但往往這樣的故事,卻都是作者可能從生活當中去得到靈感,想要去表達出來,而去撰寫出來的。
參考我們所知道的現實所寫的故事,真的就是虛擬嗎?
那我們再來想一下,我們所在的現實,就是真實嗎?
『虛幻亦真實』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人生如夢、人生如戲、人生遊戲等等的詞彙,無一不是表達出自己所知道的人生,如同虛幻一般。
隨著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各種遊戲的普及,大家都可以在網路世界創造出自己的分身遨遊網路世界,但有沒有去想過這世界,會不會也是一個廣大的虛擬世界呢?
走在人生路上,大家都可能都有時候會去迷茫自己活著是要做些甚麼呢?有時候想嘗試不被社會、家庭規劃好的路,卻又膽怯了不敢前進。
其實我們跟網路世界的分身並無異,可能有的差異就是沒有頭上有驚嘆號、問號的NPC可以接任務解任務這類的吧。
但人生就沒有任務嗎?其實是有的,有些自己有意識到,有些自己沒有意識到,意識到的可能是像是現在課業必須要寫完、工作要完成才能下班等等,沒有意識到的可能就是需要再走一段路程,體驗更多後才會懂這也是自己要做的任務,如長大後才知道為什麼父母要這樣做,而自己現在也要去做這事情等等的。
當然也還有很多例子可以去想與提出,但現在不管是不是自己真的在虛擬世界中,是不是更有想去思考自己到這世界是要完成甚麼任務呢?
這邊我可能成功的讓觀看文章的你/妳更迷茫了,那小弟我會給個小小的建議,好好的去體會這世界,不要陷入過多的情緒烏雲中,不然就會被遮眼看不到囉~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思考分享,有想要跟我分享的可以留言跟我一起討論喔~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