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離開不是不愛了,是累到沒有力氣再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剛剛滑手機時,看到一篇讓我停下來的貼文。是一位有小孩的爸爸寫的,他在談一位朋友即將離婚的事情。整篇文沒什麼戲劇化的語言,也沒什麼對錯的批判,只是安靜地描述他在聽朋友說出「真的撐不下去」那一刻,自己腦中浮現的,是家裡那個每天等他讀故事書的孩子。

說實話,這樣的文字我過去可能會一滑而過,但那天我不知道為什麼,讀完後就愣了一下。可能是因為那個畫面太熟悉:一個人坐在生活的邊緣,想著怎麼做決定,結果腦子裡第一個浮現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

不是感傷,是某種結實的現實撞了上來。

法律上有答案,但情感從來不是照表操課

那位爸爸在文中也提到制度的部分。他朋友一邊查民法1052條,一邊說「看起來應該有可能成立啦」,像是在處理什麼公司文件。制度設計得很清楚,條件與程序也都寫進法條,協議離婚、調解、訴訟,該怎麼走幾乎都有SOP。

但問題是,當事情走到這一步,真正讓人舉棋不定的往往不是法條的細節,而是那種「離開之後,孩子會怎麼想?」的心理縫隙。那位爸爸說得很誠實:「有些陪伴是真的會變少的」。不是誇張的情緒崩潰,而是一種冷靜到近乎殘酷的體悟——有些失去,不是誰故意的,而是選擇的副作用。

以下是他提到的幾種離婚制度方式,以及相關的重點整理:

  • 協議離婚:雙方只要達成共識,簽妥協議書,就能完成離婚程序。
  • 調解離婚:透過法院協助,讓雙方在有第三方在場的情況下溝通與協商。
  • 訴訟離婚:若一方不同意離婚,另一方可依民法第1052條所列事由向法院提出訴訟。
  • 子女監護與扶養:法院會以「子女最佳利益」作為原則來裁定未來的照顧與扶養安排。

聽起來很完整,也確實在制度層面上不算難操作。但那些條文寫不出來的東西——像是週末孩子只能選一邊過、或是生病時你不在身邊的那種自責——它們不會因為流程順暢而變得簡單。

那些讓婚姻破掉的,不一定是彼此

他的描述裡,有一種讓人很熟悉的疲倦:不是情感消失,而是生活太沉重。朋友覺得太太冷淡,太太覺得他不體貼。兩個人都累,只是累的方向不同。講話語氣開始變硬、變短、再後來不講話了。

看到這段的時候,我忍不住想,這是不是就是很多關係最後變得模糊的方式?不是爆炸、不是出軌,也不是誰特別錯,而是長期的耗損,讓人連「再努力一下」的念頭都失去了力氣。

那位爸爸說他自己也有過那個臨界點。只是他最後沒有跨過去,也不是因為比較勇敢或有愛,而是因為那一瞬間,他想到的,是孩子會不會在某天晚上突然問:「媽媽去哪裡了?」

不是對愛情的堅持,是對某個生活現場的捨不得。

離婚不可怕,怕的是沒想清楚就走上這條路

那篇文最後說的話我印象很深。他不是在反對離婚,反而很誠實地承認:「有些婚姻真的走不下去,離開比較好」。但他怕的是,有些人在情緒最崩潰的時候倉促做決定,沒有想清楚孩子會怎麼消化這些變化,也沒有準備好自己怎麼當一個「離婚後的爸爸或媽媽」。

這句話有點刺人。因為那意味著,成為父母這件事,是無法離婚的。你可以不再是誰的伴侶,但你會永遠是那個孩子的爸或媽。

這種思考方式不帶責備,但讓人無法忽視。那不是一種勸退離婚的語氣,而是提醒每個想離開的人:有些問題值得先誠實問自己,至少一次。

那些問題不一定會有答案,但值得被問出來

我想,每個人讀到那篇貼文的感覺可能都不一樣。有人會覺得他太理想化,也有人會說那只是多想了。但對我來說,那種一邊在思考離婚,一邊想到刷牙和故事書的畫面,有一種很真實的重量。

我們這個社會越來越能接受「離婚不是失敗」,這當然是好事。但我想說的是,在推開那扇門之前,如果你還願意想一想未來怎麼跟孩子說、怎麼維持陪伴、怎麼處理那個可能永遠不會完全放下的自責,那也許不是猶豫,而是一種成熟。

不是每個人都會走到那一步,也不是每個人走到那裡都會回頭。但如果有人能在崩潰前,讀到這篇文字、慢一點做決定,也許,就多了一點點餘地。

資料來源:看著朋友想離婚,我只想到我兒子還在等我讀故事書

關注我的其他Blog平台

https://blog.udn.com/G_110561140926784236/article

https://matters.town/@notedrif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思通的沙龍
0會員
42內容數
沈思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我開始注意到一個現象:明明家裡已經升級 Wi-Fi 6,速度也夠快,但只要人一走到房間,訊號就突然變弱,或是手機自動切成 4G。更麻煩的是,有時候根本沒有掉線通知,但訊息就是送不出去、網頁讀不進來。 我原本以為是牆太厚、位置太邊緣,後來才慢慢理解,也許問題不是出在某一點訊號弱,而是整個「訊號是怎麼
Thumbnail
2025/05/02
我開始注意到一個現象:明明家裡已經升級 Wi-Fi 6,速度也夠快,但只要人一走到房間,訊號就突然變弱,或是手機自動切成 4G。更麻煩的是,有時候根本沒有掉線通知,但訊息就是送不出去、網頁讀不進來。 我原本以為是牆太厚、位置太邊緣,後來才慢慢理解,也許問題不是出在某一點訊號弱,而是整個「訊號是怎麼
Thumbnail
2025/05/01
上一篇寫到「訊號滿格卻跑不動」這件事,其實是我自己在家裡不斷重複碰到的煩躁場景。不管是追劇畫質糊掉、會議聲音斷斷續續,還是玩遊戲延遲暴增,當你看著裝置上滿格 Wi-Fi 標誌,卻還是什麼都卡住的時候,那種困惑真的讓人想翻桌。 那時候我開始理解,原來 Wi-Fi 並不是越快越好,而是「怎麼運作」更重
Thumbnail
2025/05/01
上一篇寫到「訊號滿格卻跑不動」這件事,其實是我自己在家裡不斷重複碰到的煩躁場景。不管是追劇畫質糊掉、會議聲音斷斷續續,還是玩遊戲延遲暴增,當你看著裝置上滿格 Wi-Fi 標誌,卻還是什麼都卡住的時候,那種困惑真的讓人想翻桌。 那時候我開始理解,原來 Wi-Fi 並不是越快越好,而是「怎麼運作」更重
Thumbnail
2025/04/30
早上起床先滑手機、白天開視訊會議、晚上追劇玩遊戲……我們已經離不開 Wi-Fi,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看似無所不在的東西,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訊號顯示滿格,網頁卻還是卡住不動? 說實話,我以前也不太去想。只知道家裡有分享器、有密碼,裝置能連就好。但當家中裝置越來越多,連線品質越來越不穩,我才慢慢意識到
Thumbnail
2025/04/30
早上起床先滑手機、白天開視訊會議、晚上追劇玩遊戲……我們已經離不開 Wi-Fi,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看似無所不在的東西,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訊號顯示滿格,網頁卻還是卡住不動? 說實話,我以前也不太去想。只知道家裡有分享器、有密碼,裝置能連就好。但當家中裝置越來越多,連線品質越來越不穩,我才慢慢意識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發現有些事情終究無能為力時,就說,我衷心祝福……
Thumbnail
發現有些事情終究無能為力時,就說,我衷心祝福……
Thumbnail
近期給自己一點推力,做了一件原本不喜歡的事情。
Thumbnail
近期給自己一點推力,做了一件原本不喜歡的事情。
Thumbnail
愛情帶來的痛苦和不確定性常常讓人感到困惑。走過這些痛苦的經歷,我們才能更加珍惜幸福。
Thumbnail
愛情帶來的痛苦和不確定性常常讓人感到困惑。走過這些痛苦的經歷,我們才能更加珍惜幸福。
Thumbnail
令人沮喪的是發現生活沒有變,隱約覺得沒有事情值得去留戀
Thumbnail
令人沮喪的是發現生活沒有變,隱約覺得沒有事情值得去留戀
Thumbnail
錯過了 就不要提醒了 錯過了 就這樣給過了 有些事伴隨時空,在天時地利人和時 拋向彼岸,將。。這曾經不想殘忍的切斷,就此打住。 就讓所有的情緒也好、情感也罷 從此以後斷、捨、離 一段友情,除了緣份,也是珍惜 當妳努力再努力 當妳盡心再盡力 當一個人的自以為是的成長並不是成長 而單單只
Thumbnail
錯過了 就不要提醒了 錯過了 就這樣給過了 有些事伴隨時空,在天時地利人和時 拋向彼岸,將。。這曾經不想殘忍的切斷,就此打住。 就讓所有的情緒也好、情感也罷 從此以後斷、捨、離 一段友情,除了緣份,也是珍惜 當妳努力再努力 當妳盡心再盡力 當一個人的自以為是的成長並不是成長 而單單只
Thumbnail
意志力中心與G中心空白,對於這樣的「看見」,很值得記錄下來。
Thumbnail
意志力中心與G中心空白,對於這樣的「看見」,很值得記錄下來。
Thumbnail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相信希望,就不要用力勉強吧。此刻就是覺得疲累茫然悲傷,那就陪伴自己好好悲傷吧,這也是一種愛;這就是愛了。
Thumbnail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相信希望,就不要用力勉強吧。此刻就是覺得疲累茫然悲傷,那就陪伴自己好好悲傷吧,這也是一種愛;這就是愛了。
Thumbnail
離開了 我並不在意 這會不會是 你的失落
Thumbnail
離開了 我並不在意 這會不會是 你的失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