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裡的資本主義者》努力生活和有意義的生活是兩回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第一眼吸引到我的,是「森林」與「資本主義者」的衝突感受——這兩者似乎搭不上什麼關係吧🤣

但不過看完後,大概能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是「利用現代社會的規則與優勢,克服與成就屬於自己的生活」的意思。於是成了她現在半隱居式的生活,而這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才能給她的。

攝於2025.04.28

攝於2025.04.28



生活的意義?


從前言開始,我就感受到深刻的共鳴感:

環顧四周,沒有誰不努力生活,大家也沒有覬覦龐大的財富或偉大的名聲。但是,就算努力了一整天,睡前躺在床上,也幾乎沒有人會覺得這天過得很滿足。如此一來,就會陷入奇怪的心態,一邊努力生活,一邊卻又默默放棄,心想:「反正也沒希望。」
即便竭盡全力奔跑,心中卻不抱希望,反而被絕望占據。「沒辦法,大家都是這樣過日子。」(P.3-4)

這種無力感,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不論是工作日/假日,都時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冒出,不禁讓人一直去懷疑人生與生活應該有的樣態到底是什麼?

作者也深深的體會到這樣的普遍狀況,因此一直努力的去嘗試、探索、為生活「創造意義」。生活,應該是有無限的可能與自由才是。


從作者的選擇與表現來看,不難發現在她的思想中,大抵充滿著「放棄」人生理念,讓作者更容易跳脫出一般世俗的框架之中,從而讓她找到一些更好的生活方式,或者說,不去在意他人眼光的能力。

而作者的人生,也已經真正的跳脫出金錢、名聲的成功迷思,轉而專注地照顧且富足自己的心靈。所以說,努力生活和有意義的生活是兩回事。


不過,也並不要覺得一定要在鄉下才做得到,身處地點並不是重點,作者只是剛好的有這個機會,與願意一同前往的家人,能夠到鄉下去,事實上她在搬到鄉下去之前,就已經如此的生活(在都市生活中享受鄉下體驗樂趣)。

每個人所肩負的責任不一樣,重點是我們是否能「認清事實」並「面對現實」,並把自己現在的生活,參入自己想要的元素在其中。




閱後反省


若簡單直接的去理解作者的文字意思,很有可能會有所誤解,進而認為作者是一位懶散又消極生活的人。

我反而覺得作者將自己看得很透徹,才會有這樣的表現,在很多方面來說,作者很多想法與我心中所在想的、但還沒成形的一些「感覺」挺相似的,當然我也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也是透過一些經歷和他人引導才慢慢的有這些轉變,而現在也還正在形塑中。

不過,其中也有許多我不是那麼認同的地方,但我也並不需要去為此改變自己。


我想我在人生/生活之中,需要更多的地方去向作者學習、去貫徹「放棄」的念頭,像是:

  1. 看書,總是還是會有執著要從頭看到尾、一次頂多兩三本書交替看,很難隨心所欲(又有何不可呢但卻做不到)。
  2. 腦中總會充滿著各種想要做的事情,導致當下的事情不能專心也做不好,也沒辦法好好地和重要的人相處。
  3. 無所事事所造成莫名的心理負擔,感覺依然被社會價值束縛住,以致變成生活的無形壓力。

…等等之類的。

在這本書中有接收到一些可以嘗試的觀念去進行改變,或許是我現在比較需要的東西,至於其他的部分,或許我還是要將重點放在更了解自己的部分之上吧!而這部分還正在進行中。




一些生活的醍醐灌頂摘錄


  • 我對住家只做最低限度的管理,讓住家不受野生環境侵擾,安靜地享受孤立。(P.5)
  • 「想成為世界上真正被需要的人,這種生活是最簡單的方法。如果有人真的需要我,他們會想辦法找到我。堅持一定要拿到手機號碼或電子郵件地址的人,可能就是那種什麼都準備好卻不會聯絡我的人。」(P.55)
  • 終有一天,人會開始生病,我們的目標是要充分享受這段時光以免後悔。因為我們不是為了防止壞事發生而活的,雖然壞事會發生,但我們的目標是,即便如此還是要享受生的方方面面,要過即使時光倒流還是想照樣過的那種生活。(P.68)
  • 大自然不喜歡空空的地方,廢棄的房屋或農地會一瞬間長滿雜草,而大腦一旦失去明確目標就會有各種雜念湧現。…出現了有趣的東西,就會開始新的選擇。當我們放棄時,就失去了那個曾經重要且有價值的事物,但那個位置不會永遠空著,以前無足輕重的事物會轉變成新的價值,重新出現。(P.73-74)
  • 生活不是算計,我們無法知道今天所度過的時間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不曉得放棄週末,投入工作,會得到成功的事業還是孤獨的生活,還是兩者都會得到。只有我自己知道在那些時刻所作的選擇,因此梭羅才說是「個人理由造就的悲慘失敗經驗」。(P.114)
  • 雖然不是馬上就變成這樣,但無論如何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目標,目標是讓日常生活達到整體的平衡,因此必須不斷地思考並調整。(P.119)
  • 當金錢本身不再是目標,當金錢能無限地轉換成讓我快樂的其他價值時,那才是真正的自由。(P.156)
  • 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問題永遠都是「我如何看待他人」,我對他人的反應最能準確地讓我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P.172)
  • 生活的辛苦是讓我們透過迷失自己,而變得更像自己的道路。(P.182)
  • 丟掉自己的東西總是讓人悲傷,因為那代表著拋棄自己的歷史,拋棄一部分的自己。除非接受生活本來就是悲傷的,否則無法嘗試極簡主義。(P.219)
  • 傾聽並不是什麼技術,而是愛。(P.226)
  • 意義是回過頭才決定的。(P.267)


太多了!標籤貼得滿滿滿~這還是篩選掉一些的份量而已😵‍💫



五星推薦/喜愛指數:⭐️⭐️⭐️⭐️

作者擅長利用故事將她的想法一起做解釋,只可惜她單就的在陳述想法時,會讓我比較難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敘述不夠清楚,或可能是我慧根不夠🥹沒什麼經歷經驗)

但這次看是有收穫一些東西,其他的因為還沒有很理解所以並還沒有吸收的感覺,我認為很值得再多看幾次,會收藏的一本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之然的沙龍
51會員
91內容數
這裡記錄著一些日常、閱讀筆記、觀察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業好了沒】EP167 從植物景觀看出一座城市的脈絡,融入生活與環境之美!feat. 見山見石設計公司 范硯平
Thumbnail
【創業好了沒】EP167 從植物景觀看出一座城市的脈絡,融入生活與環境之美!feat. 見山見石設計公司 范硯平
Thumbnail
森林環境教育和園藝治療雖然看似無關,但實際上可以相互借鏡參考。森林環境教育著重於森林樹木的認識和生態環境的重視,而園藝治療則以植物推動參與者的福祉效益。推廣者和講師的角色關鍵,必須明確教案目標,僅在不失去原本意義下互相借鏡。歡迎對生態保育、環境教育、森林樹木有興趣的朋友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森林環境教育和園藝治療雖然看似無關,但實際上可以相互借鏡參考。森林環境教育著重於森林樹木的認識和生態環境的重視,而園藝治療則以植物推動參與者的福祉效益。推廣者和講師的角色關鍵,必須明確教案目標,僅在不失去原本意義下互相借鏡。歡迎對生態保育、環境教育、森林樹木有興趣的朋友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走進一座森林 我靜默地深呼吸 良久 我才緩緩地吐出氣來 悠悠地纏綿了一整個世紀 眼前 走進一座森林 一座充滿奇異地無法想像的森林 在其中岔滿了古木的參天 刻滿情人們的天誓地諾 心無旁騖地 唸起一則則愛情的故事 那一則不忍足睹的往事 這我才有點明白 我已迷失在此中─愛情森林
Thumbnail
走進一座森林 我靜默地深呼吸 良久 我才緩緩地吐出氣來 悠悠地纏綿了一整個世紀 眼前 走進一座森林 一座充滿奇異地無法想像的森林 在其中岔滿了古木的參天 刻滿情人們的天誓地諾 心無旁騖地 唸起一則則愛情的故事 那一則不忍足睹的往事 這我才有點明白 我已迷失在此中─愛情森林
Thumbnail
通過探索自然生活,我重新認識到生活的質量不僅僅關乎身體,也與心靈平衡和大自然和諧共處有關。從引入植物到家中到定期到公園散步,我感受到自然中的寧靜對心境的積極影響。
Thumbnail
通過探索自然生活,我重新認識到生活的質量不僅僅關乎身體,也與心靈平衡和大自然和諧共處有關。從引入植物到家中到定期到公園散步,我感受到自然中的寧靜對心境的積極影響。
Thumbnail
走進一座森林 我靜默地深呼吸 良久 我才緩緩地吐出氣來 悠悠地纏綿了一整個世紀 眼前 走進一座森林 一座充滿奇異地無法想像的森林 在其中岔滿了古木的參天 刻滿情人們的天誓地諾 心無旁騖地 唸起一則則愛情的故事 那一則不忍足睹的往事 這我才有點明白 我已迷失在此中─愛情森林
Thumbnail
走進一座森林 我靜默地深呼吸 良久 我才緩緩地吐出氣來 悠悠地纏綿了一整個世紀 眼前 走進一座森林 一座充滿奇異地無法想像的森林 在其中岔滿了古木的參天 刻滿情人們的天誓地諾 心無旁騖地 唸起一則則愛情的故事 那一則不忍足睹的往事 這我才有點明白 我已迷失在此中─愛情森林
Thumbnail
你想,這貧瘠的荒地 不可能會迎來蝴蝶的
Thumbnail
你想,這貧瘠的荒地 不可能會迎來蝴蝶的
Thumbnail
已經剝落的柵欄 陽光直接進入旁邊的小路 沿着碎石走會發現小屋 附近還有很多噴水池 其他擁有生命的一切啊 悄悄呼喚着遠古的愛意 如今顯得成熟優雅的人 故意穿着深色的斗篷 別人還誤解那翅膀的存在 生長在這邊的森林 傳說似乎都被拆解着絲線 危機只是來自虛幻的想像 加添了顫抖
Thumbnail
已經剝落的柵欄 陽光直接進入旁邊的小路 沿着碎石走會發現小屋 附近還有很多噴水池 其他擁有生命的一切啊 悄悄呼喚着遠古的愛意 如今顯得成熟優雅的人 故意穿着深色的斗篷 別人還誤解那翅膀的存在 生長在這邊的森林 傳說似乎都被拆解着絲線 危機只是來自虛幻的想像 加添了顫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