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太渴望活著。
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想體驗真正的”Living in life“是什麼滋味。
就如同他的偶像Avicii所說:
”One day you will leave this world behind, so live a life you will remember.”
悠太的父母無法理解兒子為何整天聽那些讓人煩躁的音樂,更沒想過這背後代表的意涵,他們只不斷告誡悠太要繼續把成績顧好。幸好,悠太的成績不錯,在學校能夠保持中上的水準,但最近他拉了一群人成立「音樂研究社」,心思似乎又逐漸背離父母所期望的道路,他們雖然知道悠太並不是所謂的叛逆少年,但對小孩下達指令總比和他們溝通還要來得輕鬆。
在重低音一頂一撞的世界,悠太活著,他的心跳聲、步伐甚至是血液流動的速度,都隨著節拍舞動,空氣中漂流的氣息,都化作音符,在他腦中滋養著,逃避著。相較之下,教科書上的文字對於悠太來說,就像是僵化的校歌,簡單、易懂、好掌握,但學生們總不屑唱出那些彆扭的歌詞。
其實參加「音樂研究社」的同學們,都無法像悠太一樣真正理解音樂的迷人之處,他們只是想跟著悠太,因為他酷、人又好相處,還會在考試時幫他們作弊拿高分,長久下來,他們經常稱悠太為「哥」。其實悠太根本沒去想過為什麼會有這種突如其來的綽號,他只想要可以有個合理的地方玩音樂,不然他總得翹掉家政社的社團課,被抓到之後又要被臭罵一頓了。
這一天,悠太回到家,推開房間門發現桌上放著他偷藏起來的Avicii專輯,「完了。」他心想,悠太躡手躡腳的走到客廳,發現燈是暗的,父母還沒回到家,「怎麼會?他們發現了?會罵我嗎?」各種不同的聲音湧進他的腦中,他失去他的節奏感了。
那股麻痺感從腳底蜿蜒而上,上一次有這樣的感覺還是在他偷溜出門去俱樂部的時候,父母親其實不清楚悠太去哪,只聞到他身上屬於夜生活的菸味,那是一種屬於自由的味道。是阿,自由,這是悠太從未在家中獲得到的東西,畢竟他和父母的話題從來就只有那一堆古板的文字,那些破文字。
「我和你爸會晚點回去,你早點睡。」
悠太已經盯著這則訊息五分鐘了,但他似乎沒有認知到,其實悠太也不曉得這種恐懼感從何而來,或許是從小聽到的皮鞭聲激起應激反應,也有可能是他知道現在是升學階段,父母親會有的憤怒情緒可能無法和之前比擬,或許吧,反正這些都不是他想要去思考的事。
等到他走到學校樓頂,已經是兩個小時之後的事了,這是社團的秘密基地,悠太總喜歡在上面摸著唱盤,享受每個爭先恐後衝出來的聲浪,他就像躺在音波上,得到另外一種記憶。但這次他沒有把音樂用具搬上,反而是一直俯瞰著底下的草坪,或許他其實是有意識的。悠太經常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緒,但耳鳴時總能夠感覺到心臟在跳,所以透過音樂讓自己「活著」,就像他此刻正在感受黑暗、感受微風一樣。
悠太知道,他能夠為自己爭辯什麼,但對於沒有在同個頻率上的音符,去爭辯它的優美與否本身就是假議題。所以他倦了,怠於處理那些假面的應對進退,那些總不在同一種曲風的家庭關懷,但他不想長大,悠太知道問題不是出在軀殼、出在社會身份,而是那種束縛感,一種擺脫不掉的宿命感,背著兩具屍體在肩上的錯覺。
好重,重到他失去重心,微風突然急轉成音波在耳邊划過,悠太覺得自己的身體變得好輕,輕到他可以清楚的看清每一個心跳聲、每一個節拍,這次他的心臟真正和低音鼓同個頻率了。悠太笑了,他發自內心的微笑,畢竟那是屬於他最喜歡的曲子。
更何況這一刻他擁有自己,擁有Avicii的靈魂,或許他會活下去的。
「啪——」一聲重響落在磁磚地板上,好像有什麼東西掉下來了。
或許,悠太渴望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