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估值撐得住嗎?Cramer狠批汽車業務「已崩潰」!10大核心數據解析 TSLA 轉型關鍵時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2025 年 4 月,知名財經評論員 Jim Cramer 毫不留情地指出,特斯拉(Tesla)的汽車業務已經「崩潰」,並批評其目前的估值「完全站不住腳」。作為全球最受關注的股票之一,這樣的評論引發了廣泛爭論。對於投資人而言,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市場情緒,而是該如何理性分析特斯拉當前所處的位置:是核心業務正快速下滑,還是公司正在進行深層的策略轉型?本文將透過十大關鍵問題,一一拆解特斯拉當前的基本面與未來潛力。

首先,我們必須檢視 Cramer 所謂「崩潰」的論點是否成立。根據特斯拉最新財報,2025 年第一季交車數為 38.4 萬輛,年減 9%,低於市場預期。中國市場需求放緩,加上歐洲電動車競爭激烈,導致柏林與上海超級工廠產能利用率不足。雖然這些數字顯示業績明顯放緩,但用「崩潰」來形容或許誇張,實際上更接近成長停滯與市場成熟的階段性調整。

從估值面來看,特斯拉目前的本益比為 56 倍,低於過去五年平均的 83 倍,但仍遠高於傳統車廠如福特(8 倍)與通用(7 倍),甚至高於蘋果(27 倍)等大型科技股。這意味著市場依舊對特斯拉未來的長期成長性抱持信心,不僅將其視為車廠,更是技術與平台企業。但這樣的估值溢價,是否還合理,值得重新評估。

觀察交車與產能趨勢,2024 年全年特斯拉交車數為 178 萬輛,與 2023 年基本持平,成長停滯已成事實。同時,毛利率持續下滑,2024 年第四季毛利率僅為 16.2%,遠低於前一年同期的 23.8%,反映出降價壓力與原物料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這些數據佐證特斯拉目前面臨營運效率與獲利能力的雙重挑戰。

外部因素也對特斯拉構成壓力。美國與歐盟重新對中國製電動車零組件徵收關稅,加上全球供應鏈瓶頸未解,皆讓特斯拉在生產成本與價格策略上更加吃力。此外,鋰、鎳等電池原料價格至 2025 年初依然居高不下,拖慢成本結構改善的速度。

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特斯拉在中國遭遇來自比亞迪、蔚來等在地品牌強勢夾擊,價格與功能上皆不具明顯優勢。在歐洲,柏林工廠產能提升雖有進展,但法規與在地品牌忠誠度仍是阻力。反觀北美市場仍為其主要營收來源,但成長趨緩的趨勢同樣顯著。整體而言,特斯拉在全球布局上正面臨區域性的不均衡壓力。

競爭環境方面,特斯拉領先地位正在被快速拉近。福特的 Mach-E 與 F-150 Lightning 持續擴大市占,通用則已承諾至 2026 年投資 350 億美元進行全面電動化轉型。此外,新創如 Rivian、Lucid 及中國品牌 XPeng 不斷推出新產品與創新技術,讓特斯拉的技術優勢面臨實質挑戰。

除了汽車業務,特斯拉的能源部門提供部分支撐。Megapack 儲能與太陽能業務在 2025 年第一季年增 32%,貢獻營收約 12 億美元,占總體營收的 8%。該部門毛利穩定且具備可擴展性,為長線投資人提供一定程度的風險對沖。然而,AI 與人形機器人(Optimus)等研發項目仍處於早期階段,短期內難以實現獲利。

財報顯示壓力仍在累積。2025 年第一季總營收為 213 億美元,年增僅 3%,淨利潤為 18.9 億美元,年減 24%。自由現金流從去年同期的 19 億美元驟降至 6.5 億美元,顯示營運效率明顯下滑。不過,研發支出仍持續增長至 14 億美元,表明特斯拉仍在為長期競爭力進行佈局。

市場共識正在調整。摩根士丹利將特斯拉目標價下調至 210 美元,主因為需求能見度下降與能源業務放量較慢。相對地,ARK Invest 仍維持 2,000 美元的超長線目標價,寄望於自駕與機器人計程車潛力,但這些假設基礎仍具高度不確定性。市場普遍將 2025 年 EPS 預估由年初的 6.20 美元下修至 4.95 美元,反映市場預期轉趨保守。

最後,領導層與策略方向仍是關鍵變數。Elon Musk 身兼特斯拉與 SpaceX 執行長,其多線發展策略與對外溝通風格長期造成市場分歧:一方面他持續推動創新與產品藍圖,另一方面也帶來股價與市場情緒的波動。投資人應更加關注其執行節奏與資源配置策略,特別是在資本市場更重視現金流與效率的當下。

總結而言,Cramer 所謂「崩潰」雖過於誇張,但特斯拉核心汽車業務的確正處於成長停滯與盈利壓縮的十字路口。估值依然遠高於產業平均,財報數據顯示轉型中的陣痛,但公司多元化的業務架構、品牌力與長期研發投入仍具備中長期競爭優勢。對專業投資人而言,真正的關鍵是如何在波動與修正中辨識價值拐點,並根據基本面與未來競爭態勢,做出更具策略性的資金配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美股 101
119會員
1.3K內容數
✨歡迎來到【美股 101】頻道!✨ 這裡是投資者的專屬地帶!我們每日提供美股資訊、最新市場趨勢解析,讓你掌握市場脈動,贏在起跑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電動車巨頭,並在近期重新把自己定位成 AI 公司的特斯拉,正式對外報告了眾所矚目的 2024 第二季的財報。基本上,這份財報在營收方面打敗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但在獲利方面則略遜於預期。不過,由於過去一個月,特斯拉的股價已經強勢上漲,實際上的市場預期可能更高,導致於盤後股價出現了不小幅度的下跌....
Thumbnail
電動車巨頭,並在近期重新把自己定位成 AI 公司的特斯拉,正式對外報告了眾所矚目的 2024 第二季的財報。基本上,這份財報在營收方面打敗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但在獲利方面則略遜於預期。不過,由於過去一個月,特斯拉的股價已經強勢上漲,實際上的市場預期可能更高,導致於盤後股價出現了不小幅度的下跌....
Thumbnail
特斯拉第一季度的營收年減9%至213億,股價上漲反映市場對未來發展潛力的樂觀預期。特斯拉將重點放在FSD技術的進步上,預示未來營收將更依賴軟體服務。從財報中可以看到特斯拉的韌性,並著眼於未來發展,包括平價車款提前發布等戰略佈局。
Thumbnail
特斯拉第一季度的營收年減9%至213億,股價上漲反映市場對未來發展潛力的樂觀預期。特斯拉將重點放在FSD技術的進步上,預示未來營收將更依賴軟體服務。從財報中可以看到特斯拉的韌性,並著眼於未來發展,包括平價車款提前發布等戰略佈局。
Thumbnail
特斯拉(TSLA)在 公布了 1Q24 財報,財報後雖在那斯達克大跌1%的逆風市場下大漲12%,到底說了什麼事情讓市場驚喜呢 在開始之前,先看看我在4月3日特斯拉公布第一季時的論述,在這次財報上是否能延續我的論述呢
Thumbnail
特斯拉(TSLA)在 公布了 1Q24 財報,財報後雖在那斯達克大跌1%的逆風市場下大漲12%,到底說了什麼事情讓市場驚喜呢 在開始之前,先看看我在4月3日特斯拉公布第一季時的論述,在這次財報上是否能延續我的論述呢
Thumbnail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Tesla,在近期的風風雨雨之下,正式發布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而由於特斯拉早先已經公布了第一季的交車數字,外界對於實質成績單已經掌握了八九成了,所以就財報本身,大致上沒有跟外界調整後的預期落差太大。不過,在財報公布後的盤後,特斯拉股價卻出現了大漲......
Thumbnail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Tesla,在近期的風風雨雨之下,正式發布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而由於特斯拉早先已經公布了第一季的交車數字,外界對於實質成績單已經掌握了八九成了,所以就財報本身,大致上沒有跟外界調整後的預期落差太大。不過,在財報公布後的盤後,特斯拉股價卻出現了大漲......
Thumbnail
這陣子特斯拉從股價大跌、再陷產能地獄,乃至大陸電車市場內卷、Cybertruck 出問題,沒件好事。如此利空情境之際,我們從核心視角出發,檢視最新季度財報(1Q24),看看特斯拉的未來,究竟是仍值期待,還是不期不待。 底層思
Thumbnail
這陣子特斯拉從股價大跌、再陷產能地獄,乃至大陸電車市場內卷、Cybertruck 出問題,沒件好事。如此利空情境之際,我們從核心視角出發,檢視最新季度財報(1Q24),看看特斯拉的未來,究竟是仍值期待,還是不期不待。 底層思
Thumbnail
來自特斯拉的一季度完美風暴已經來臨,股票價格下滑、車輛價格調整以及疲軟的需求等問題霧煞煞。然而,這家矽谷巨頭仍繼續在市場中佔有重要性,並預計在未來擴展其業務版圖,讓我們深入剖析其 2024 年第一季業績報告,形象地描繪出特斯拉目前然狀況以及未來趨勢
Thumbnail
來自特斯拉的一季度完美風暴已經來臨,股票價格下滑、車輛價格調整以及疲軟的需求等問題霧煞煞。然而,這家矽谷巨頭仍繼續在市場中佔有重要性,並預計在未來擴展其業務版圖,讓我們深入剖析其 2024 年第一季業績報告,形象地描繪出特斯拉目前然狀況以及未來趨勢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間,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似乎從一個超級被追捧的明日之星,跌落到一個人人喊打的沒料企業。這基本上可以從特斯拉 TSLA 的股價看出......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間,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似乎從一個超級被追捧的明日之星,跌落到一個人人喊打的沒料企業。這基本上可以從特斯拉 TSLA 的股價看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