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吸收微塑膠,不只是從根,也會從葉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近年來,微塑膠(microplastics, MPs)污染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與食安問題。人們早已知道,海洋生物、昆蟲甚至人體組織中都能找到微塑膠。但你可能沒想過,植物的葉子竟然也會「吸」進空氣中的塑膠粒子!


這篇由中國南開大學與美國麻州大學等機構合作進行的研究,在最近(2025)發表於《Nature》,不只首次在田野環境中證實葉片吸收微塑膠的現象,還找到了吸收的路徑,並比較了葉片與根部的貢獻程度。


過去已經有不少研究發現,植物的根部會吸收微塑膠;但是,這些研究幾乎都是將微塑膠混入土壤或以微塑膠懸浮液浸泡植物,且含量通常不低。因此,一直有質疑的聲音。在這篇研究中,他們走出實驗室,到都市的各地去採集植物,同時也採集這些地點的空氣懸浮粒子(TSP)與環境粉塵。


當然,真實的環境的複雜度比較高,不過研究團隊聚焦於兩種最常見的塑膠:  存在於寶特瓶、衣料纖維裡的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保麗龍、泡殼包裝最常用的 PS(聚苯乙烯)。  


他們分別在天津市的五個地點進行實地採樣,包括滌綸工廠(PET污染源)、垃圾掩埋場(PS污染源)、市區公園與大學校園。他們採集了12種行道樹與9種蔬菜的葉片與根部,並同時收集空氣懸浮粒子(TSP)與環境粉塵。


經過清洗、萃取與質譜分析,他們發現幾乎所有葉片中都可檢出PET與PS微粒。而且,在污染越嚴重的區域的植物葉片,塑膠濃度越高;另外,葉齡越長,塑膠濃度也越高。這個發現意味著,植物的確有吸收微塑膠的能力


另外,露天種植蔬菜的微塑膠含量,平均約為溫室蔬菜的 3~6 倍,最高甚至達 6 倍以上。PET大約可達3~6倍,PS則可達5~6倍。感覺PS好像比較容易吸收,不過考慮到這兩種顆粒的大小不一定相等,所以也不能就這樣下結論。


另外,研究團隊也發現,這些粒子並非僅僅殘留在表面,而是進入葉片內部,包括葉肉細胞間隙與葉毛中,還可沿著葉脈運輸到維管束。


也就是說,他們第一次證實了,在自然狀況下植物的確會吸收微塑膠,且會隨著維管束運輸到其他地方。為了釐清植物運輸微塑膠的機制,研究團隊也進行了一些實驗,來觀察氣孔開與關(加入離層酸ABA)對吸收效率的影響;另外,他們還進行了根部暴露實驗來與葉片進行比較。


結果他們發現:葉片對微塑膠的吸收能力遠遠大於根部,即使讓植物根部接觸含塑膠土壤或營養液五天,葉片中還是幾乎偵測不到微塑膠。這個結果意味著,根部吸收的微塑膠並沒有被運輸到地上部位。


所以,下一個問題是:植物是怎麼吸進微塑膠的?


研究團隊以玉米做為模式植物,進一步利用超光譜影像(HSI)、共軛焦顯微鏡與雷射電漿質譜(LA-ICP-MS)觀察塑膠微粒的分布。他們確認了氣孔(stomata)是塑膠進入葉片的主要通道。當他們以離層酸(ABA)處理植物,造成氣孔關閉時,微塑膠的吸收量就下降了大約7.5倍。


以影像觀察發現,質外體路徑(apoplastic pathway) 是微塑膠的主要移動路徑,而使用超光譜影像(HSI)與共軛焦顯微鏡拍攝時,他們觀察到 PS 與 PET 粒子集中分布於葉毛部位,且在「尖端」多於基部。也就是說,這些塑膠顆粒不只是隨著蒸散被動滯留,而是有可能以主動運輸方式向葉毛移動的傾向。雖然PET 與 PS 在其他葉組織(如葉肉與細胞間隙)也有分布,但葉毛內的累積更集中、持久。


先前的研究曾有人發現,葉毛會累積重金屬顆粒與污染物;而某些植物(如豆科)葉毛中會集中毒性代謝產物或外來物質,因此,研究團隊認為,葉毛可能是植物用來局部儲存或「隔離」外來顆粒與毒性物質的結構,類似「沉積池」或「垃圾站」,而在微塑膠的吸收上,可能也發揮了類似的功能。


此外,他們還發現葉片生理特性會影響吸收效率。例如,氣孔導度(Gs,即氣孔的開放程度)、光合作用速率(Pn)、蒸散速率(Tr)與內部二氧化碳濃度(Ci)都與葉片內PET濃度呈正相關。


過去的研究發現,帶正電的微塑膠粒子不容易被植物吸收。這是因為植物細胞壁通常帶負電,會排斥正電粒子。


那麼,他們是否有研究這部分呢?答案是,雖然沒有特別研究這部分,不過他們使用的PET與PS奈米粒子都是未修飾的裸粒子。依據材料特性與水中行為,推測應該是帶弱負電或接近中性。


最後,葉片吸收塑膠可以吸收到怎樣的程度呢?他們在九種常見葉菜中發現微塑膠的濃度範圍,可以從每公克乾重數百到數千奈克(ng/g DW)不等。


雖然從這些濃度還無法直接推論對人體的毒性風險,但這項發現提醒我們:葉片暴露途徑是微塑膠進入食物鏈的重要來源,過去的研究讓我們高度關注土壤與水體,反而低估了「空氣→植物葉片→人類」這條路徑。


所以,透過實地採樣,我們瞭解到,不只是根部,植物的葉片也會吸收微塑膠。另外,雖然根部會吸收,但似乎不會運輸到葉片?最後,葉毛(trichome)等微觀結構的角色正在被重新認識,可能具「解毒」與/或「濾附」的功能。


我們為了生活方便所發明的塑膠,因為人類的漫不經心,已經混入了我們的食物,逐漸進入我們的系統。下次,在超商、超市、菜市場索取塑膠袋時,希望你會想到這(些)研究,停止索取(購買)塑膠袋!可不要只是說:我要開始吃溫室蔬菜了!


參考文獻:

Luo, Z., Lu, K., Xu, C., Yang, J., Su, L., Zhang, Y., Liu, S., Zhang, S., Zhao, Y., Liu, G., Mao, Y., Liang, X., Xia, Y., Wang, Y., Lin, Z., Fan, Z., & Zhang, Z. (2025). Leaf absorption contributes to accumul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plants. Nature, 625(8002), 767–77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831-4


avatar-img
173會員
549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老一輩的臺灣人很常說自己是番薯,這其實有蠻多種說法。綜合一下,大概就是因為想要有所區別,所以也不知為何就選了番薯了。 番薯是少見的旋花科農作物(另外一種旋花科農作物是甕菜),生命力非常的強韌。番薯這個不折不扣的「外國人」,到臺灣以後如何呢?
你會信任這樣的數據嗎? 假如你發現,某國的器官捐贈人數每年的增幅都剛好完美地符合 y = ax² 這條數學曲線(像高中數學課本裡的拋物線),你會怎麼想? 許多研究都發現,當資料太過「整齊」,它就很可能是人造的。來看看吧!
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進行光合作用,對植物或藍綠菌來說是好事嗎?其實,光太強反而可能造成傷害,尤其是對葉綠體或藍綠菌細胞內負責光合作用的類囊體膜與光系統。這篇研究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保護機制:藍綠菌會啟動一種特殊的脂質分解酶,幫助它們適應過強的光線。 怎麼做到的呢?來看看!
老一輩的臺灣人很常說自己是番薯,這其實有蠻多種說法。綜合一下,大概就是因為想要有所區別,所以也不知為何就選了番薯了。 番薯是少見的旋花科農作物(另外一種旋花科農作物是甕菜),生命力非常的強韌。番薯這個不折不扣的「外國人」,到臺灣以後如何呢?
你會信任這樣的數據嗎? 假如你發現,某國的器官捐贈人數每年的增幅都剛好完美地符合 y = ax² 這條數學曲線(像高中數學課本裡的拋物線),你會怎麼想? 許多研究都發現,當資料太過「整齊」,它就很可能是人造的。來看看吧!
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進行光合作用,對植物或藍綠菌來說是好事嗎?其實,光太強反而可能造成傷害,尤其是對葉綠體或藍綠菌細胞內負責光合作用的類囊體膜與光系統。這篇研究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保護機制:藍綠菌會啟動一種特殊的脂質分解酶,幫助它們適應過強的光線。 怎麼做到的呢?來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北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稿 2024年7月24日)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生活在樹皮中的微生物能從大氣中吸收溫室氣體,這使得樹木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作用,比科學家先前想像的更加重要。 當研究發現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劇超過預期時,這項新發現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只要他們願意採取必
Thumbnail
生物可降解材料作為綠色替代方案,展現出了廣泛的應用潛力和環保價值。本文介紹了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特點和應用,並分享其在紡織品等方面的應用案例,推廣綠色生活和消費觀念。最後,呼籲傳統金屬加工產業使用植物性切削液,共同守護自然與家園。
Thumbnail
我們一直都認為在都市中種樹好處多多,可以讓空氣變得清新、讓人們心情愉快;卻沒想到,植物釋放出來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會造成空氣污染?! 怎麼會這樣?
Thumbnail
本文分析傳統石化產品的環境危害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並提出推廣使用植物性切削液的好處。植物性切削液具有減少碳足跡、降低汙染和改善工作環境等優點,是推動生態永續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根據塑膠工業發展中心調查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DEHP和DBP比較其他國家來得高。 台北醫學大學也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含量高於許多先進國家2至7倍。 而且廣泛的使用塑膠製品,對於環境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六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塑膠」! 地球環保議題,塑膠究竟造成了什麼環境問題?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綠潔塑™,一種創新的生物分解塑料,旨在解決傳統塑料製品對環境造成的長期污染問題。我們利用最先進的生物科技,從天然可再生資源中提取原料,製成對人類和自然都友好的塑料替代品。
Thumbnail
第一節 一、看封面想一想: 主角是誰?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 二、看圖說故事。 三、討論     1. 塑膠怎麼來的?     2. 這些東西怎麼到海裡?     3. 什麼是生物降解?     4. 塑膠對生物造成什麼影響?     4. 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 四、介紹綠生活理
Thumbnail
前言: 現在不管是在夜市吃東西,還是在商場買任何商品,都會需要塑膠包裝,8550億個塑膠小包裝,這些很難回收的材料,會對地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現在有一種趨勢很多店家會開始拒絕提供包裝服務,接下來我會帶著你們看看兩個店家推出了哪些減塑方案。 舉例 德國漢堡無包裝商店 UNVERPACKT EI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北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稿 2024年7月24日)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生活在樹皮中的微生物能從大氣中吸收溫室氣體,這使得樹木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作用,比科學家先前想像的更加重要。 當研究發現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劇超過預期時,這項新發現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只要他們願意採取必
Thumbnail
生物可降解材料作為綠色替代方案,展現出了廣泛的應用潛力和環保價值。本文介紹了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特點和應用,並分享其在紡織品等方面的應用案例,推廣綠色生活和消費觀念。最後,呼籲傳統金屬加工產業使用植物性切削液,共同守護自然與家園。
Thumbnail
我們一直都認為在都市中種樹好處多多,可以讓空氣變得清新、讓人們心情愉快;卻沒想到,植物釋放出來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會造成空氣污染?! 怎麼會這樣?
Thumbnail
本文分析傳統石化產品的環境危害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並提出推廣使用植物性切削液的好處。植物性切削液具有減少碳足跡、降低汙染和改善工作環境等優點,是推動生態永續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根據塑膠工業發展中心調查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DEHP和DBP比較其他國家來得高。 台北醫學大學也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含量高於許多先進國家2至7倍。 而且廣泛的使用塑膠製品,對於環境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六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塑膠」! 地球環保議題,塑膠究竟造成了什麼環境問題?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綠潔塑™,一種創新的生物分解塑料,旨在解決傳統塑料製品對環境造成的長期污染問題。我們利用最先進的生物科技,從天然可再生資源中提取原料,製成對人類和自然都友好的塑料替代品。
Thumbnail
第一節 一、看封面想一想: 主角是誰?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 二、看圖說故事。 三、討論     1. 塑膠怎麼來的?     2. 這些東西怎麼到海裡?     3. 什麼是生物降解?     4. 塑膠對生物造成什麼影響?     4. 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 四、介紹綠生活理
Thumbnail
前言: 現在不管是在夜市吃東西,還是在商場買任何商品,都會需要塑膠包裝,8550億個塑膠小包裝,這些很難回收的材料,會對地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現在有一種趨勢很多店家會開始拒絕提供包裝服務,接下來我會帶著你們看看兩個店家推出了哪些減塑方案。 舉例 德國漢堡無包裝商店 UNVERPACKT 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