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履歷、AI管理、綠色品牌,MIT製造的下一個進化形態
開場故事|MIT自行車,不再只是「好騎」這麼簡單
未來,你去歐洲或日本騎車店,買一台來自台灣的自行車,可能會發生這樣的場景——

銷售人員遞上iPad,掃一下車架上的QR code,螢幕立刻跳出:
- 這台車用了多少再生能源生產
- 鋁材來自哪個國家
- 碳排放總量是多少
- 有沒有第三方碳排驗證
- 使用者還可以查它未來報廢後的回收路徑
這就是2030年的MIT自行車。
一台低碳、可溯源、科技感十足的永續產品。
因為,在全球CBAM、ESG、綠色消費風潮交會之下,MIT製造不進化,就等著被邊緣化。
關鍵1:碳履歷,將成為產品新護照
未來的MIT自行車,不會只寫「Made in Taiwan」,還會多一行「Carbon Footprint Verified」。

2025年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愛地球宣言
這不只是市場行銷,而是國際貿易的最低入場券。
BAS已經設定目標:
- 2025年 → 50% MIT自行車完成碳履歷
- 2030年 → 100% 全面揭露
甚至,未來整車、零組件、甚至配件,都要逐層揭露碳排來源。
歐盟、迪卡儂、Trek 等品牌,已經默默把這變成採購標準。
關鍵2:AI與數位碳管理,變成MIT的基本配備
手動Excel做碳盤查?太慢。
MIT自行車產業,正在進入「智慧減碳時代」。
BAS輔導的中小企業,已經開始導入:
- 碳排數據即時監控系統
- 智慧能源管理
- AI預測排碳熱點
- 自動生成CBAM報表
- 數位碳足跡平台上鏈存證
MIT不只是硬體王國,更是數據治理的玩家。
2030年,沒有AI碳管理系統的供應商,根本沒資格進入國際鏈。
關鍵3:MIT品牌,進化為「低碳精品」
你知道嗎?全球最會賣自行車的品牌,正在偷偷變成環保科技品牌。

BAS理事長(巨大董事長)帶領自行車向前衝
巨大喊出2030年目標:
- 生產用電100%綠電
- 碳足跡全面揭露
- 歐洲在地生產佈局擴大
美利達也宣布:
- 單車減碳40公斤/台(約25%)
- 臺灣總部預備碳中和
- 使用回收鋁與綠色材料開發新產品
未來MIT自行車的核心競爭力,已經不是「做得好」而是「排得低」、「算得準」、「減得快」。
關鍵4:MIT供應鏈,變成國際減碳顧問
最有趣的事情是:
當台灣的自行車供應鏈,全面進化到數據完整、碳排透明、製程低碳,下一步會是什麼?
→ 幫別的國家或產業做減碳。
因為低碳know-how本身,就是服務。
未來MIT製造,極有可能誕生新的商業模式:
- 供應鏈碳管理顧問
- AI碳平台SaaS
- 綠色製造代工升級
- ESG驗證輔導服務
台灣自行車業,可能不只是賣自行車,而是賣永續製造力。

2025台北自行車展展示BAS成果
總結|MIT自行車,從品牌升級走向產業升級
CBAM是危機,也是MIT轉型的最大舞台。
巨大、美利達只是前鋒,真正強大的,是整條MIT低碳供應鏈背後的集體力量。
2030年的MIT自行車,會是一個全新的存在:
一台車,不只載著騎士的夢想,更載著台灣製造的下一個品牌DNA:
「低碳、透明、科技感、國際級」
下一步思考|低碳戰國誌之後的故事…
如果MIT自行車已經這麼猛,下一個會是誰?
- MIT電動機車?
- MIT運動科技?
- MIT智慧製造?
- MIT戶外用品?
這不是結束,這是新的開始。
延伸閱讀
- 【巨大、美利達的綠色武器】→ 點我閱讀
- 【BAS產業內幕完全解析】→ 點我閱讀
- 【CBAM是什麼?MIT製造為何最危險?】→ 點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