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高昂,澳洲護理人員加薪

生活成本高昂,澳洲護理人員加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這幾年來全球性通膨,物價與房租上漲,中產階級薪資吃緊,在台灣惡化了護理人員出走潮、醫師紛紛轉進自費與醫美。我正好看到「澳洲聯邦政府提供26億澳元給長照護理人員加薪」的新聞,就順手整理一下:這兩三年,澳洲政府為提高護理薪資、留住護理人員,做了什麼努力。

澳洲的聯邦政府做了這些事情:

  • 2022 年,對養老院和居家護理人員提供最高 800 澳元的一次性獎金。
  • 2023 年,聯邦預算投入 113億澳元,為長照部門的護士和看護人員提供15%的歷史性加薪,以提高薪資水準、抵消近年通膨影響​。這相當於每位長照註冊護士年薪增加約 10,000 澳元,​其他長照員工年薪增加約 7,000 澳元。
  • 2022–2023年,聯邦政府推出「長照註冊護士技能與領導獎勵計畫」。該計畫對於在同一長照服務單位連續服務滿6個月或12個月的註冊護士發放獎金,全職護士服務滿12個月可獲 3,700 澳元(滿6個月者則半額)​。另有最多 2,300 澳元的附加獎金。
  • 護理學生實習補助(2024 年預算,2025 年起實施):為減輕護理學生在強制實習期間面臨的經濟壓力,在 2024–25 年度聯邦預算中宣布自 2025 年7月起,對正在進行臨床實習的護理、大眾健康(助產)等學生提供每週 $320 澳元的「實務實習津貼」​。

至於各州政府,我們以昆士蘭州為例:

  • 昆士蘭州在2022年的「護士與助產士公部門協約」,確立了每年一般加薪 4%左右,並加入「生活成本調整(Cost of Living Adjustment, COLA)」條款​。若該年度的通貨膨脹率(CPI)高於約定的加薪幅度,州政府將一次性補薪。
  • 為鼓勵護理專業學生赴偏遠地區實習並減輕其生活開銷,昆州衛生廳自 2024 年1月起實施「偏遠地區護理學生實習生活津貼」。
  • 昆士蘭州於2022年推出「醫療人力吸引計畫」(Workforce Attraction Incentive Scheme),提供跨州或海外引進的醫護人才一次性獎勵。有報導指出,極偏遠地區的醫護高階職位獎勵可高達 70,000 澳元,普通地區註冊護士則約 10,000–20,000 澳元​。
  • 昆士蘭州為新畢業護理人員提供轉入獎金與就業支持計畫。例如在指定年份畢業並進入公立醫院工作的護理畢業生,可獲一次性獎勵金,以協助其職涯起步並應對生活開銷​。昆州公立醫院的護士一直享有部分「薪資包裝」(salary packaging)福利,可用稅前收入支付房租或房貸等開支,實際提高可支配所得,這在高房租時期也成為留任誘因之一。


兩年前的新聞報導,澳洲註冊護士的起薪上限僅為 65,000 澳元,平均年薪也只有略高於 80,000 澳元。現在一澳元約等於20.6台幣,這收入在台灣人來看算高,但還無法在澳洲過好日子。所以持續有數千名護士因為薪資和工作條件問題而發動罷工。這是對「生活成本壓力」的強烈控訴。

澳洲生活壓力之一是房租暴漲。2023年時,房租網站刊登的租金中位數一年內上漲了 11.5%,來到每週 580 澳元

現在每個出租房,可能可以收到兩、三百份申請,三、四十人看房。租房網站鼓勵房客高價搶房。但一般上班族更不想高價買房,即使房租高漲,如果用房價來算投報率,並不划算。

生活成本大增,讓一些人徬徨,要不要投入OnlyFans?澳洲因此興起一波「政府是否可以管制護理人員拍攝OnlyFans」的討論。

也有專家主張:「我們必須迅速考慮拖車住宅(caravans)。美國大約有 6% 的人口住在活動屋社區(mobile home villages),但澳洲不到 1% 的人口住在拖車公園。我們應該把現有拖車地點的數量加倍或三倍,迅速用預製住宅填滿」。

好啦,因為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積極加薪,澳洲的護理人員,絕大多數應該不於要去拍OnlyFans或買露營車、拖車去住公園。看看澳洲的例子,台灣應該如何降低醫護的生活成本,穩定健保醫療體系?而年年調漲的物價,對一般市井小民,也的確會帶來沉重的壓力。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5K會員
531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韓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報導,清楚呈現來自學生與家長的霸凌,讓老師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之一是「放棄專業」,隨他們去了,應對方式之二就是選擇離職,不做最大。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正規的答案,當然是「不可以」。不過,當專業的薪資越來越難負擔「中產生活」,也就不斷會有人挑戰專業倫理。然後現在有一種聲音出現,認為護理人員並不是「有公眾形象、常對社會大眾發言」的人,如果匿名拍攝OnlyFans,沒有理由接受公眾檢視。
韓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報導,清楚呈現來自學生與家長的霸凌,讓老師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之一是「放棄專業」,隨他們去了,應對方式之二就是選擇離職,不做最大。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正規的答案,當然是「不可以」。不過,當專業的薪資越來越難負擔「中產生活」,也就不斷會有人挑戰專業倫理。然後現在有一種聲音出現,認為護理人員並不是「有公眾形象、常對社會大眾發言」的人,如果匿名拍攝OnlyFans,沒有理由接受公眾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