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情見若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情是情執,見就是你有見解,也就是你有你的看法,有你的想法,那就完了。你要問佛菩薩,佛菩薩你對這個事情有什麼看法?他沒有看法。你問他什麼想法?他沒有想法,他比你高明。

 

今天我們最大的麻煩,很難突破的,「我想怎樣,我看怎樣」,你看看這種起心動念,這個言語態度,四相具足,我執、法執具足,讀佛經他怎麼能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是什麼都沒有,那是如來真實義。

 

如果你什麼都不執著,什麼都沒有,你看這個經,一看意思都明白了、都開悟了;你有一點點意思在裡面,佛來給你講,你都不會開悟。不要說是人講,羅漢講、菩薩講,佛來講都沒有用。什麼原因?因為你有障礙,這就是業障,深重的業障。

 

我們在這個會上,常常用惠能法師做比喻,惠能法師聽經為什麼一聽就開悟?他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他在五祖忍和尚那裡所說的,那個偈子裡頭,「本來無一物」,他那個心裡頭什麼都沒有,所以他才開悟。而神秀跟五祖那麼多年,他沒有辦法開悟就是他有一物,他還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有我執、有法執,所以就不行。

 

經教他都懂,他也會講經說法,也得到一切信徒的擁護。諸位要曉得,他所講的都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都是聽說的、看得的。聽來的、看來的,這種學問叫記問之學。你記得很多,你讀得很多,聽得很多,你記得很多,連孔老夫子都說,不要講佛,「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不是你自己的東西。

 

在中國古代世出世法都要求的是開悟,你自己覺悟了,那是你自己真實的東西。所以悟過來之後,講《金剛經》,他是講他自性的《金剛經》。這個經本是釋迦牟尼佛從自性裡流出來,這個講經開悟的人拿到這個經本的時候,引發他自性的《金剛經》,那個味道不一樣。

 

這些原理原則,佛不吝法,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叫你放下;那你放下,再放下,放下還要放下。「有」放下了,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也要放下;最後,我放下,「放下」還要放下,那就行了,你就心開意解。這個時候就能漸漸恢復到本性,本性盡虛空遍法界。你把你的想放下,心裡頭拉拉雜雜那些相、妄想放下,把執著放下,執著是煩惱。


 

貪瞋痴,中國的文字都在心字部,貪裡頭有心,瞋恚也有心,愚痴也有心,那是執著。分別就是思,心裡頭劃上界限,要不得!打妄想,心裡面就現相,統統要不得!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之後,都沒有了,最後剩下來,剩一個真心;叫你放這個東西。所以情跟見,絕對不是好東西。



◎慧林 部落格:

https://heartlaw.pixnet.net/blog/listall/1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653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04/29
早年我跟章嘉大師學佛,承蒙老人家指導我三年,我學佛的根機是他老人家幫奠定。關於這些疑問,他講得很透徹,他說「佛法知難行易」,不是知易行難。我們現在講知很容易,做很難,那是什麼?你知的不透,你不是真正知道。真正知道,哪有不肯放下?你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頓捨,捨就是放下,把妄想、分別、執著捨
Thumbnail
2025/04/29
早年我跟章嘉大師學佛,承蒙老人家指導我三年,我學佛的根機是他老人家幫奠定。關於這些疑問,他講得很透徹,他說「佛法知難行易」,不是知易行難。我們現在講知很容易,做很難,那是什麼?你知的不透,你不是真正知道。真正知道,哪有不肯放下?你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頓捨,捨就是放下,把妄想、分別、執著捨
Thumbnail
2025/04/28
我們一個聰明人、有智慧的人必須要知道,在我的有限壽命之中我要成就什麼,這個成就什麼你一定要知道,帶得去的。古大德常跟我們說,帶得去的你要多做,帶不去的放下。什麼東西帶不去?財色名食睡帶不去,五欲六塵帶不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帶得去的是什麼?德行帶得去,你所造的業統統帶去了。這業裡頭有善業有惡
Thumbnail
2025/04/28
我們一個聰明人、有智慧的人必須要知道,在我的有限壽命之中我要成就什麼,這個成就什麼你一定要知道,帶得去的。古大德常跟我們說,帶得去的你要多做,帶不去的放下。什麼東西帶不去?財色名食睡帶不去,五欲六塵帶不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帶得去的是什麼?德行帶得去,你所造的業統統帶去了。這業裡頭有善業有惡
Thumbnail
2025/04/27
佛陀成道後第十年,也即佛陀四十五歲那年,佛陀在優陀南國首都一帶行化。在這裡,佛陀遭到一夥流氓的惡罵,這是任何一個聖人都沒有遭受過的辱罵。佛陀,這位偉大的聖者,對於那些對自己惡毒的辱罵者,不但毫無恨意,反而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好兄弟,施予無限的慈愛之心,將其感化,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罪惡之中走了
Thumbnail
2025/04/27
佛陀成道後第十年,也即佛陀四十五歲那年,佛陀在優陀南國首都一帶行化。在這裡,佛陀遭到一夥流氓的惡罵,這是任何一個聖人都沒有遭受過的辱罵。佛陀,這位偉大的聖者,對於那些對自己惡毒的辱罵者,不但毫無恨意,反而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好兄弟,施予無限的慈愛之心,將其感化,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罪惡之中走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