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參加公視主題之夜 show的錄影,和來賓珞亦合照。
珞亦剛好看到我放桌上的書,就說他覺得這本很讚。拍完照之後,有人找他討論近期美國禁 tiktok 的事情,他又再向大家推薦了一次。
讀墨電子書
讀冊新書、二手書
讀冊電子書
比起我過去寫的《製造共識》和《新聞崩壞,何以民主》,我覺得《新聞不死,只是很喘》的敘述親民多了。前兩者有在讀論文的感覺,後者就比較像一般部落格或書籍內容。
新聞對社會有什麼影響?《新聞崩壞,何以民主》
當媒體成為國家宣傳機器:《製造共識》
問過公視的工作人員,可以發布錄製的心得。
今天錄製的題目是《國家通賣無》(台語)主持人是呱吉,另外還有來賓珞亦和賀瓏。
遊戲的最後,呱吉江遊戲中的現象對應到現實。我和另一位忠於自己的公民分數最低,另一位話不多但常常講反話的公民則分數最高。
就好像生活中很多默默做事的人都不會宣揚自己的功績。
在最後一題時,賀瓏說了一句話,大意是會有人惡意揣度,認為你和對方式串通好的。讓我想到最近上班校的稿子。錄製的時候沒機會說。結束後和一位歷史系的公民提到,他覺得沒講很可惜,所以來分享一下。
王導是東晉名相,輔佐瑯琊王司馬睿稱帝,後者稱其為「仲父」,還有「江左夷吾」,更有「王與馬,共天下」一說。後來王導的堂兄王敦叛亂,王導帶著家中後輩請罪,司馬睿都原諒他。司馬睿在王敦之亂的那年去世,王導輔佐新帝登基,兩年後王敦因戰敗憤惋而死。歷史上對王導的評價一直都是正向的。
但清末有位憤世嫉俗的文人並不這麼看。李慈銘 51 歲才中進士,家裡變賣田產讓他捐官,並託好友的弟弟送錢到北京,他卻給自己捐了個官,懷才不遇又遇上國家腐敗,更加扭曲他的性格。他認為王導肯定是和王敦商議好,只是事到臨頭苗頭不對,才又支持司馬家族。
做人做事無論再怎麼謹慎,即使自己問心無愧,還是會無端被人貼上標籤。
(閒聊就是隨時想到記下,沒有嚴肅思考探究)
(再次被貼文功能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