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和一位在臉書語言社團中認識的移工朋友訪談。非常謝謝他熱心的協助。
這位朋友來自印尼,本來是學校英文老師,但在疫情期間失業,在去年年中時來到台灣。目前在一間紡織工廠工作,簽的是三年工作約,希望在簽約到期時,可以申請到台灣的碩士。
他來台灣的管道是政府對政府的方式,所以沒有仲介和仲介費。公司也算是友善,所有我在研究議題時,可能會對移工人權或安全造成威脅的因素都沒有出現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
他認為台灣的公共空間非常友善,包含廁所有衛生紙,或是他出門在外,也可以找到祈禱室。
同樣地,我也問到如何知曉自己的權益,或是知悉其它移工的新聞。他的消息來源大都來自 1955 的 Line 官方,以及印尼政府的臉書粉專。他也建議我,如果想接觸印尼移工族群,要多多使用 Instagram 或是 tiktok。
他在台灣的社交活動也大多來自社群,也就是我們認識的語言交換社團。也因為臉書上的推播,知道了one-forty 這樣關注移工的非營利組織,也曾參加過牠們活動。
這個結果還挺符合路透新聞研究所的網路新聞報告,如今新聞來源大多來自網路和社群,在亞洲尤其明顯。
整體趨勢不難看出新聞內容產業的利潤需和平台瓜分。過去四方報也經營許多粉專,為不同國籍的移工服務,最後還是無法持續營運。
網路也是你的主要資訊來源嗎?來看看如何分辨網路內容吧!
你知道怎麼分辨網路內容品質嗎?《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帶你提升閱讀力
對於移工來說,透過社群串聯彼此,官方也利用數位管道讓他們知道自己具備的權益。此外,台灣的公共環境也讓移工感到友善,這也見證了許多相關權益的倡議被聽見、被落實。
我們也透過這位年輕移工的經歷,看到媒體近用讓他有了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