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實現自主富有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

蔡孝祺-avatar-img
發佈於人生哲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傳奇創投創業大師拉維肯的投資智慧與人生哲學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A Guide to Wealth and Happiness

Jorgenson, Eric  2022 天下雜誌

分類:論說--實用 

★★★★★

 

重要字句:


納瓦爾的思考模式:

  • 幾乎對任何事都抱持疑問
  • 從「第一原理」去思考問題的本質
  • 擅長洞察與檢視事情的正反面
  • 不會自欺欺人
  • 時常汰舊換新想法
  • 樂觀開朗
  • 思考全面
  • 思考長遠
  • 不把自己太當一回事


摘要:

 

第一部:關於致富(如何不靠運氣致富?)

創造財富,拿回自主權


追求財富,而不是追求金錢或地位。財富是你睡覺時也能幫你賺錢的資產,而金錢只是用來衡量時間和財富的工具。

 

錢是一種社會信用,能夠用來借貸他人時間。財富才是你想要的東西,是你在睡覺時還能增值、替你賺錢的事業或資產。

 

獨特知識,是你在追求自己真正的興趣和熱愛時獲得的,不是時下最熱門的。

 

獨特知識是種奇特的混合體,結合你與生俱來的特質、獨一無二的成長過程,還有你對這些事的真實回應,並可透過自我學習精進。當你建立與行銷的東西本質上就是你這個人的延伸,也就是「做自己」,就沒有能跟你競爭。想要擺脫競爭陷阱,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自己,找到你知道怎麼做得比別人更好的事,因為你樂在其中,就沒人能跟你競爭。

 

勇於承擔責任,敢於用自己的名義去冒商業風險。日後社會將以權利、資產和槓桿來回報你。

 

為了取得別人給你的槓桿(人力、資本),你必須建立信用。這當然有風險,順利時得到功名,若是失敗就要一肩扛起。在失敗方面,其實沒有太多需要畏懼的事,不要害怕承擔更多責任。

 

生命中所有回報,無論是財富、關係或知識,都來自複利。如果你聲譽卓越,而且持續累積好名聲,人們就會注意到你。性格和名聲都是你可以建立的,你可以藉此抓住機會,在別人眼中可能是運氣。

 

不計較自己的付出,不表示這件事很簡單,其實難得要命,甚至是你要做的最困難的一件事,但也非常值得。

 

99%的努力都是白費的。

 

千萬不要小看那有用的1%所能產生的複利效應,尤其在這個槓桿時代。指出這一點並不是要告訴你,人生有99%的時間都是白費的,所以不必太認真,相反的,我要強調的是,你應該認真思索自己所做的事,你要找到可以全心全意投入的事情(包括學習、建立關係、工作),並且堅持下去。

 

出賣時間不會讓你致富,你必須擁有股權(公司的一部份)才能獲得財務自由。

 

時間還有更大的用處,用來賺錢太浪費了。無論在人生哪個階段,盡可能提高你的獨立性,而不是只看收入。

 

你選擇的工作,要有槓桿可以利用,這樣你才能拿回對時間的掌控權。不要用時間換金錢,要靠心智賺錢。

 

沒有人比你更看重你的時間價值,所以設定一個很高的個人時薪,然後不輕易妥協。做任何決定時,要把時間價值考慮進去。做這件事要花多少時間?

 

認為所有人替另一個人工作是一件正確合理的事,這其實是很階層化的思考模式。現在拜網路之賜,我們又回到了愈來愈多人能夠為自己工作的時代。

 

科技使消費民主化,卻讓生產趨於整合。把一件事做到出類拔萃,那麼全世界都是你的市場。
 想成為卓越高科技公司的一份子,就必須學會銷售或創造。

 

想想看有什麼是這個社會想要,卻還不知道如何獲得的產品或服務。當機會時刻到來,你就可以利用槓桿(你能想到的最大槓桿)發揮自己獨特的技能。槓桿第一種是人力,事實上,我認為是最糟的槓桿。第二種槓桿是資本,資本很容易規模化。第三種槓桿則是全新的槓桿,也是最民主的,那就是零邊際成本的產品或服務,包括書籍、媒體、電影和軟體,其中軟體或許是力量最強大的,不需得到任何人的認可。新型態的槓桿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或許是它們都不需要得到允許。

 

如果你打從心底鄙視財富,財富也會遠離你。

 

跟人做生意時,假如你對他們懷有負面的看法或評價,對方就會感受到。感受他人內心的想法是人類的本能,你必須跳脫比較心態。

 

投入不明智的賽局,就算贏了,也只能得到愚蠢的獎勵。

 

多花時間思考重大決定。年輕時,基本上有三個真正重要的決定:要住哪裡、跟誰在一起、以及要做什麼。不要隨波逐流,也不該把自主權交給別人。除非你很確定,否則不要輕率做出選擇。當然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確定,但至少你要非常肯定。如果你列出一長串的好壞、利弊,卻依然無法決定,那麼答案就是否定的。

 

給年輕得自己一個建議:完全忠於自己!一旦選擇退縮,就表示得在糟糕的關係和工作中消磨好幾年而不是只有短短幾分鐘。

 

如果眼前有兩個選擇,難分高下,那就選短期比較辛苦的那條路,因為這條路會引領你走向長期收益。

 

任何遊戲的贏家都會沉迷其中,即使勝利的邊際效用已經在降低,還是會繼續玩下去。

 

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遊戲串連起來的。一旦你看穿了遊戲,結果如何也就不再重要了。我不再認為有任何最終目標或目的,我只是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過生活。

 

對我來說,退休就是你不再為了想像中的明天犧牲今天。不再為金錢煩惱的退休方法有很多種,一個方法是存很多錢,讓你的被動收入足以應付你花費的速度。另一個方法是把花錢的速度降到零,變成一個無欲無求的僧侶。還有一個方法是做你熱愛的事,樂在其中,錢就不再重要了。

 

世界上沒有快速致富的方法,那只不過是別人在利用你發財。

 

不管為了什麼,吃上牢飯都不值得。避免身敗名裂,也表示跟任何可能危害身體的事保持距離,一定要注意健康。

 

避免愛錢愛到不可自拔,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賺到錢就把生活升級。另一個方法也對我很有幫助:重視自由勝過其他。要是錢害我失去自由(到了某個程度一定會),就不是我想要的。

 

賺錢能做的事就是解決錢的問題。它會移除一些可能阻礙你變快樂的事,但不會讓你變快樂。

 

培養判斷力,改變心智模式


「思考清晰」是比「聰明」更好的讚美。

 

許多人高估了努力與成功的關聯,卻低估了判斷力的重要。

 

思考清晰自然就能展現出權威,不必靠複雜理論。

 

能對小孩解釋清楚的人,往往也是聰明人。他們會從最根本的層面去理解基礎知識。

 

如果行事曆上每天都行程滿檔,你就無法好好思考。

 

感受不是真相,那只是你對現實的判斷。

 

當你做決定時,要避免自我意識、主觀判斷或個人想法太強烈。因為人的「猴腦」會以未經思考的情緒來回應自己認為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但這樣的渴望會蒙蔽你看到的現實。縮小你的自負心,對於事情的結果就不會那麼執著。

 

當我愈希望事情以一定的方式解決,就愈難看清真相。

 

實話實說,而不是以你的身分說話。
 當你做出對自己有利的結論時,應該把標準提高。

 

現在的我幾乎在任何層面上都不再尋求自我認同了,這樣才能避免有太多所謂的「預設立場」。身分和標籤會困住你的思考,阻礙你認清真相。假如你的信念沒有經過審慎思考,而是來自一整套的刻板印象,就得當心了。

 

我強調絕對誠實,因為我想要自由。自由有部分意味著我可以心口合一。

 

你永遠不該欺騙任何人,世上最好騙的人就是你自己。當你對人說謊,你就欺騙了自己。然後你會開始相信自己的謊言,跟現實脫節,走上錯誤的道路。

 

我把絕對誠實跟巴菲特的一個老規矩結合,那就是「具體地稱讚,籠統地批評」。開誠布公,不對任何人隱瞞,但不要粗魯的戳別人的痛點。

 

想成為專家,先學習最聰慧的心智模式。

 

我們的大腦基本上是一部靠記憶預測未來的機器,這是很糟糕的方式,因為這樣的結論太依賴特定情況。你真正想要的是原則,也就是聰明的心智模式。

 

我發現最好的心智模式來自演化論、賽局理論、還有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此外,暢銷書作家及交易員納西姆塔雷伯、美國博學家及開國元勛之一的班傑明富蘭克林也都有極佳的心智模式。

 

沒有實際經驗做為基礎,這些智慧名言就只是一堆引言文字。心智模式不一樣,是引導你回想與提取自身知識與經驗的捷徑。

 

演化論;反演法inversion;複雜理論;個體經濟學和賽局理論;委託─代理問題;複利;基礎數學(算術、機率、統計);黑天鵝;微積分;可否證性

 

讀你愛讀的,直到你愛上閱讀。

 

重點不在於受過教育或沒受過教育,而是喜歡閱讀或不喜歡閱讀。

 

把你學到的知識解是給另一個人聽,在講解過程中,也會迫使你一再重新思考,並且更深入的學習。

 

說到閱讀,打好根基的最佳方式就是牢牢抓住科學和基礎知識(邏輯和數學)。自然科學、個體經濟學也是對思考很重要的根基。另一個方法是讀原典和經典,不要讀某個人塞給你的當代詮釋,糊里糊塗接受書裡的說法。


解決問題時,問題愈古老,解決方法愈古老。如果你想知道如何維持身體健康、保持心靈平靜、建立家庭、以及何種價值觀值得培養等問題,古老的解方也許更好。

 

如果要傳授孩子處事之道,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喜愛閱讀。單純為了自己而讀,享受閱讀的過程,而且要盡可能廣泛閱讀,不要只讀這個社會說對你有益的東西,最終你會找到你感興趣的事物。

 

第二部  關於快樂

學會快樂,欲望少但更好


快樂是一種高度個人化的能力,可以靠學習獲得。

 

快樂的定義會不斷變化,每個人都不同,無法一體適用。對我來說,快樂其實是回到一種「預設狀態」。當你不再總覺得人生好像少了什麼,快樂就在那裏。當你什麼都不缺,你的心智也跟著放空,你的內在就能得到平靜,覺得滿足。

 

快樂是一種可以培養出來的能力。你可以反覆試驗,用增進長期快樂的好習慣來取代積習已久的壞習慣。

 

想在人生中獲得平靜,你就不能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來看周遭一切。

 

一般人都誤以為,快樂跟正向想法和行為有關。然而,我發現每個正向想法中基本上都藏有一個負面想法,那跟負面事物本身大不相同,所有事物都有兩面或兩極。如果說我現在很快樂,那表示我曾經很悲傷;如果我說他很吸引人,那就表示有另一個人並不吸引我。每一個正向想法裡,都有一顆負面想法的種子。當然,反之亦然。

 

這個世界只是把你內心的感受反射回去給你。現實是中立的,不帶任何評判。人出生之後,開始接收一整套的感官經驗和刺激,然後死去。如何詮釋這些事物,完全取決於個人。所以,我說快樂是一種選擇。當你相信它是一種選擇,你就可以開始鍛鍊自己,學會快樂了。

 

當我發現自己在評判別人,我會停下來問自己:我可以換個角度正面詮釋這件事嗎?

 

沒有任何外力會去影響你的情緒,無論你的感覺有多強烈。
我們認為自己是不變的,而世界是可塑的,實際上可塑的是我們,而世界多半是固定不變的。

 

我也漸漸相信所謂的「自我」,真的完全微不足道,這個領悟對我幫助很大。生命就是它呈現出來的樣子,一旦你接受了這點,就沒有理由因為結果不盡如人意而感到不快樂了。

 

我猜想一般人都覺的中立是種淡而無味的存在。不是的,這其實就是小孩的存在狀態,他們真正沉浸在周圍環境和當下時刻,完全不去想若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渴望,情況應該要怎麼樣才對。

 

不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追逐一些愚蠢的欲望,你在這顆星球上的每分每秒都很珍貴。

 

快樂、愛,熱情,都不是你從外在找到的東西,而是你內心做的選擇。
 欲望是你跟自己訂下的契約,在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之前,你不會快樂。

 

你的心智跟身體一樣具有可塑性,記憶和身分認同是過去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包袱,會阻止我們自由自在的活在當下。我們把腦海的聲音視為所有真理的來源,但其實我們內在的一切都是可塑的。

 

所謂焦慮就是一連串不停轉動的思緒,對抗焦慮的方法,不是去對抗它,而是會注意到哪些思緒讓我感到焦慮。然後我會試著釐清:「現在,我是打算繼續這樣想,還是讓心靈平靜?」

 

人有兩段人生,第二段人生開始於當你發現自己只能活一次。

 

真正的贏家或許是能夠完全退出遊戲的人,他們不再投入遊戲,甚至超越了遊戲,懂得自制和自我察覺,不需要依賴外在的任何人事物來壯大自己。

 

現今,我們認為得到平靜的方式,是解決你所有的外在問題。但是,外在問題是無止境的。得到內在平靜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再把問題當作是問題。

 

你對這個世界的所有詮釋、所有記憶都是你一人的。人的一生,從頭到尾都是單人遊戲。

 

我雖然嫉妒有些人,卻無法只挑選擁有我嫉妒的那一小部分。每個人都有他要面對的問題,如果你不願意完全換取那個人的一切,那就沒必要嫉妒他。

 

人生中不管碰到什麼狀況,你都有三種選擇:改變它、接受它,或是擺脫它。最糟糕的是什麼都不做,希望有所改變,卻又不行動,明知改變不了,卻又無法接受。我所謂的接受,就是不論結果如何,都能處之泰然,往往退後一步,更能看清事情的全貌。

 

當你不開心、不快樂的時候,並沒有幫到任何人的忙,只是浪費你在地球上少得不可思議的寶貴時間。

 

拯救自己,五個最重要選擇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如果你不打算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就會有別人來幫你做主。

 

把健康擺第一

 

人生第一要務是保持健康,沒有其他事像健康問題一樣能讓人生瞬間變色。

 

關於運動:每次你跟人推薦所謂的「好習慣」,最常聽到的就是「我沒時間」,但其實他們心裡的想法是「這對我沒那麼重要」。你真正應該問自己的是,這件事對你重不重要,如果這在你心中是第一要務,就應該去做。

 

冥想就是心智的漸歇性斷食。

 

情緒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用來預測當下發生的事對未來有多大影響的生物機制。我發現我有90%的想法都來自恐懼。冥想的好處是,你會認清自己的精神狀態有多麼失控。

 

大腦分心去想的事,有95%都不需要當下解決。

 

打造更好版本的自己

 

你出生在這世上,累積了一連串的感官經驗,然後有一天死去。你想要選擇如何詮釋這些經驗,由你自己決定。

 

習慣就是一切,我們的一切。你需要時間來改掉壞習慣,建立新習慣。

 

當你說「我想要去做這個」的時候,你其實只是再拖延,給自己找藉口。誠實面對自己,當你真的想要改變,才會做出改變。但大多數人其實是不想要改變,因為不想經歷過程的痛苦。你至少要認出、察覺這種心態。

 

迫不及待行動,耐心等待結果。

 

主動學習,才能不斷成長。

 

你應該設定的是系統,而不是目標,不要因為設定了特定目標而自我設限。

 

一般人會受制於所處環境的條件,但聰明人能選擇並重新設計對自己有利的環境。

 

如果有些是你打算以後去做,那就現在做吧。因為有些是現在不做,這輩子都不會做了。

 

不管任何科學,我都會先打好基礎,對基礎知識徹底了解。

 

要在真實世界中生存,具備兩種能力非常重要:一是數學力,另一個是說服力。

 

解放自己受困的靈魂

 

最難的不是做你想做的事,而是知道你想要什麼。

 

若你因為做不到別人對你的期待而讓他們感到受傷,那是他們的問題。除非你和他們達成協議,那麼當你做不到時就是你的問題了。

 

珍惜自己的時間,那是你的全部。這不表示你無時無刻不得閒。只要你做的是你想做的,就不是浪費時間。別花時間取悅他人,別人開不開心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不是你的責任。但如果你快樂,就有可能讓別人快樂。

 

憤怒本身就是一種處罰。

 

關掉不理性「猴腦」,它總是在自言自噢,不斷評判眼前事物,腦中一再重播昨天發生的事,或是想像明天會發生的事,完全脫離當下的現實。

 

人生哲學,成為有智慧的人

 

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有三個可能的答案。

 

答案一:因人而異,你必須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與你認定的問題奮戰。

答案二:生命既沒有意義,也沒有目的。你所做的一切終將消逝。

答案三: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只會增加,這表示宇宙的混亂失序只會與日俱增。到了那天,宇宙就不再有集中的能量,萬物達到能量平衡。

 

我的核心價值觀:誠實(忠於自己,我想的跟我說的一致,才能專注活在當下);不與眼光短淺的人為伍(生命中的收益都來自複利);尊重對等關係;不被憤怒左右。

 

當你尋找好的關係,也多半是在尋找價值觀和你一致的人。

 

我的哲學可以如此總結:一邊以演化論作為一以貫之的原則,因為它解釋了許多有關人類的事;另一邊是佛學,因為在探討人類內在方面,它是最古老且最禁得起時間考驗的精神哲學。

 

有能力理解自身的行動可能產生哪些長期的結果,就是智慧。

 

你永遠不會比現在更美好,而我們再也不會回到這一刻。你每一刻都在死去並重生,要遺忘或記住哪一刻,都取決於你。

 

納瓦爾的推薦讀物

 

無限的開始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

人類大歷史

生物學家Matt Ridley的著作

塔雷伯的著作

費曼的6堂easy物理課

解事者

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

窮查理的普通知識

物理學家Rovelli的著作:七堂簡單物理課

賽局理論

 

生命之書

全然的自由

流浪者之歌

Jed McKenna的著作

Kapil Gupta的著作

奧秘之書

The way to Love (Anthony de Mello)

覺醒的你

沉思錄

塞內卡之道

改變你的心智

醒思錄(李小龍)

先知(紀伯倫)

 

短評:

因為在一如既往看到節錄納瓦爾那段關於嫉妒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借來看。裡面的觀點和言論和我滿契合的,只是有些段落感覺像直接把其他書裡的觀念套進來,但也能看出納瓦爾大量閱讀了各個領域的書籍。

raw-image


avatar-img
蔡孝祺的沙龍
30會員
144內容數
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後,決定開始將每本書整理起來,成立這個部落格強迫自己練習維持寫作的習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孝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傅佩榮莊子經典50講:在生命的轉彎處 傅佩榮  2013 立緒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The Book of Joy: Lasting Happiness in a Changing World 兩位好友(屠圖大主教和達賴喇嘛)的相聚對談,藉由他們的相處和回答問題揭示人們當面對無可避免的憂傷時,該如何從內心獲得喜悅。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全新增修版)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詹姆斯‧歐沃斯, 凱倫‧狄倫 2018 天下文化 用企業管理的理論和策略討論人生的三大問題。
傅佩榮莊子經典50講:在生命的轉彎處 傅佩榮  2013 立緒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The Book of Joy: Lasting Happiness in a Changing World 兩位好友(屠圖大主教和達賴喇嘛)的相聚對談,藉由他們的相處和回答問題揭示人們當面對無可避免的憂傷時,該如何從內心獲得喜悅。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全新增修版)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詹姆斯‧歐沃斯, 凱倫‧狄倫 2018 天下文化 用企業管理的理論和策略討論人生的三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