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
以下是一個結合科學探究與動手實作的「橡皮筋竹筷子槍」實驗設計,包含明確的操縱變因、趣味競賽元素與生活應用,適合中學生或科學社團操作:
實驗主題:竹槍彈射效能大挑戰——探討橡皮筋參數對射程的影響
✦ 核心科學概念:
彈性位能轉換、變因控制、數據分析與優化設計
【實驗設計亮點】
- 低成本易操作:材料取自生活用品
- 階梯式探究:從基礎製作→定量測試→創意改裝
- 競賽趣味性:結合射程賽與精準賽
- 跨領域連結:物理(力學)、數學(數據圖表)、工程(結構優化)
【實驗材料】(每組)

【探究實驗三階段】
🔍 階段一:基礎製作與變因辨識
- 標準竹槍製作(統一規格控制變因)
- 參照經典三腳架結構(附圖解步驟)
- 固定槍身長度(30cm)與扳機觸發機制
- 腦力激盪:小組列出可能影響射程的10個因素
→ 引導歸納:橡皮筋數量、拉伸長度、子彈重量、發射角度...
⚖️ 階段二:操縱變因定量測試(重點實驗)
👉 實驗A:橡皮筋「數量」vs. 射程
- 控制變因:拉伸長度固定(用尺規標記15cm)、子彈統一(2g紙團)、45度發射角
- 操縱變因:橡皮筋數量(1條/2條/3條並聯)
- 數據記錄:每次測量3次取平均,繪製「橡皮筋數-射程」折線圖
- 固定橡皮筋2條,改變拉伸長度(10cm/15cm/20cm)
- 計算「拉伸比」=(拉伸後長度)/(原長度)
- 進階分析:用慢動作影片測量子彈初速度
📊 數據交叉比對
引導問題:「為何橡皮筋超過3條時射程反而下降? 可能涉及什麼物理現象?」
(提示:摩擦力與能量損耗)
🚀 階段三:創意實戰賽
- 任務1:最遠射程挑戰
使用前兩階段數據,自選參數組合射擊 - 任務2:精準打靶賽
設置同心圓靶(不同分數區),加入「發射角度」變因分析 - 工程改良加分:可加裝輔助瞄準器或緩衝結構
【教學引導技巧】
- 對比實驗:讓兩組用極端參數(如1條vs.5條橡皮筋)立刻看到差異
- 失敗設計展示:預先製作過長/結構鬆散的竹槍,討論穩定性需求
- 生活連結:
- 對比弓箭/彈弓設計原理
- 討論橡皮筋老化對彈性的影響(延伸居家測試)
【安全與倫理強調】 🔒
- 嚴格規定子彈必須軟質且禁止對人射擊
- 操作美工刀時示範「推刀遠離身體」手法
- 延伸討論:古代投射武器 vs. 現代安全玩具設計理念
【學習成果評量】
- 科學報告:包含數據圖表與誤差分析
- 口頭發表:解釋最佳參數選擇的物理依據
- 創意評比:結構穩定性、美觀度、參數調控便利性
此設計透過「系統性變因測試→競賽驗證→工程改良」的流程,將簡單的竹槍製作轉化為完整的探究課程,同時保留手作的趣味本質。建議搭配歷史兵器演進影片或彈性材料科學簡報,深化學習層次。
G.K.
引言
橡皮筋竹筷子槍是一種簡單的玩具,利用竹筷作為結構框架,橡皮筋作為動力源和飛彈。這種玩具不僅製作簡單,還能用於物理實驗,探究投射運動等原理。本實驗設計以發射角度作為明顯的操縱變因,探究其對橡皮筋射程的影響,旨在提供一個有趣且實用的科學探究活動,適合教室或科學展覽。
實驗設計
標題
探討發射角度對橡皮筋竹筷子槍射程的影響
目的
了解發射角度如何影響橡皮筋竹筷子槍發射的橡皮筋(飛彈)在水平方向上的距離。
假說
根據物理學的投射運動原理,在忽略空氣阻力時,射程在45°的發射角度下應達到最大。
材料

參考製作教學:Wikiversity 橡皮筋槍教程
製作橡皮筋竹筷子槍
- 準備材料:收集4對竹筷和約10條橡皮筋,確保竹筷結實,橡皮筋彈性良好。
- 製作組件:
- 槍口片:從一對竹筷中切下25毫米的一段,作為槍口。
- 槍管:保留該對竹筷的其餘部分作為槍管。
- 扳機和防連發桿:從另一對竹筷的細端切下65毫米,作為扳機和防連發桿。
- 握把:使用切割後的較長部分作為握把。
- 框架:兩對完整竹筷作為槍的主框架。
- 組裝:
- 將槍管插入框架,用橡皮筋固定。
- 在後端插入握把,用橡皮筋綁緊,確保與框架呈90度。
- 將防連發桿固定在框架頂部,用橡皮筋綁緊。
- 將扳機插入框架,確保可靈活移動,用1-2條橡皮筋固定,增加彈性。
- 將槍口片固定在槍管前端,用橡皮筋綁緊。
- 裝填:
- 從槍口拉一條橡皮筋至扳機,保持扳機呈90度。
- 將橡皮筋繞過防連發桿和握把,勾回扳機。
- 可重複裝填最多5條橡皮筋,交替繞過防連發桿兩側。
- 第5條橡皮筋直接從槍口拉至扳機。
實驗步驟
- 在平坦、開闊的空間設置實驗場地,確保槍口前方無人或易碎物品。
- 使用三角板調整槍的發射角度,起始角度為30°。
- 裝填一條橡皮筋作為飛彈,確保每次試驗條件一致。
- 發射槍,使用量尺測量橡皮筋從槍口到落地點的水平距離。
- 記錄距離,重複3次試驗,計算平均值。
- 改變發射角度,測試15°、45°、60°和75°,對每個角度重複上述步驟。
- 記錄所有數據,繪製角度與平均射程的圖表。

分析
- 比較不同角度下的平均射程,找出最大射程對應的角度。
- 根據投射運動原理,理論上45°應產生最大射程(忽略空氣阻力)。
- 分析偏差,可能由空氣阻力、橡皮筋彈性差異或槍的結構不完美引起。
- 繪製角度(x軸)與平均射程(y軸)的折線圖,觀察趨勢。
預期結果
預計45°時射程最大,因為投射運動的水平距離公式為 ( R = \frac{v^2 \sin(2\theta)}{g} ),其中 ( \theta = 45° ) 時 ( \sin(90°) = 1 ),射程最大。實際結果可能因空氣阻力或槍的設計而略有偏差。
實驗的有趣與實用性
- 有趣性:本實驗結合了工程製作(組裝槍支)和物理探究(投射運動),參與者可體驗從製作到測試的完整過程。發射橡皮筋的過程充滿樂趣,且結果直觀展示物理原理。
- 實用性:材料簡單(竹筷和橡皮筋隨處可得),實驗設置要求低,適合學校或家庭環境。實驗可作為物理課程的實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角度與射程的關係,並培養實驗設計能力。
安全注意事項
- 槍口始終指向安全方向,切勿瞄準人或動物。
- 建議佩戴安全護目鏡,防止橡皮筋反彈傷眼。
- 裝填橡皮筋時避免過度拉伸,以防斷裂。
- 確保實驗場地開闊,無人或易碎物品。
結論
本實驗通過改變發射角度,探究其對橡皮筋射程的影響,預計驗證45°為最佳角度。實驗不僅展示投射運動原理,還提供動手製作的樂趣,適合教育和娛樂用途。未來可進一步探究其他變數,如橡皮筋種類或槍的設計改進。
替代實驗建議
若希望探索其他變數,可考慮以下實驗:
- 扳機橡皮筋數量:改變扳機處橡皮筋的數量(1、2、3條),測試對射程的影響,探究槍的內部力學。
- 橡皮筋種類:使用不同尺寸或厚度的橡皮筋作為飛彈,比較射程差異。
參考資料
- Wikiversity 橡皮筋槍教程
- Instructables 橡皮筋槍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