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54年在烏來出生的,那年剛好是總統第一次連任就職日,我的父親為了慶祝,就取名任任,後來伯父改為慶元,也都是同樣的意思。
昨日臺北市閱讀寫作協會-山水之旅,到烏來內洞,負責導覽的是原住民陳茂美小姐,親切和善。讓我們了解各種植物以及烏來、水壩、瀑布,各種不同名稱的由來。

瀑布下 寫作協會全部同學合影于內洞-樂水橋,陳茂美女士。教我們比原住民加油的手勢。
經過桂山發電廠的時候,我告訴隔壁的同學季香。我的父親曾經在烏來發電廠工作。下午在在酋長文化村喝咖啡的時候,我也告訴酋長の娘說,我就是在烏來發電廠旁邊出生的。現在我才知道,娃娃谷的名字不是這裡有很多娃娃在那裡出生,是那裡很多青蛙的意思。

導覽解説員-陳茂美小姐

高砂義勇軍遺族鄭一朗之孫女酋長の娘-鄭美花示範,泰雅族的女孩子不會織布是不能出嫁的

烏來娃娃谷
記得我曾經在退休那一年和媽媽、外婆,到這裡來。住在左岸溫泉(現在改名為雲湯),第二天一早,買了早餐,包了車子到內洞森林遊樂區。
一群上班人士翹班來這裡玩,還和我們交易,想要買我們的早餐,我們大方的請他們吃了,還用我的Minolta單眼相機幫他們拍照,洗出來之後立刻寄到他們位於板橋的辦公室。

媽媽、外婆都很開心
同學雯彣、堤曉聽著我分享往事,我第二次到左岸溫泉時,那天我心情不好,到烏來散心,想住一個晚上。左岸老闆還不讓我住,左岸溫泉裡面有一個烏來吊橋的橋墩遺址,這次我特地拍下對面橋墩,已資紀念。

烏來南勢吊橋的橋墩,2025/04/16任任拍攝
下面文章來自文化局網站https://cnaphoto.culture.tw/home/zh-tw/WulaiPhoto/184831

舊吊橋的H型橋柱1953年鄧錦輝攝
圖為日治時期接通南勢溪兩岸的烏來南勢吊橋遠眺。H型橋柱是南勢吊橋的特色。在人力運材時代,從龜山進入烏來的臺車,即以烏來南勢吊橋作為分線點;一線往前走向瀑布、信賢村和福山村,另一路往左行經南勢橋,直接通往孝義村。天黑以後,常有情侶在橋上談情說愛,因此又戲稱為戀愛橋。
橫跨南勢溪,長105公尺的烏來南勢的老吊橋,位於烏來發電廠下游。烏來南勢吊橋興建的緣起,係民國3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人興建烏來發電廠時,為了供應發電機用水需要並且興建羅好(音譯)堰堤(即攔水壩),所以也建造了這條「可以運輸建壩所需之鋼筋水泥等材料」的重承載吊橋。
左岸(現在叫雲湯)跨過橋對面,另有水岸溫泉,現在有一家有機書店進駐,隨時可以拿本(投入20塊以上),如果有書拿過來交換也可,盧老板為我們解釋他的理念及運作方式。

水岸溫泉有機書店,前面穿藍色和 T恤的就是水岸的老闆,右邊綁著藍染頭巾的是有機書店的盧老板

水岸有機書店

盧老闆送協會3本他的著作,瑞玲還有理事長張璇及第5組組長先看。
盧老板歡迎大夥可把家中的書,寄到這裡來,參考書例外,其他連鎖書店也歡迎。他們的起家厝是在關西的石店子,我曾經去過。下面是今週刊的訪問及網站。
這次的安排很符合閱讀寫作協會的宗旨,我們吃的烏來泰雅魚食文化 (加納富魚食坊)也很合口味。

瀑布下的餐桌每週三有一位老人在等他的"女朋友"
內洞其實不遠,在酋長文化村,我們就遇到了一個每週三包車來這裡的一個80歲老人,他喜歡坐瀑布下的窗戶旁邊用餐,點三瓶300CC的不同口味的小米酒,跟店裡面的小姐聊天,他稱她們為女朋友。也許這位老人家也曾在烏來吊橋,跟他的女朋友談過戀愛。

我愛烏來、更喜內洞森林遊樂區,這張照片是我的好朋友嫦慧幫我拍攝的
我也希望常常回到這裡來,再談一場戀愛。

我在烏來老街認得泰雅族妹妹,我倆的接生婆都是烏來衛生所林抱女士(堤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