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近期關稅調整,以及各個國家的不同因應,整個世界局勢走向越來越動盪,各公司面對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面對交付的任務要求越來越嚴峻,抱怨是很自然的反應。但若養成了一種習慣性抱怨,反而會慢慢吞噬掉你本來的積極和判斷力,讓自己卡在原地,反而可能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1. 習慣抱怨會讓人停止思考,降低克服問題的動力
因為抱怨都是針對不合理的部分,所以一個人當習慣抱怨後,會讓人習慣專注在自我遭受的困難和不滿上,而大大忽略了思考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長期下來這種負面情緒容易消磨掉積極性,讓人更難鼓起勇氣去挑戰困難。
其實職場中的每個挑戰都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轉換角度多去想解決方法,不僅能減少無力感,透過成功解決問題點,也會進而增加個人成就。
2. 抱怨者容易集結成「抱怨聯盟」,進一步更影響工作推動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互相影響,抱怨者往往也會吸引其他有相同情緒的同事,久而久之會形成所謂的「抱怨者聯盟」。這樣的氛圍更容易去放大團隊內的消極能量,不僅更難去找出改善方法,還會影響到整體團隊的工作推動。變成主管眼中要特別盯緊的一群。
職場最需要的不是同仇敵愾的怨友,而是能夠一起看見問題、共同想辦法的戰友,與其將時間用在建立彼此抱怨認同感,不如改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在尋找解決方法,彼此鼓勵支持,這樣可以讓團隊更有向心力去應對挑戰。
3. 小抱怨同樣可能成為致命傷,影響職場信任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啊我只是隨便講講,開個玩笑而已啦。」。但若被其他有心人士故意傳遞給主管或其他同事,甚至是被曲解或渲染放大,那一定會嚴重影響到上級對個人的信任。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無心的言語往往會成為別人攻擊的素材。所以停止隨意抱怨,有助於大大降低自己在職場中被惡意中傷的風險。
4. 抱怨不如反應需求,尋求協助才是關鍵
職場中難免會遇到困難,遇到瓶頸時不妨將情緒性的「抱怨」轉為尋求協助的機會,比起說「我覺得這個要求真的很蠢很不合理」,不如換句話說:「我卡在某個地方需要資源,想問看看長官是否能夠協助?」讓主管或同事了解自己面對的挑戰,因為不是由情緒主導溝通時,對方也會樂於協助,能有效解決問題,也能讓自己的職場人際關係更和諧。
5. 感到情緒即將爆發,找對出口最重要
當真的遇到難以忍住,想要發洩情緒時,不要在辦公室裡亂放火,這樣會波及到身旁無辜的人。透過與親近的人傾訴,可以更無顧慮的釋放情緒壓力,不會影響到工作發展。
但要提醒透過親友釋放壓力,是暫時的進行紓解,最後還是要回到影響點進行討論及改善,不然隨著抱怨的等級一次次增高,還是會去影響到平常工作的表現,需要從源頭進行改善。
適度的抱怨能紓解情緒,但過度習慣性的抱怨,卻會讓自己陷入負面循環。學會轉化抱怨變成改善及提升的動力,才是面對困難的最佳心法,迎向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