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為自己「制定目標」的經驗嗎?
在你的經驗中,你的目標大部分是完成還是放棄?
「知易行難」可以說是人性的一大弱點
我們常常有想法,但行動的狀況卻不如預期
比方說,我的學員們
常見有人抱著激昂熱情,希望挑戰高難度的訓練計畫或飲食計畫
不過往往都會以「失敗」收尾
試想一下,你有沒有類似於「訂定運動目標」的經驗?
像是「我一週要做五天的訓練」
又或者是「我明天要跑步一小時」
撇除掉行動力、個體條件等因素
可能從最一開始的「目標制定」就是錯誤的
如果「目標制定是錯誤的」
那麼,我們就需要先理解「什麼是正確的目標制定」
我認為「正確」這個詞並不是太好
畢竟人生中不是每個問題都像考試般有標準答案
因此,更精準地說
我們可以學習的,不是「正確的目標制定」
而是「合理的目標制定」
一、什麼是「合理的目標制定」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你是不是像我一樣,認同這句話呢?
如果是的話,相信你能夠明白──因為每個人本就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目標就會不同
既然大家的目標都不一樣
那怎麼樣才算「合理」呢?
.
.
.
我認為,「合理」的定義,自在你的心中
而這個「理」指的就是「標準」,一把在你心中的量尺
如果你能「發現」或「建立」你的標準
你就能在每次的計畫前,為自己制定「合乎你標準的目標」
二、要如何找到自己的標準呢?
我們先用一個情境,來簡單地為你帶入「二分法」當中
【回憶你的求學過程,滿分100的考卷上、你得分80,你通常更接近以下哪種心情呢?】
A. 雖然沒有預想的90分,不過也還行!
B. 比及格60分高出很多耶,不錯不錯!
(A)雖然沒有預想的90分,不過也還行!
代表你是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因此你的行事做風也會偏向「高標準」
對你來說,更高的目標帶給你更大的動力,不論成功與否,至少結果都不會太差
(B)比及格60分高出很多耶,不錯不錯!
代表你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因此你的行事做風也會偏向「低標準」
對你來說,低一點的目標比較好完成,基本檻先過、其他的多做多得
這並不是專業的心理測驗
只是嘗試著從你的經驗中調取一些資訊,來解讀你可能有的個人特質
接下來,我們再把自己代入一個假設情境中
【假設你明天要做一場報告,而你今晚必須完成簡報,你會把簡報做到什麼程度呢?】
高標準的你:適合以90分、甚至95分的要求,來盡善盡美
對你來說,你可能不會放過簡報裡的任何小細節,只為了更好的呈現
無論最終版本是否完美,你知道你的簡報都是上得了檯面的!
低標準的你:適合以「先求有,再求好」的模式慢慢優化,不疾不徐
你比較能接受簡報有一些無傷大雅的小差錯,例: 表格裡的文字沒有對齊
只要簡報能協助你充份表達意思,呈現的方式都可以很彈性!
三、合理目標的缺點
上述主要是在說高標準與低標準,各有什麼特色
一個很大的重點是──所有個人特質,都是有好有壞的
因此,我們再另外來聊聊高/低標準的缺點
高標準:因為總喜歡給自己訂比較高的要求,所以可能會──
1、目標太高、完成難度太高,大腦可能感到「望而不及」就想放棄或拖延
2、因為目標比較難完成,所以過程中的壓力可能失控而影響進度,甚至傷及自我健康
3、比起完成的目標,沒完成的目標可能更多──比較容易自我否定、自我懷疑
低標準:因為給自己的目標沒那麼高,所以可能會──
1、太低估事情的難易度,最後可能來不及完成
2、因為目標低、簡單,所以可能一直拖著、懶得做
3、相較於高標準,低標準可能失去了一些激發自己潛能的機會
你會發現,不論高標準、低標準
都存在著同一種陷阱──拖延症!
換句話說,有拖延症的人,無論如何都能找到理由為自己開脫!
不過拖延症是另一個議題了……也是學員跟我聊過的話題
之後有機會再來寫?
你可以留言、敲碗,讓我知道你有興趣(讓你給我施加創作壓力…哈哈哈)
話說回來,如果在辨識過你的做事風格後
你發現你制定目標的模式,對你而言缺點很多、弊大於利
那麼,我會建議你「逆向操作」,試試看另一種制定目標的方式
比方說:一直以來以高標準自我要求
但真得覺得壓力很大,整個人的狀態都不是很好
那麼與其設法適應高標準,不妨直接採用「低標準」制定目標
或許新方法的背後藏著蜜糖……誰知道呢?!試才知道!
四、我的個人經驗
高標準還是低標準?我是屬於後者
對我來說,「高標準=高壓」
(噢……任何壓力都使我內耗,我討厭壓力)
因此,我會盡量避開讓自己感到壓力的事
我認同「適時的壓力,會讓人成長」
但我真的不擅管控壓力,常常會壓力超標而傷害到自己
再加上,我本身的執行力並不算低
因此,在「基本的要求」之下,我就能把事情做到完善
實在不必另訂高目標來折磨自己
比起高目標,我更享受在跨過基本門檻之後的自由
例如: 我為自己訂定了「每週訓練三次的目標」
我每週都會達標,而且還常常能做到第四次、甚至第五次!
我喜歡達標之後的成就感與解放感
達標之後,多做、都是我多得的!
就好比那第四次的訓練,受益的只會是我自己!
結語
我們都是透過經驗,來認識自己
再透過「創造經驗」,來展現自己
在文中提及的兩個情境,是我曾經的自我提問
後來,也被用來協助學員,找到屬於他們的「合理目標」
相較於測驗設計的專家,我的測驗或許不是那麼嚴謹
但是測試看看,當作好玩吧!
不知道你測試的結果如何,測試後的實作有沒有幫助
如果你願意跟我分享你的體驗,我會很開心收到你的來訊!
要是有什麼問題,也歡迎你用任何方式(email、留言等等)告訴我!
讓我們一起,用一個又一個的目標
堆疊起更好、更喜歡的自己!加油!